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了湘江衡阳段21个采样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地表水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水质良好;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整体变化范围0.404~4.991,水质未受到严重污染。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已受到Cd和As偏中度污染和Cr、Cu、Pb和Zn的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该江段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中Cd为高潜在生态风险,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为77.66%,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Cu>Pb>Cr>Zn。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意见征求工作,对浙江省8家不同规模的养猪场开展了监测分析。研究发现,废水中COD、TN、NH4-N和BOD5等主要污染因子平均浓度超出征求意见稿中直接排放限值;重金属元素Zn和As最大的超标倍数分别为3.87和0.7倍;废水的综合污染指数为7.23,为重度污染级。进一步验证了畜禽养殖业废水属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废水,要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需整体提升当前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3.
以临汾市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Cr、Ni、Cu、Zn、As、Cd、Pb7种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临汾市表层土壤中Zn、As、Cd、Pb4种重金属含量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余3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将临汾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其它城市进行对比发现,临汾市表层土壤中Pb和As含量高于其它城市。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中,临汾市城区和工业区表层土壤分别有6种和3种重金属的污染等级为安全。城区和工业区表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9和2.35,表明临汾市工业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比城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4.
对东川区大寨村铜矿开采、冶炼区周边受铅、砷、镉等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及玉米进行采样,对土壤及玉米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进一步通过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和内梅罗综合评价指数法评价土壤及玉米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土壤中Cd超标,超标率为100%,Pb、As、Cu 3种重金属未超标,超标率均为0,Pb、As...  相似文献   

5.
以神定河口2009—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神定河口水质状况及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各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来确定研究断面水质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神定河口水质处于中等及以上污染状态,断面主要污染物为NH_3-N、TP和石油类;TP和COD_(Mn)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石油类浓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NH_3-N、CODCr浓度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但从2012年起,NH_3-N、TP、石油类等水质污染指标的浓度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较快,污染程度降低,水质有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平原区耕地环境质量初步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洞庭湖平原区城郊耕地土壤中重金属Hg、Pb、Cr、Cd、Cu以及类金属As进行分析和测定,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城郊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为Hg0.26mg/kg、Pb106.24mg/kg、Cr88.89mg/kg、Cd0.23mg/kg、Cu50.55mg/kg、As11.15mg/kg。与土壤背景值相比,除As外,5种重金属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耕地重金属污染物超标以铅、铜为主,镉、汞次之,其它元素均未超标。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1.02,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滨海湿地水质污染物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9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和11月(平水期)在黄河入海口滨海湿地典型水域选取14个调查站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等22项污染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湿地整体水质属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并呈现逐年加剧趋势.湿地湖泊、黄河故道、国家自然保护区、养殖池塘等静态水域污染较轻,以广利河、挑河、神仙沟、小岛河、孤东油田排涝沟为代表的支流水体污染较重,明显超过黄河主干河道.调查发现滨海湿地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TP、石油烃、Hg、NH4+-N、UIA和Chl-a等.与历史数据对比,湿地水体氮磷污染明显加剧,石油烃和Hg污染未见显著增长,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整体水质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汕头市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郭岩  杨国义  董巧香  黄长江 《环境科学》2007,28(5):1067-1074
对汕头市电子垃圾环境污染典型区域土壤中的铜、铅、锌、镉、铬、镍、砷和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重金属含量对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污染风险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在118个表层土壤样品中,有42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为35.6%.超标金属依次为:Ni超标26.3%, Cu超标18.6%,Hg超标7.6%,As超标0.85%,其余重金属未超标.5个土壤剖面点共20个分层样品中,有7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为35.0%.超标金属依次为:Ni超标20.0%,Hg超标15.0%,Cu超标10.0%.所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在0.32~6.08之间,平均1.26.受污染土壤占39.1%,其中重度污染为7.2%,中度污染为10.9%,轻度污染为21.0%.在汕头市各区域中,以潮阳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平均值最高(1.98),其余依次为金平区、澄海区、潮南区、龙湖区、濠江区和南澳县.环境污染、工农业活动以及污灌水是造成汕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汕头市土壤中,Cu、Pb、Hg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广东省、国家和世界的土壤背景值.采取控制源头,以综合治理方法促进土壤改良是恢复和改进汕头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牡丹江近10年水质监测、评价及变化趋势研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法,评价牡丹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水质现状,给出超标项目与超标倍数,计算污染分担率、污染负荷比,绘制主要污染物各断面浓度变化图,总结牡丹江污染特点和水质变化趋势,得出牡丹江水环境污染特征,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钦帮  高范  王阳  张冲  崔雷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5):685-690, 698
为了研究红海湾海域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2015年5月和11月在研究海域设48个采样站位进行了表层水样分析,分析了Cu、Pb、Zn、Cd、Cr、Hg和As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污染评价法对研究海域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利用变异系数法来分析了各调查站位之间污染物在空间尺度上离散程度,使用相关性分析和PCA方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Cu、Pb、Zn、Cd、Cr、Hg和As含量的平均值均满足《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水质要求,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污染程度大体排序为:Zn>Pb>Cu>As>Cd>Cr>Hg。综合污染评价法显示评价海域表层海水中7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均小于1,且综合污染指数整体相差不大,研究海域属于清洁海域。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各站位间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在调查海域空间离散度较大,研究海域的重金属污染物来自不同的污染源。相关性分析和PCA方法分析表明,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Hg和As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且前三个主分中的研究重金属元素正载荷较低,因此重金属元素相互之间都不具有相似的污染水平或共同的污染来源,元素之间具有共同来源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象山港流域入湾河流水体中重金属风险评价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王磊  汪文东  刘懂  李刚  于红梅  黄沙  徐耀阳 《环境科学》2020,41(7):3194-3203
本文根据丰水期象山港8种溶解态重金属的浓度调查,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n)和重金属污染指数(HPI)评价方法研究了重金属流域内入湾河流中重金属的污染.基于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与重金属浓度的相关性,结合实地走访调查,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区域内重金属平均浓度大小表现为:FeMnZnCuAsCrPbCd;除Mn和Fe外,其余6种重金属浓度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水标准;区域内重金属风险较低,无污染现象,但存在沾污情况;以水产养殖为代表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区域内重金属出现沾污的主要因素.为了合理规避区域内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金属风险,重点在于加强以农业面源为主的污染源监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对延河污染进行控制,增加延河水资源的利用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延河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评价,最后确定延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类型及主要污染断面。结果表明,延河水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以及氨氮,延河水质三氮类、有机类污染为中度污染,重金属类和细菌类污染为轻度污染,总体延河水质属有机类污染,延河主要污染断面为石窑村断面。  相似文献   

13.
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辽河流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系表层土壤背景值标准的评价结果略高于普通页岩背景值标准的评价结果,但两者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从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来看,尽管评价结果略有差别,但总体上是一致的,即辽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4.
江涛  林伟稳  曹英杰  黎坤  禤映雪  李睿  陈建耀 《环境科学》2020,41(12):5410-5418
水库沉积物是重金属等污染物重要的汇,在酸碱及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下沉积物存在污染物释放的潜在风险,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据此,本文以梅江流域清凉山水库为研究对象,围绕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水平、形态分级、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溯源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溪田支流 > 坝前及库中心 > 新田-白水支流.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占比差异较大,质量分数依次为:镉(Cd,89%) > 铅(Pb,76%) > 锌(Zn,54%) > 铜(Cu,43%) > 镍(Ni,28%) > 铬(Cr,10%).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开展重金属污染评价,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开展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地累积指数法显示,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依次为:Cd > Pb > Zn > Cu > Cr > Ni;潜在危害生态指数法显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依次为:Cd > Pb > Cu > Ni > Zn > Cr,水库沉积物Cd的潜在生态风险最大,对生物影响最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沉积物重金属Cu、Zn、Pb和Cd主要来源于农业施肥的外源污染输入,Ni和Cr主要来源于区域后边林地等背景区土壤水土流失.库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新田-白水河补给区域污染最轻,与控制流域土地利用主要为林地,污染源较少密切相关.溪田河补给区域污染最重,其控制流域多茶园及农田,外源肥料污染负荷最大.库区坝前及中心重金属污染程度介于两支流补给区之间,表现为明显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沉积环境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评价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Hg、Cu、Pb、Zn、Cd和Cr的均值分别为0.034、18.733、19.393、65.317、0.235和62.940μg.g-1.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重金属分布存在区域差异,现行河口区重金属含量最高,鲁北古代黄河三角洲区重金属含量次之,废弃河口区为最低.重金属区域分布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显著,黏土含量对重金属的富集和分布也起到一定控制作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综合污染指数为0.10~4.14,处于低污染状态,Cr是主要污染因子,均值为0.63.6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r>Cu>Zn>Cd>Pb>H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0.46~51.88之间,具有较低的潜在生态风险.6种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参数由大到小顺序为Cd>Hg>Cu>Cr>Pb>Zn,Cd是黄河三角洲的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河流底泥污染类型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城市河流的污染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已明显下降。但是经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逐年积累而污染的河床底泥,由于水流作用将释放至水相,再次影响整治后的河流水质。因此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底泥环境质量标准,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库湾消落带沉积泥沙特征及重金属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支流消落带沉积泥沙的理化特征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化特征,选择9条典型一级支流,共采集54个消落带沉积泥沙样品,测定了粒径分布、容重、有机质(TOC)、总氮(TN)、总磷(TP)、钾(K)等养分元素含量特征以及运用地累积指数评价铬(Cr)、铜(Cu)、镍(Ni)、铅(Pb)、锌(Zn)等重金属.结果表明消落带沉积泥沙粒径分布在空间上(乌江-磨刀溪)中值粒径呈波动变化;支流消落带下部(160~165 m)沉积泥沙相比上部(165~175 m)偏粗,不同高程带砂粒和黏粒体积分数变化属于中等变异,粉粒属于弱变异.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消落带上部和下部之间沉积泥沙特征差异不显著.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支流消落带沉积泥沙只有Zn元素在珍溪河、龙洞河和龙河属于无-中的污染程度,Pb元素在磨刀溪属于无-中的污染程度,其他元素在所选支流消落带均为无污染.  相似文献   

18.
广东清远电子垃圾拆解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简单粗放的电子垃圾回收活动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最终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了解广东省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在该市龙塘镇和石角镇电子垃圾拆解区域内采集22个农田土壤样品,并分析了土样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农田表层0~20 cm土壤中Pb、Cu、Cd、Zn、Ni和Cr元素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72.7%的表层土壤样品存在一种或几种重金属超标,以Cd、Cu、Pb和Zn污染为主,其中Cd污染比例最高,其次是Cu,最后是污染比例相当的Pb和Zn.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发现68.2%的土壤样品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更有53.3%为重污染等级.大部分重金属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简单粗放的回收活动成为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Cd、Pb、Zn和Cu在表层土壤中含量较高,深层土部分(20~100 cm)并未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Cr和Ni元素在整个采样剖面中含量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Pb、Cu和Cd的活性形态比例范围分别为36.9%~90.6%、39.6%~93.9%和43.7%~99.6%,平均值分别为61.3%、65.3%和80.7%,绝大多数土壤样品中3种重金属活性形态在总量中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具有极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土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水土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严重.现行执法的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体现了对持久蓄积性污染物实行封闭零排放的原则精神.但目前从水质的监测评价到污染物的削减控制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背离和混淆二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的问题.为扭转当前我国水土重金属严重污染,首要的应从端正环境保护系统的技术路线开始,并阐述了其技术要点;同时还提出对5种重点重金属实施独立的环境保护立法,才能保证源头严控超量排放技术路线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