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如山  杨励丹 《化工环保》1997,17(5):259-263
介绍了在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含硝酸的己二酸废水和含氢氧化钠的己二胺废水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通过控制二次风以下区段为还原气氛,使己二胺废水中的有机胺转化为NHi,然后它与由硝酸分解产生的NOx反应生成N2,可减少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从己二胺生产废液中回收环己亚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枝  陈彦 《化工环保》1989,9(2):103-106
本文主要是从生产己二胺的废液中,用溶剂萃取及成盐的方法,回收有特殊用途的化工原料环己亚胺。小试已通过辽化公司鉴定,为中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醇酮废水硝酸氧化液分离己二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从以醇酮废水为原料生产混合二元酸的硝酸氧化液中分离已二酸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条件,采用结晶-活性炭脱色-重结晶的方法,先由醇酮废水硝酸氧化液中结晶分离出粗己二酸,再对粗己二酸进行脱色、重结晶,干燥得到精己二酸。己二酸的结晶条件:结晶时间180min、结晶终温不低于35℃;粗己二酸活性炭脱色条件:脱色温度75℃、活性炭加入量为粗己二酸的8%、脱色时间90min。分离出的己二酸与混合二元酸的质量比为1:2,己二酸产品的纯度为99%以上、熔点151~152℃、Pt—Co色号小于50。  相似文献   

4.
刘尔嘉  汪雷 《化工环保》1989,9(2):94-97
本文研究了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分析工业废水和大气中的痕量己二胺。以甲苯为萃取剂,七氟丁酸酐为衍生化试剂,色谱分析以SE-30为固定相,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可检测水中0.02ppm及大气中0.001毫克/米~3的己二胺,相对标准偏差为11.4%,回收率为98—105%。  相似文献   

5.
王伟  钟崇林 《化工环保》1998,18(2):104-107
研究了用蒸馏水为吸收液采样、用2,4-二硝基氯苯光度法测定大气中己二胺的浓度。通过试验,确定了采样方法、显色剂和Na2CO3溶液用量、反应液pH、显色反应温度和时间、萃取时间等;得出大气中己二胺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4μg/m3,吸收液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加标回收率为92% ̄94%。  相似文献   

6.
陈毓琛  万显烈 《化工环保》1993,13(3):130-134
采用加压浸取工艺,使明矾渣与废酸反应以制取工业级的硫酸铝。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压力0.3-0.4MPa,反应时间3-4b,液固比2.7∶1(L/kg)。制得的粗品用活性炭吸附脱色,BaS法去除其中的杂质铁,再经蒸发结晶,即可得工业级的Al_2(SO_4)_3·18H_2O。废酸的利用率达到90%,废酸中COD的去除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7.
利用硫酸酸洗废液生产硫酸亚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昌亮  刘翠霞 《化工环保》1998,18(3):150-153
以硫酸酸洗废液和废铁为原料,经反应、过滤、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干燥等工序生产硫酸亚铁,生产工艺合理,杂质去除率高,无废液排放,可得到CP级和工业级产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环乙醇和环己酮生产中BI废水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唐丽华 《化工环保》1997,17(2):100-104
介绍了环己醇,环己醇生产中所排BI废水综合利用的工艺过程,物料平衡及经济效益估算,通过小试研究得出,己二酸和其他二元酸的收率分别约为BI废水的8%(wt)和4%(wt)。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含铝、钴的化肥废催化剂为原料制备硫酸铝钾(明矾)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化肥废催化剂粒度为300目、硫酸浓度为9 mol/L、浸取时间为30 min、用K2CO3调滤液pH至1-2。在该条件下制备的KAl(SO4)2·12H2O产品纯度为98.2%,达到日本工业标准(JIS K1473-1970)工业级纯度。  相似文献   

10.
已二酸生产副产物——混合二元酸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水合硫酸氢钠作为催化剂,催化己二酸生产副产物——混合二元酸与甲醇反应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优化工艺条件为:混合二元酸加入量0.1mol,无水甲醇加入量0.5mol,一水合硫酸氢钠加入量4.0g,环己烷加入量20mL,反应时间1.5h。合成混合二元酸二甲酯的酯化反应收率大于97%。经气相色谱检测,产物中酯的质量分数为98.91%。一水合硫酸氢钠可重复使用3次。  相似文献   

11.
以电解锰阳极泥与电解锌生产中产生的含SO_2尾气为原料,经过反应、浸出、浸出液两次净化和浓缩结晶制备硫酸锰,考察了反应时间、含SO_2尾气的流量及反应温度对Mn~(4+)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45 min、反应温度20~30 ℃、含SO_2尾气流量16 L/min的条件下,Mn~(4+)转化率达90%以上;尾气中SO_2利用率随尾气流量增加而降低;所得MnSO_4·H_2O产品质量达到GB1622-86<工业级硫酸锰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刘树根  田学达 《化工环保》2007,27(6):554-558
采用氧化焙烧-软锰矿浆吸收、磁化焙烧-磁选、酸浸工艺处理砷华废渣.氧化焙烧的适宜条件为焙烧温度650 ℃,焙烧时间60 min,废渣粒径97 μm.磁化焙烧的适宜条件为焙烧温度550 ℃,焙烧时间30 min.酸浸的适宜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20%.经全流程实验,硫以MnSO4*H2O的形式回收,产品质量达到工业级硫酸锰一级标准.铁回收率为84.8%,锌回收率为80.9%,处理后废渣中银含量达246 g/t.处理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中砷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氯化钡废液联产氢氧化钙及高纯氯化钡的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复盐共沉淀、热滤、结晶、精制纯化等工序,用氯化钡的蒸发残液制得了工业级的氢氧化钙和高纯度氯化钡,其纯度分别达95%和99.92%以上。采用有机溶剂析出法精制氯化钡,无需重结晶工序,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改进。  相似文献   

14.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去除工业污水中重金属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先调节污水pH为7~8;然后加入硫化钠,调节污水pH为9~10,使硫离子与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硫酸亚铁,与硫离子生成硫化亚铁沉淀,以去除多余的硫离子;同时硫酸亚铁的弱酸性可将污水pH调回中性;压滤后可将污水排放。该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以葡萄糖为碳源(COD为500 mg/L),考察了不同碳氮比(COD与TN之比)、不同电子受体(NO_2~-或NO_3~-)、不同投加方式(碳源与氮源同步投加或投加碳源60 min后再投加氮源的异步投加)对N_2O产生情况的影响,以及碳氮比为2时NO的产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同步投加还是异步投加,两种电子受体的N_2O-N生成率均随着碳氮比的增大而下降;不同碳氮比下,投加NO2-时的N_2O-N生成率均高于投加NO3-时,异步投加时的N_2O-N生成率均大于同步投加时。说明低碳氮比、高浓度NO2-和胞内贮存物作碳源是反硝化过程中N_2O产生和大量积累的关键因素。此外,NO2-为电子受体时的NO-N生成率高于NO3-为电子受体时。  相似文献   

16.
包装印刷业VOCs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了北京市的14家大型包装印刷企业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统计分析了生产工艺和原辅材料,识别了VOCs污染来源和排放节点。根据不同排放节点的特征搭建了相应的采样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VOCs的排放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结果表明:包装印刷业所排放的VOCs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乙醇和异丙醇为主要的臭氧前体物,生产线和烘干集气系统排气口为主要的臭氧生成节点;烷烃和醇类为主要的SOA前体物,烘干集气系统排气口为首要的SOA生成节点。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硫化碱是我区重要化工产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但近年来随其产量的不断增加,“三废”排放成灾,污染了环境,并直接影响了职工和居民的身心健康。经过多年实践,我区已有两个厂利用硫化碱精渣和二氧化硫气体,制成国内短缺的化工产品硫代硫酸钠,并远销国外,初步为硫化碱废渣找到一条综合利用的出路。我区天山化工厂每年排出硫化碱精渣800—900吨,渣中含硫化钠25—30%,碳酸钠12—15%。该厂利用硫酸车间排出的尾气(内含二氧化硫0.5—1.5%)与硫化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的一家公司(Ostara Nutrient Recovery Technologies Inc.)为了验证由英国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鸟粪石回收技术,建造了首个大型反应器。该反应器坐落于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GoldBar污泥处理厂,造价达700000欧元。它将每天处理500m^3的污泥沉淀上层清液,预计将去除75%~95%的磷。如果该试验成功,Ostara公司计划投资1.8亿欧元,建造一座拥有5个工业级反应器的工厂,日处理能力为2500m^3,每年可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1000t以上的磷盐。  相似文献   

19.
用废杂铜制备碱式碳酸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杂铜为原料,用稀硝酸浸出硝酸铜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粗品,漂洗后得到高纯度碱式碳酸铜。实验结果表明,废杂铜与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反应,开始比较平缓,后期反应剧烈,有少量红棕色的NO:生成,采用碱液吸收方式处理生成的NO:可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碳酸氢钠与硝酸铜进行合成反应,反应温度50~80℃,反应液pH6.5~7.0,产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55%-56%,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草甘膦废水处理与磷回收难题,研究了次氯酸钠氧化草甘膦与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磷工艺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草甘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次氯酸钠加入量109 g/L,溶液pH为9.0,氧化时间20 min。次氯酸钠氧化草甘膦的主要降解途径为:C—N键断裂生成羟基乙酸和乙酸;C—P键断裂生成磷酸(主要反应)。正交实验得到的磷酸铵镁沉淀法回收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pH 9.0、镁磷摩尔比1.2、氮磷摩尔比1.4、反应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磷酸盐回收率达99.3%。XRD图谱证实所得固体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