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藏日土县班公错地区晚更新世晚期植物群与古气候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孢粉分析及14C年龄测定,恢复西藏班公错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植物群。约在距今40,000—42,000年(a)期间,班公错盆地曾以半荒漠-草原-荒漠交替出现;山地上有少量乔木植物。古气候比现今湿润、气温偏高,以距今3.6—2.8 × 104年(a)期间的温湿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选取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分属东台和南通第四纪地层小区)的5个实测钻孔,以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共划分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Qp3)和全新统(Qh)4个地层单元。讨论了区内第四纪以来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古河道变迁的过程。研究区内北部东台地层小区第四纪以来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南部南通地层小区第四纪早期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中晚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第四纪以来古河道在海安以南区域摆动,至晚更新世晚期南移接近现长江位置。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北缘蚕眉山地区为主夷平面残留区(属高原腹地),有关火山岩年龄揭示夷平面于13 Ma前已基本形成,并于3.7Ma前解体。在中昆仑山前山和后山分别获得(4.2±0.8)Ma和(3.9±0.6)Ma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夷平面解体年代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指示一次明显的构造抬升,并与青藏运动A幕相对应。进一步的地貌-沉积分析表明,昆仑山北面山前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的厚度巨大的西域组砾岩主要来源于昆仑山的剥蚀作用,证明昆仑山4 Ma左右开始即相对南面高原腹地大幅隆起。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推算昆仑山区已剥蚀掉的古夷平面(虚拟面)对应现代海拔高度约为8 200 m,而现代高原腹地夷平面残留实体海拔为5 200 m左右,据此计算出昆仑山4 Ma以来较高原腹地(蚕眉山地区)相对抬升了约3 000 m。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87—1988年两年考察的结果,初步讨论了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的一般特征:1.植物种类比较贫乏高等植物仅243属约700种;2.北温带分布型属占绝对优势;3.以桑株河谷为界,昆仑山西段与东段的植物区系有很大差异;4.无严格的特有属,但种的分化强烈,种群数量大。本区由于极端干旱,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而森林和各类天然植被在维护本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在严格保护使森林和各类自然植被不致破坏的前提下,提出本区最有可能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是药用植物资源,除许多著名的中药外,应着重开发利用红景天属(Rhodiola)、风毛菊属(Saussurea)、葱属(Allium)的药用植物,并对当地的民族药物矮膜苞芹(Hymnolaena nana)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属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寒冷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带,是连结高山荒漠和山地荒漠的关键区域。根据垂直自然带谱的基带及各分带的组合配置形式,可区分出干旱、极干旱、高寒干旱及高寒半干旱四种结构类型组。垂直自然带的区域变化明显,喀喇昆仑山与西昆仑山育显著不同,不仅南北翼有别,东西方向的递变也很突出,反映出大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全新世以来,干旱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突出,建议对雪岭云杉和昆仑圆柏等采取保护措施,并在羌塘高原腹地建立高原自然景观及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扬州地区西部的岗地地貌受控于区域内的NW向走滑并正断的无锡-宿迁断裂的长期活动,同时该断层的活动性也是一个关系到长三角地区地壳稳定性的重要地质问题,而研究该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对该断层两侧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及绝对年代的确定。本文对17个采自岗地的样品使用光释光(OSL)测年法中的细颗粒(4—11 μm)石英测试技术,采用SMAR法和TT-OSL法进行D e 值的测试及年龄对比,较系统地对江苏扬州西部岗地晚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和地层层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MAR法较适用于D e <300 Gy的样品;TT-OSL法对于较“低”剂量的样品效果差,而对D e >200 Gy的样品测试更适宜,误差相对SMAR法结果更小,与地层的沉积层序符合的更好。17个样品的OSL年龄结果表明:本区岗地主要为晚更新世沉积物,沉积速率约0.1 mm?a ?1;在水系及湖岸的附近有少量全新世沉积发育。根据所有样品的宏观岩性和年龄分布,本文初步认为晚更新世沉积物主要形成于MIS5—MIS4阶段、MIS2阶段,沉积物主要为风成,对应区域上的下蜀土,堆积期间本区地壳相对稳定,无锡-宿迁断裂无明显活动。在冰后期—全新世随着气候的变暖,海平面上升,河湖泛滥,水系边缘发育少量湖沼相沉积。总体而言,本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构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灵宝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之间,是豫西北一系列北东-南西向断陷盆地之一。盆地内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厚约2000m陆相碎屑岩夹泥灰岩、薄煤层沉积。本文根据盆地内的恐龙蛋、介形虫、腹足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少量孢粉等,将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白垩统枣窳组、上白垩统南朝组、古近系古新统-下始新统项城群、中始新统川口组、上始新统庄里坡组及新近系上-中新世(组名暂未定)等6个地层单元。研究表明:下、上白垩统之间及其与项城群之间为不整合或超覆,上-中新统与川口组或庄里坡组为不整合接触,整个地层是一套河流相沉积、局部洪泛洼地或小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广泛发育,主要为上更新统下蜀组及以上地层,其下中更新统地层未见成型剖面。在南京地区三维地质调查中,钻探发现在典型的上更新统下蜀组黄土之下有一套红色含砾粘土层,经对该孔磁性组构、磁化率等测试及研究,认为该红色粘土与长江中下游普遍发育的网纹红土时代相当。其顶底界线清楚,地层完整,岩性独特,为全面认识南京地区中更新统地层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
三十里营房地区花岗岩类Rb-Sr等时年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三十里营房一带花岗岩类进行了Rb-Sr黑云母等时年龄研究,三十里营房闪长岩,Rb-Sr黑云母等时年龄为539Ma,属于寒武纪。赛图拉西花岗闪长岩Rb-Sr黑云母等时年龄为215Ma,相当于晚三叠纪。结果还表明在晚古生代公格尔-阿克阿卡孜岩帝中,存在早古生代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0.
在平原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层开展抽水试验时常发生抽水井中地下水水位降至隔水顶板以下而出现承压-无压流并存的现象,如何利用多孔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江汉平原北部肖家港地区第四系上更新统(Qp_3~(al))孔隙承压含水层中开展的多孔抽水试验,探讨了承压-无压流并存条件下确定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多孔抽水试验数据,综合运用泰斯承压井流模型和Chen承压-无压井流模型可同时确定承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弹性释水系数和重力给水度等关键水文地质参数,据此得到肖家港地区上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在77.28~109.64 m~2/d之间,弹性释水系数为3.17×10~(-4),重力给水度为1.97×10~(-1)。利用泰斯承压井流模型计算承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弹性释水系数时,应尽量选取抽水后期或者距离抽水井较远的观测井地下水水位降深数据,以尽量减少承压含水层无压区重力释水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初步考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道了考察区若干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初步考祭结果。库地岩体属于传统观念的阿尔卑斯型岩体,但与典型蛇绿岩中的变质橄榄岩有所差异;阿卡兹、一些克沟蚀变火山岩可能发育在大洋环境,而晚古生代火山岩大概是在大陆边缘喷出的。本区在新生代时期陆相火山活动相当频繁,其分布规律和岩石特征表明它们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密切的关系。文中还讨论了昆仑山南侧新生代火山岩喷发的期次。  相似文献   

12.
昆仑山区构造区划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青藏高原虽然经过了多次考察,已经基本摸清了高原的构造格架,然而高原西北部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地区的构造区划仍很不明确。经过这次考察,获得了大量新资料;新发现了库地-苏巴什为一条独立的更早阶段的重要构造界线。考察发现麻札-康西瓦-木孜塔格构造带与东面的昆仑山口-玛沁构造带相联,是真正原第四缝合带所指。由以上这两条构造带把昆仑山分成了北带、中带与南带3部分,而南带从构造发育历史看它与可可西里-巴颜喀喇区相联,不属于真正的昆仑构造区。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解放后我国对青藏高原组织过多次科学考察,特别是1973年开始的全面、系统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70年代开始的这次针对全部高原的科学考察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3—1980年)考察了西藏自治区;第二阶段(1981—1986年)考察了川西、藏东和滇西北的横断山区;第三阶段自1987  相似文献   

14.
布托别山金矿带为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田的西矿带.其构造作用主要经历三期:早期,区域右旋剪切形成一类规模较大的同斜、紧闭、倾竖型褶皱;中期,左旋剪切形成一套由“B”型转换成“A·B”过渡型系列柔性褶皱;晚期,在左旋剪切条件下,产生滑劈理群和微观变形,并叠加于前两期构造之上.构成一条特别醒目的NNW向脆-韧性剪切带。金矿化体严格受这一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15.
四川西部(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广泛分布于河谷和断陷盆地中.该地区黄土的主体属风成堆积,为附近及高原内部地区的冰川沉积、寒冻风化物、河湖沉积、风沙沉积和坡积物等多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在西风、高原冬季风和近地面风的搬运下堆积而成.局部有受坡面流水作用形成的次生黄土.最早的黄土堆积始于早更新世(1150ka),现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全世界元古宙———寒武纪地层中的浮游植物 (疑源类 )的统计 ,发现在新元古代晚期和早、中寒武世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微体植物 (疑源类 )辐射和绝灭事件。而这些辐射和绝灭事件又与早期后生生物的辐射、绝灭都有密切的镜像关系。通过对古海洋的δ13 C、87Sr/ 86Sr研究 ,发现元古宙—寒武纪浮游植物 (疑源类 )的辐射演化、绝灭作用与古海洋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生物辐射时期 ,δ13 C、 87Sr/ 86Sr呈现高异常 ;生物绝灭时期 ,δ13 C、87Sr/ 86Sr呈现低异常 ;冰期δ13 C呈现明显的负异常。  相似文献   

17.
西昆仑山区土壤垂直带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山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隅,高山深谷,原面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致使本区土壤垂直带谱类型众多,概分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干旱、高寒半干旱5个类型。其中干旱和半干旱型土壤垂直带谱中广布着草原和草甸草原,是塔里木盆地南缘重要的天然牧场。特别是半干旱型中还有云杉林分布,是昆仑山系唯一森林分布区。 本区土壤垂直带谱在边缘山脉与内部山脉之间,低海拔山地与耸立在5000m左右高原面上的高海拔山地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因地而异,粤东为180—75Ma;渐、闽为135—105Ma,东西两区也有差别。发现粤东高基坪群下群存在180—170Ma的早侏罗世火山岩。全区火山活动可划分为七个旋回。火山岩与侵入岩同时、同源、同空间和同步迁移。火山活动先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逆转;东西方向由大陆向海洋推移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