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能源强度的定义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将能源强度细分为生产能源强度和生活能源强度.生产能源强度是影响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生活能源强度快速增加态势应引起高度关注.基于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2005-2012年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人均GDP倒数效应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效应和人均GDP倒数效应是河南省能源强度下降的驱动力,而经济结构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成为河南能源强度下降的阻碍因素.为实现“十二五”河南省“双控”目标,除挖掘效率节能潜力外,实现结构节能、合理控制生活能源消费增速十分重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要闻     
《环境教育》2012,(7):5-5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通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规划》提出了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声音     
《环境教育》2011,(8):8-8
"‘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遏制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同时评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核算了2000—2019年福建省能源消费量和CO_(2)排放量,并运用多层指数分解模型对该省能源消费量和CO_(2)排放量进行分解研究,根据不同因素的分解结果评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①福建省能源消费量和CO_(2)排放量的变化均表现为先逐年增长后趋于稳定,但未出现明显的下降。②福建省终端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转化效率效应主要表现为负效应,其他影响因素主要呈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是最大的驱动因素。③在各项节能减排政策中,终端能源强度降低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能源转化效率提高和初级能源结构优化的政策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优化经济结构的施行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陆续颁布实施,将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对今后的环保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并明确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也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政策支持进行了阐述,显示出节能环保产业具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日前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明,"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幅降低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走低碳发展道路.低碳成为热门话题主要有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二是能源的约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由需求吒盛的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能源系统转型正处于化石能源阶段通向第三次能源系统转型的入口。基于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特点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油气为辅的化石能源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第三次能源系统转型是一次"新能源革命"。本文通过分析全球能源系统转型的观点、特点来探索中国能源系统转型的方向与目标,并提出中国能源系统转型在产业技术、电力系统弹性、管理体制和社会公众参与方面面临的挑战。为此,近期中国要实现"十三五"(2016—2020年)新能源目标和2030年减碳目标,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①做好需求响应分析,加大新能源产业技术政策支持力度;②整合新能源产业管理职能,以提高能源系统的弹性;③拓宽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渠道,参与全球碳排放限额交易市场;④推进新能源相关立法并提高规划的时效性和协调性;⑤提高政策决策透明度,增强能源革命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8.
任静  于鲁冀 《四川环境》2014,(2):103-106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考察城镇化率、人均GDP、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ESD、能源结构多元化系数ECSD、能源强度、人口总量6种驱动因素对河南省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程度及驱动河南省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机理,得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河南省能源消费量增加最主要的原因和驱动因素,关联系数为0.937;产业化结构多元化系数和人均GDP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联度次之,灰色关联系数为分别为0.887和0.822。针对以上结论,探索河南省节能减排策略,为河南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秦皇岛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规划范围、规划目标及创建过程,分析了秦皇岛市"创模"的主要制约因素,并重点阐述了为完成创模目标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包括: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能源结构,深入开展节能工作;强化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等。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1.
曹靖凯 《环境教育》2007,(11):31-32
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以来,在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组长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可喜成果来之不易,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措施来保障和巩固。因此,"中国节能减排论坛——2007"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减排的主力军。目前,火电行业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措施,分析了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并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了展望,阐述了通过利用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2001—2020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采用核密度估计分析能源效率变化趋势,最后对各行业的节能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样本期间内中国制造业及27个分行业能源效率值整体上呈平稳上升趋势,上升速度较为缓慢。(2)制造业内部各行业间能源效率差异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同时各行业间的能效差距呈逐渐缩小的态势。(3)节能潜力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节能潜力最高,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善能源结构等方式来优化这些行业的发展路径是实现制造业节能降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视角下的大气环境压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能源消费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的现状水平,并分析能源消费引起的大气环境压力状况。基于经济发展速度调控及节能减排力度的不同,设置2020年三种能源消费情景,使用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优化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总量,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大气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快速发展和适度发展Ⅰ情景下,2020年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将比2012年增加4.2×10~8tce和2.4×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增加3.1×10~8tce和1.2×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增加30%和50%;适度发展Ⅱ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0.2×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下降0.3×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将降低20%。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7.7%)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目标,重中之重是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同时力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10~8~6×10~8tce,凭借煤炭占比大幅下降(降至65%左右)最大限度发挥能源供给领域节能效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节能效应和技术节能拓展能源消费领域节能空间,将能效水平提高至0.6tce/万元以下。  相似文献   

15.
正从"十二五"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到"十三五"重点培育绿色低碳等五大产业,节能环保正变得"星光熠熠"。不可否认,节能环保是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在过去三年里,全方位的环保行动计划让行业趋之若鹜,从幕后到台前,中国官方在最短时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诚意。2016年,"十三五"规划发轫,毫无疑问,节能环保技术将推动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革命亦将推动节能减排有效改善。尽管还会遇到困难,但改变已然开始。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期间国家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将下降18%,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将下降13.5%。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减排温室气体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绩效尤为迫切。文章结合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和节能提效政策,对LG气田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气田开发生产高耗低效环节,建议针对气田的生产特点和用能现状、结合集团公司低碳建设方案要求,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的同时对气田地面系统进行节能提效适应性改造,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能源强度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能源安全的目标出发,在分析了1995-2009年安徽省总体及分产业能源消耗强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Laspeyres模型对能源强度变动进行了分年度、分产业的因素分解,发现近十几年安徽省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归因于效率变动因素,尤其是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对比第二产业内部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的相关系数,为安徽省第二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蓬莱市把节能减排与"转方式、调结构"紧密结合,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系统工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狠抓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淘汰了一些工艺落后、消耗高、污染重的生产企业,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单位产值能耗不断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能源产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能源产业在可持续理念下的六大战略,即:(1)在发展模式上,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技战略;(2)在能源消费上,要立足中国实际,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实施煤、油、气等多能源并举的多样化战略;(3)在能源供给上,考虑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应当加大实施"走出去"的战略;(4)在能源生产上,要积极开发各种能源,尤其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施新能源战略;(5)在能源产业上,要做到开发与节约并举,积极开展节能活动,实施节能优先战略;(6)在全局发展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J际情况,要实施能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20.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3):40-40
<正>"节能20%公民行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典礼7月28日在北京正式举行。"节能20%公民行动"是一项由北京地球村等50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的大型节能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