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京津地区大气微生物本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谢淑敏 《环境科学》1986,(5):57-62,44
大气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放线菌、病毒等。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它们是空气污染物,有些细菌和霉菌能使人、动物、植物致病,很多细菌和霉菌使工农业原料和产品腐败霉烂。因此,大气微生物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环境问题。 大气微生物是气挟微生物,随着气流的流动而飘移,其来源复杂,在研究其问题和规律性时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大气微生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但在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很多国家如美国、法国、英国、印度、瑞典、日本和我国等都开展了研究。1978年在慕尼黑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大  相似文献   

2.
活性氮:多多益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尺度和范围 1790年,Jean Claude Chaptal将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4个元素命名为"氮"[1].两个世纪后,氮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其作为一种必需营养元素的重大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理解.我们知道,人类(以及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氮;大气中大量存在的氮气(N2)是植物和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一种化学形式;只有少数特殊的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固定")为植物、动物可以利用的活性氮(活性氮)[2];另一小群体的微生物能够将活性氮转化(反硝化)为氮气.  相似文献   

3.
污染与生态系统人和生物都有它的生活环境和各自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环境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和水、土、空气、光、热等非生物因素所组成。通常所说生态系统即指占据一定空间的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有机体和它们的全部环境因素。在自然界中人和生物与所处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  相似文献   

4.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方法因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被广泛认可. 单一种类生物修复易受复杂环境影响,而利用多种生物进行联合修复则可借助种间关系提高修复效果. 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土壤中微生物、植物、动物单独修复和物种间联合修复污染的研究成果,梳理了生物联合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植物、动物三类生物的功能,明确了微生物在发挥自身污染修复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减轻其他物种受到的环境胁迫;植物通过根系构建修复功能区域并与附近其他物种及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动物通过自身移动和摄食行为优化土壤和微生物结构的作用机制. 其中,“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可强化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增强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能力;“植物-动物”联合修复可通过动物或其排泄物的作用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同时通过植物根系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微生物-动物”联合修复可在动物搬运摄食、消化排泄等过程中强化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能力. 目前,“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是最主要的土壤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其修复机制较为明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微生物-植物-动物”联合修复机制研究,为三者联合修复土壤污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曙光  宫文亮  王效科  刁晓君 《环境科学》2011,32(10):3033-3039
在模拟的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环境中,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LFA)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和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臭氧敏感性不同的2种基因型矮菜豆(臭氧敏感性:S156;臭氧耐受性:R123)根际和菌丝际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全面评价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环境介质中铊的分布和运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植物、动物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运移机理及一些生物效应。在矿床中 ,铊主要分布在低温热液铊、铅、锌、锑、汞、砷等矿床中 ,铊的富集与其亲硫性及有机质密切相关 ,[TlCl4 ]-是铊迁移的主要形式。在土壤中 ,铊主要以水溶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 ,水溶态的铊容易迁移。在植物中 ,铊的运移与钾在植物中的传输有关。在动物中 ,铊对各组织器官的亲和能力依次为 :肾 >睾丸 >脾 >前列腺 >毛发。在大气中 ,铊主要以TlF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7.
陈福 《地球与环境》2000,28(2):67-75
动物的起源主要依赖于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在海水中能否进行脱水缩合反应而生成生物高分子,后者则依赖于海水pH值升高和大气CO2浓度降低的历史演化进程。有机小分子只有在海水pH值演化到近中性,即寒或纪时彼此才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合成生物高分子。只有大气CO2分压降到1000Pa以下,即泥盆纪以后,陆地上才能出现稳定的土壤层和植物,动物也才能从海洋扩展到陆地。随后大气CO2浓度继续降低导致了气温下降和植物生长率的衰减,促使动物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空气的微生物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因缺乏营养物质而不存在固定的微生物丛。空气中微生物来自地面、人及动物的呼吸道、皮肤、毛发、水面形成的气溶胶等。上海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空气遭受严重污染。本文就上海地区不同场所空气微生物分布;不同高度微生物污染情况;污水处理厂污染大气的可能性;若干除尘方法的评价等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有机农药对土壤、水体、大气等自然环境的污染 ,对食物链和人类的影响 ,详细阐述有机农药动物降解、植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根际环境降解等几种主要生物降解方式的机制和原理 ,提出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 ,调整农药结构 ,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等几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谈有机农药的污染和生物防治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有机农药对土壤、水体、大气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对食物链和人类的影响,详细阐述有机农药动物降解、植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根际环境降解等几种主要生物降解方式的机制和原理,提出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调整农药结构,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等几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廊坊和新港地区气挟微生物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气环境是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它缺乏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紫外线辐射,因此,空气不象土壤和水那样具有自己相应的稳定的微生物区系。在空气中气挟微生物都是来自地表飞扬的尘土,飞溅的水滴以及人和动物的分泌排泄物。许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在空气中是呈悬浮状态,随气流而漂动,它受风力、气温、湿度和日照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密度,交通情况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气挟微生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与人类的健康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和动,植物病原菌的传播、人类过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石旭初 《环境》2001,(1):26-27
基因突变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千姿百态.生物学家把它们分为三个类群,这就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但微生物或者属于植物,或者属于动物,因而实际上是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基本类群.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医生K.Schwarz和W.Mertz等人从1959年以来,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病因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了食物中缺铬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如果在食物中加入含铬的化合物,人和动物食用后,则既能预防,也能治疗。 W. Mertz通过动物实验还证明了在人和生物体的糖和脂的代谢过程中,胰岛素是必要因素,而铬  相似文献   

14.
石旭初 《环境》2001,(1):26-27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千姿百态。生物学家把它们分为三个类群,这就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但微生物或者属于植物,或者属于动物,因而实际上是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基本类群。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对装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微生物作为自然环境中的组成物质,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中广泛存在和分布;而装备在运输、存储和服役的各个阶段,都与这些环境有密切关系,所以微生物与装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接触。一般情况下,各类微生物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侵蚀破坏装备及材料。介绍了微生物对装备及其构件材料的影响现状,着重阐述了微生物对装备及材料的腐蚀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氨气是一种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在化工、化肥、制药、食品、制冷等工业生产中常有排放。氨水的运输和田间施用,以及有机物的发酵、煤的燃烧、汽车排气等,都是大气中氨气的来源。低浓度的氨气不但不危害植物,而且可被植物叶子吸收和同化,作为氮素营养,满足它本身所需总氮量的百分之十到二十。正因为植物有这种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氨气的能力,利用植物防止大气的氨污染是可能和有效的。但当工业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南宁市城区大气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本文利用自然沉降法对南宁市城区不同功能区74个监测点进行大气微生物含量调查,并分析评价了南宁市城区大气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南宁市城区大气微生物含量变化范围为1101~29094 cfu/m3,平均值含量高低顺序为交通干线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机关区>休闲广场区>公园旅游区;大气微生物中细菌占79.2%,霉菌占20.8%;在参与评价的74个监测点中,大气微生物总数属于清洁~较清洁级的有60.8%,轻微污染~污染级的有32.8%,中污染占5.4%。  相似文献   

18.
绝大多数动物和植物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危害。动、植物的体温是动物和植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结果。当有机体吸收的能量大于支出时,体温升高;有机体吸收和消耗的能量相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有机体与周围环境能量交换包括: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反射辐射;来自大气,地表和周围物体的红外热辐射;有机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热辐射;由风引起的对流;蒸腾或蒸发消耗的热能。  相似文献   

19.
吴博任 《环境》2007,(9):54-55
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质.生物质中蕴藏的能量,被称为生物质能.但是,只有植物才是生物质和生物质能的"创建者".在太阳光的作用下,植物发生"光合作用",将水和CO2生成有机质,即生物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中,成为生物质能.当生物质分解时,蕴藏其中的化学能就会释放出来(如燃料燃烧发热),或转变成其它形成的化学能(如生成沼气).由此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把碳固定下来,转变成有机生物质.  相似文献   

20.
人与环境是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环境因素有对人有利的一面和对人有害的一面。这些环境因素有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其中化学因素可由于化学物本身代谢、分解或降解而产生,有些化学因素对细胞可产生毒性反应,也就是致癌、致畸或致突变作用。许多化学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对空气、土壤、水和食物的污染。在自然界,大气中细胞毒性剂可来源于植物、微生物、或动物、昆虫的传播。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物质种类很多,例如有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硫等化学排放物,硅酸盐、石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