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上的数百万物种,构成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依靠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和生境中繁衍、生息。但是,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过度开采、外来物种的入侵,气候变化和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最终影响了它对人类的服务和供给。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前途,没有生物多样性,地球也将由葱荣走向黯淡,人类终将无法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正>1000,地球上生物的自然灭绝速率乘以这个数字,就是我们人类正面临的窘境。过去的50年,是地球生物史上从未有过的生物"大灭绝"时期,走过数十亿年发展进化之路的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减。生物多样性看似不过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实,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  相似文献   

3.
李力 《世界环境》2004,(3):32-33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糖、蛋白和脂类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生物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原因以及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物地质环境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相同遗传背景的人在不同生物地质环境条件下发病率的差异,提出目前人类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是:片面追求农作物产量,使得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降低,进一步引发人类通过食物链从生物地质环境获取地球化学元素绝对量减少以及少量地球化学元素污染生物地质环境引起人体过载。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生物地质环境和谐发展,是控制人类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环境伦理规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多种价值,而人类的活动正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概念的基础上,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规则为:生物资源享用的平等原则,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的平等原则,生物多样性保护费用分摊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河北环境保护》2009,(3):F0004-F0004
“环保之物种的多样性”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在这个地球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8.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公约》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广庆 《世界环境》1999,(3):30-30,29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我们提供了所需要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具有重要的艺术、美学、文化、科学、旅游价值。生物多样性还有其重要的环境功能,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及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吸收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80年代以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  相似文献   

10.
翟勇 《世界环境》2009,(3):26-27
由于土地的污染和过度使用,世界生物多样性正以空前速度消失,每天大约有100种物种灭绝。这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地的沙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受到直接威胁。为了拯救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1992年,150多个国家在巴西里约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此后175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之后,许多国家也颁布了本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或者生物安全法,特别是那些生态脆弱的海岛国家。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12,(13):4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然而目前,人为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我国肩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神圣职责。20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戮力同心,生物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在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遭受到了空前的戕害,漫漫黄沙代替了莽莽林海,曾经孕育灿烂古文化的江河正在萎缩、干涸,原本瑰丽的风景湮没为荒野、戈壁,干旱、洪水、飓风……人类的种种行为导致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种类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13.
美惠 《环境》2010,(11):66-67
<正>地球上的生物千千万万,人类目前所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今年夏天,科学家们在印尼海域发现了50多个新物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千千万万,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统计,目前可能有500万~1亿种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但能够为科学家们所确定的只有200万种左右。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新物种被掀开了"盖头"。  相似文献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生物类型,他们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使自然生态和食物链保持动态平衡和稳定,各种生物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长期存在、繁衍、昌盛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复合体的总体,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我省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省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开发、利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5日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Many Species.One Planet.One Future”,即“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主题呼应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维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体和他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以及由它们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维护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以及节节攀升的人均资源消耗,导致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过度损耗,并且加剧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海洋酸化以及其他因人类行为所导致的环境影响.我们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系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期讨论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不同环境中,生物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具体划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数十亿年演变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源与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11,(2):50-53
合作单位:伦敦动物协会全球足迹网络地球的状态地球生命力报告运用一系列的指标监测了生物多样性、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地球生命力指数通过追踪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种群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