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调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在垃圾高效焚烧处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技术及其研究情况。基于源头分类方式对沈阳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热值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垃圾衍生燃料技术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逐渐上升。但目前还没有更成熟的技术可以通过回收利用这些城市废弃物解决固体垃圾问题。因此,在这个项目的框架里,从现有的城市垃圾中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垃圾物质;确定处理城市垃圾机器和设备的类型,根据所获得的结果对来自燃烧燃料炉中的废物进行分析,对固废物回转窑处理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确定最佳的RDF(垃圾衍生燃料),以确保其燃烧排放比例不超过给定的排放限值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燃烧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我国23个主要城市约40组垃圾的统计数据(包括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及组分分析),较好地拟合了生活垃圾净热值、垃圾焚烧理论空气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垃圾净热值与绝热火焰温度的数学关系,进而分析了垃圾单独焚烧(无辅助燃料)所需的临界热值及过剩空气率、预热空气温度等参数对临界热值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解垃圾的燃烧特性及垃圾的焚烧利用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机械生化处理技术(EMBT,eco-mechanical biological treatment)是在欧洲广泛应用的MBT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新技术。以某厨余垃圾处理示范项目为依托,对EMBT工艺的工艺特点、设计经验和处理效果进行总结。该项目占地面积约5 000 m2,平均垃圾处理成本约140元/t。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产生的主要资源化产品为沼气和垃圾衍生燃料(RDF,refuse derived fuel)。原生垃圾产气量在60 m3/t以上,甲烷浓度为65%左右。RDF产品有3种:生物水解系统固相物料含水率约40%,低位热在7 536 k J/kg以上;生物干化后的高热值物料,含水率约20%,低位热值在12 560 k J/kg以上;机械预处理分选出的高热值塑料、织物。RDF产品可通过洁净焚烧、工业窑炉协同处理等技术实现高效、生态的热能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干化后典型有机废弃物生物水解固相残渣制备垃圾衍生燃料(RDF)颗粒的优化,研究了含水率及添加剂对RDF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果蔬、厨余和园林等典型有机废弃物生物水解后的固相残渣作为原料,经生物干化处理后,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比例添加剂条件下,对其制备RDF的抗压强度、膨胀率、成型率以及热值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30%时,RDF颗粒成型率可达到99.47%;含水率为25%左右时,RDF颗粒的成型性能更好,抗压强度为8.28 MPa,膨胀率为40.41%;当含水率为10%时,低位热值为15.98 MJ/kg,满足固体回收燃料3级标准(EN 15359—2011《固体燃料的恢复和规范》)。在RDF制备中,添加5%的硅酸钠粉末可有效提升其成型效果,且灰分含量可控制在8.55%左右,能更好地满足RDF颗粒储存、运输以及燃烧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可燃固废复合燃料的燃烧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焚烧法具有显著的减容、资源化和能量回收等优点,是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途径。原生垃圾成分复杂、含水率高、热值低,直接焚烧处理的热稳定性差。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及适量的辅料,采用正交表配料制备可燃固废复合燃料。通过燃烧热稳定性、热值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检验燃料的燃烧性能,得出原料配比、园林残余及固硫剂对燃料燃烧特性有显著的影响;运用数量化理论分析,得到热稳定性、热值指标的预测方程,置信度>90%;最后采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燃烧性能最优的燃料制备配方为:垃圾、市政污泥、煤粉以2:1:1比例混合,助燃剂MnO2添加量为0.19%,固硫剂CaO添加量为0.6%时,制备的燃料燃烧热值为18.702kJ/g,燃烧热稳定性(TS+6)达74.79%。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及物理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和热值的分析,得出了生活垃圾成分及物理指标的均值区间,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组分和易燃烧组分比例较高。对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热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区域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成分中不同组分的含量与生活垃圾的物理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生活垃圾含水率、容重、砖瓦陶瓷类含量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性显著,表明区域因素对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垃圾以低热值和高生物性成分为主。针对这个特点,印度科学家经过6年探索,研制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变垃圾为燃料的方法。 科学家首先通过筛网将垃圾中的灰土和沙粒清除,再通过磁分离机清除铁屑,然后把剩余垃圾切成小块投入温度为200℃的旋转炉内烘干,接下来通过风选把质量轻可以燃烧的垃圾同不能燃烧的玻璃、瓷片等分离开,最后把质轻可燃的垃圾压缩制成颗粒。这种颗粒称为垃圾浓缩燃料,具有很好的燃烧性能和热值,燃烧时每千克可以释放出4000千卡热量。垃圾浓缩燃料燃烧充分、无烟,是工业和农用的优良燃料代用品。3年前科学家们在印度南方城市班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垃圾进行采样分析,根据不同类型农村地区的经济、生活情况等因素,得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特征有:垃圾中以灰土和厨余为主,分别是19.83%和19.33%;其次是砖瓦陶瓷类,占总量的15.26%;玻璃类和金属类垃圾所占比例最小,为1.0%~3.3%;垃圾的焚烧热值较低,平均热值为2729k J/kg,显著低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值均值。有机垃圾比例越大,灰土所占比例越小,含水率越高;影响乡村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常驻人口数量和经济情况;影响乡村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和燃料变化。同时针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及产生量的减少提出了两点建议,以期对以后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固体垃圾的复杂多变性及不确定性,难以实现对垃圾的充分燃烧,常因控制不当而产生二次污染。针对二次污染控制问题,文章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满足垃圾焚烧对空(气)燃(料)比的严格需要,有效保证了垃圾的充分燃烧,减少了烟气对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在讨论城市固体垃圾特性基础上,分析了二次污染产生的条件,探讨了优化燃烧过程的控制策略、风量调节方式、系统构架及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垃圾衍生燃料(RDF)的制备及其燃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球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城市垃圾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在以焚烧为代表的传统垃圾焚烧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由此文章提出了垃圾衍生燃料制备及燃烧技术以解决垃圾能源化问题。文章阐述了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成分及RDF的分类,介绍了RDF的制备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研究了三种RDF的燃烧技术。最后结合中国垃圾问题的具体特点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中国发展RDF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城市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重点区县的城市生活垃圾堆场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了堆存垃圾的组分;氮、磷、钾、重金属等指标;热值、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可生物降解度(COD)等,分析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为库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用神经网络法预测垃圾热值是利用当地经济和自然环境统计数据进行热值估算的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燃气普及率、年降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等是影响城市生活垃圾热值的主要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结合对成都市垃圾热值的多年跟踪检测结果,利用MATLAB工具箱建立了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城市生活垃圾热值BP神经网络估算模型。开集和闭集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仿真效果好,计算准确度高,仿真结果误差小,网络稳定性好,训练速度快,能够有效进行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固体废物的焚烧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稳定均匀的燃烧温度是确保减少垃圾焚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内旋流流化床(ICFB)进行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实验,探讨了不同的布风速度、垃圾焚烧量、流化床浓相区高度和不同种类垃圾对焚烧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流化床内部温度和CO、NOX、SO2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内旋流流化床采用非均匀布风,低速风的移动区尚未流化时,浓相区温度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低速风区流速超过2倍初始流化速度后,浓相区温度是均匀一致的;流化床的床料具有较好的蓄热能力,较厚的床层有利于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可减少垃圾给料和垃圾热值的波动对燃烧温度造成的不利影响;垃圾的焚烧效果与垃圾的热值有直接关系,焚烧低热值垃圾时,为了提高焚烧温度并达到较好的排放指标,需要增加一定量辅助燃料进行助燃;内旋流流化床在燃烧稳定性以及燃烧温度控制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7月18日 ,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两项技术政策的发布 ,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实现了法制化管理。这次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治理技术政策》具有3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强调从城市生活垃圾的末端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提出从源头抓起 ,采取限制过度包装、鼓励净菜上市、改变城市燃料结构等措施 ,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二是从发展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处理技术转变为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和有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三是鼓励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地级市、县、中心镇三个层次分析了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组分及物理特征.提出,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城市人口、居民生活水平、燃料结构等有关,增长幅度在3%~14%之间;各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变化较大,总的来看灰渣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苏南地区厨余、纸类及塑料含量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生活垃圾的热值逐年上升,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容重呈下降趋势.这些结论都为控制垃圾产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及确定其处理方式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厨余垃圾干湿压榨分离-水热炭化技术的工程应用为研究对象,评估工程的运行效能,分析单位厨余垃圾处理的能耗情况,核算厨余垃圾处理成本。结果表明:该厨余垃圾处理工程日均处理量为115.32 t/d,厨余垃圾平均减量化率达到60.31%。厨余垃圾经干湿压榨分离-水热炭化处理得到的产物为干垃圾和水热炭,含水量分别为68.41%和35.92%,低位热值分别为5029.61 J/g和14424.80 J/g,与未处理的厨余垃圾相比,其燃烧性能大幅提升。厨余垃圾处理的单位能耗为46.26 kW·h/t,其中压榨处理环节的能耗只占总能耗的10.54%,水热炭化处理环节能耗占比最高,达到了72.14%。每吨厨余垃圾的处理成本为386.56元,水热炭化处理的成本占总成本的41.69%。该工程有效地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处理产物在制备垃圾衍生燃料、吸附材料、生物碳基肥料以及土壤改良剂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城市厨余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提供提供了可靠的设计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垃圾处理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启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析了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理念的变革和欧盟的填埋导则、包装导则等关键法规及标准对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影响,讨论了垃圾焚烧处理、机械生物处理、热解气化技术、卫生填埋技术等垃圾核心技术的发展变化.建议在我国积极发展生态型垃圾处理技术,国家对于生态型垃圾处理技术应给予必要的经济政策支持和引导;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垃圾管理战略,改变末端处理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垃圾低污染气化熔融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彻底消除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对流化床气化与旋风燃烧熔融系统进行了研究.我国典型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气化试验表明,最佳气化温度为600℃左右;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熔融特性试验表明,垃圾焚烧飞灰在1 300℃左右、垃圾掺煤焚烧飞灰在1 400℃左右时,能顺利熔融,二分解率99.99%以上,重金属有效固化.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2种气化熔融系统方案:①基于垃圾综合处理的筛上物气化熔融技术方案;②原生垃圾+辅助燃料气化熔融技术方案;并进行相应的热力性能分析,研究表明2种方案都能较好满足气化熔融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垃圾可燃组分RDF化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内第一条日产 6tRDF(垃圾衍生燃料 )的生产线上 ,采用垃圾中可燃垃圾组分进行制备RDF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对工艺的环境影响及运行经济性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评价RDF成型性的方法 ,并研究了原料含水量、含钙量及干燥方式对RDF成型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中国垃圾进行RDF工艺是可行的 ,但目前的成本偏高 ,随着生产规模的提高 ,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则制备RDF焚烧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RDF燃烧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RDF是一种优质燃料 ,热值与无烟煤相当 ,可用来作替代燃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