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零价铁脱氯还原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氯联苯(PCB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近年来,零价铁技术作为化学修复PCBs污染介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应用零价铁技术对环境介质中PCBs污染物脱氯还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铁粉、纳米铁、铁钯双金属降解PCBs的反应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了目前利用零价铁技术降解PCBs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零价铁脱氯还原技术治理土壤或沉积物中PCBs污染物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晓芳  谭全银  刘丽丽  李金惠 《环境科学》2018,39(12):5717-5722
针对我国目前应用的回转窑焚烧法、热解法、高温蒸汽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微波消毒法这5种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5种方法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最优和次优备选方案排序权重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回转窑焚烧法和热解法是目前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但层次分析法评估结果表明,高温蒸汽灭菌法用于医疗废物处置时在社会、环境、技术和经济4个因素方面综合效益与其他4种方法相比最优,化学消毒法次之;灵敏度分析表明,导致备选方案排序变化的准则层各因素变化点分别为社会因素(0. 2100)、环境因素(0. 3500)、技术因素(0. 1200)、经济因素(0. 2400),子准则层各因素对备选方案权重排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黄相国  邢峰  陈果  张崑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6):29-30,54
根据对我国多氯联苯(PCBs)污染现状调查,结合多氯联苯(PCBs)污染物收集、清理、焚烧处置等实践经验,归纳了我国在控制多氯联苯(PCBs)污染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垃圾焚烧厂的周边环境监测与经济赔偿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环境污染状况基本评价体系对于垃圾焚烧厂在运行过程排出的各种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风速在内的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得到环境质量状况的等级,以实现对环境的动态监测,并且建立了一个基于距离的综合分段补偿方案。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在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情况下,对应的赔偿应该发生的变化,并给出了一个可定量的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5.
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其在环境中的累积及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地关注.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海洋沉积环境中PAHs和PCBs的来源、分布、微生物降解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已有的结果表明,PAHs和PCBs的分布受输入源、季节因素、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其中,输入源是决定沉积物中PAHs和PCBs含量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沉积物中PAHs和PCBs的浓度在夏季丰水期比冬季枯水期低.沉积环境中的PAHs和PCBs的含量与沉积物颗粒粒径和总有机碳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微生物降解过程受其化学结构、其它碳源、能源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低分子量和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外加葡萄糖或乙酸盐,降解程度加深,外加氮源降解程度较差,如果仅以PAHs作为碳源,微生物降解作用几乎不发生;环境的温度和pH值影响降解的方式、程度和速率.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PAHs和PCBs的多变特征,海洋沉积物中PAHs和PCBs的行为机制远未搞清,PAHs和PCBs与海洋碳循环的关系至今尚未涉及,这些复杂的过程将是海洋沉积物中PAHs和PCBs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明确规定于2028年前完成含PCBs液体和被PCBs污染设备的环境无害化管理,浙江省在2006年1月正式启动了PCBs废物削减和处置示范项目。列举了PCBs的危害和处置的紧迫性,在经历多处封存点修复清运工作后,总结了集中封存的PCBs电力电容器现场修复清运的准备工作和修复方法,系统再现了PCBs封存点土壤修复的作业流程及修复中的注意要点,并对今后土壤修复的清运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肖伟  聂曦  冯斌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Z1):57-62
针对医疗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在综合分析医疗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提出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选取技术性能、经济性、环境影响和社会制约因素等4个方面共24项指标,形成了初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由于涉及的数据量大且计算复杂,开发了相应的医疗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方案综合评价系统的辅助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考虑案例中含汞污染物的风险特征和场地信息的前提下,选用3MRA模型模拟预测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WP、WP-LF和WP-LF-LAU 3种处理模式安全处置污染物汞的安全阈值,为废物处理方案选择提供数据信息。模拟实验证明,在摄入暴露途径模拟中,保护比和置信水平一定时,WP、WP-LF、WP-LF-LAU 3种废物处置模式下计算出的污染物非致癌风险阈值会随距案例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或保持不变,其中,WP-LF废物处置方式不仅在模拟距离发生变化时表现出较好的伸缩性,而且在保护比、污染物阈值一定时,比WP和WP-LF-LAU两种废物处置方式下的置信水平更高。结合当代技术发展水平情况,认为WP-LF的废物处置模式是本案例含汞废物处置的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技术优选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丰  刘永  郭怀成  王丽婧 《环境科学》2006,27(6):1252-1256
从医疗废物的产生量、特性和处理要求出发,定性分析了各类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并初步筛选出4类可行技术:高温处理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微波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结合我国处置现状、经济水平、政策导向和国际趋势等因素,基于AHP方法建立了“4层-13指标-4方案”层次决策模型,对4项处理技术进行了定量评估,并以杭州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项目为例进行验证,其结果显示高温处理法是此项目的最佳选择.对所建立的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技术优选方法体系进行了总结.实例研究证明,该体系可为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技术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着重阐明膜分离过程的机理,并对影响膜运行的几种因素进行了简要叙述,运用膜分离技术处理污水简单,高效且能耗低,合理选择膜,确定膜的工作条件,可以增大处理量,减小膜污染,膜技术提高了污水回用的利用率,是极具潜力的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英达  李洵  吴小雯  罗淋  王丰  王维明 《环境工程》2022,40(3):181-187+202
近年来,填埋场开采成为填埋场生态治理的重要技术之一。然而,填埋场开采的可行性评估一直是制约填埋场开采项目的关键决策因素。以绍兴市越城区简易垃圾堆放场为例,基于该填埋场建设、运营概况及场地调查结果,从填埋场稳定化程度、环境风险等级和经济效益3个维度筛选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适用于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开采的可行性评估体系,为填埋场开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一期堆放场为中度稳定,低环境风险,低经济效益;二期堆放场为中度稳定,低环境风险,高经济效益。2期堆放场均具有填埋场开采的可行性,适合采用填埋场开采技术进行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2.
王震  孙德智  高明 《环境工程》2010,28(5):102-106
随着我国废塑料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资源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以生命周期评价为研究方法,对废聚苯乙烯共焦化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废聚苯乙烯共焦化过程对酸化、烟尘和粉尘、全球变暖3类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大,分别占了总影响的34.0%、27.5%和23.3%。从共焦化过程的3个阶段来看,入炉炼焦阶段的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混合颗粒制备阶段和PS颗粒制备阶段,对炼焦阶段环境污染的控制是废塑料共焦化技术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光  史波芬  周传斌 《环境科学》2023,44(6):3024-3033
随着我国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厨余垃圾资源化技术已有包括厌氧消化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和昆虫饲料转化等类型,但在已有应用案例中存在资源化程度低、环境影响显著和经济效益差等诸多问题,缺乏技术绩效的系统化分析和综合性评价.为此,研究面向厨余垃圾资源化技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构建了资源效率、环境影响、经济可行和社会效应的多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1项指标),以我国的14项典型技术应用项目为案例开展定量化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和昆虫饲料转化处理技术的得分分别为58.39分和59.65分,高于好氧生物处理(49.16分);按细分技术类型,集中式黑水虻转化和中温湿式厌氧工艺得分较高,分别为67.14分和60.82分.按技术的处理规模和设施分布方式,集中式处理技术在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益维度上分别比分散式技术高出13%和62%;分散式处理技术在环境影响和社会效应维度上比集中式高出8%和34%.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实践中,应结合当地的厨余垃圾理化性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推进情况、财政承担能力和收运距离等多因素综合考量,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和供应商,以常规焦炉炼焦工艺为主,常规焦炉会排放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常规焦炉危险废物的产生现状是种类多、产生工艺节点多样、产生量大、污染物种类繁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大.对高附加值的高温煤焦油采取深加工的方式生产多种化工原料,脱硫废液的利用方式是提取单品精盐和制酸,其他低附加值的常规焦炉危险废物回配煤单元炼焦.当前,我国常规焦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存在3个问题:①部分高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不属于清洁生产技术;②脱硫废液提取的盐缺乏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脱硫废液制酸设备稳定运行难度较大;③危险废物回配煤单元可能引起炼焦产品质量下降和环境风险增大.针对我国常规焦炉危险废物产生和利用处置存在的问题,建议从3个方面提高炼焦危险废物利用率和加强安全处置:①遵循《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利用环节豁免条件,采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促进高温煤焦油利用;②制定以脱硫废液为原料提取盐的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将小规模企业产生的脱硫废液"点对点"集中输送至专门利用脱硫废液制酸的企业生产硫酸,开发易于推广、平稳高效连续运行和自动化控制的提盐和制酸技术,提高脱硫废液利用水平;③常规焦炉危险废物返回配煤工序炼焦时应精准管控,确保炼焦产品质量,防范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5.
腐殖酸在去除水体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了腐殖质的结构及性质,并论述了其与有机污染物结合的特征,即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吸附有机污染物, 表现为增强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度,降低挥发度,增加光解速率以及改变生物可利用率和影响有机污染物毒性等.介绍了腐殖质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技术中的应用,对染色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腐殖酸还可以通过提高PAHs的溶解性和加速PAHs对微生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来加速PAHs的生物降解.腐殖质的存在可以增加PCBs的溶解性,增加特效菌在腐殖质不同比率的条件下对PCBs不同的接近程度.文章最后指出了腐殖质在今后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华南地区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种类众多,尚未形成多元循环技术综合绩效对比分析的方法体系.以华南地区废聚丙烯(PP)为例,构建了废PP循环技术的环境-经济综合绩效评价计算方法.综合绩效结果表明,改性再生技术具有最高的综合绩效.华南地区各循环技术的综合绩效对比结果表明,应对降级利用技术进行升级,减少化学裂解与焚烧发电技术的...  相似文献   

17.
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多氯联苯在环境样品中残留浓度低、干扰物质多且组成复杂,必须对环境样品进行预处理。目前较为常用的含多氯联苯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有:溶剂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和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等,分析经过技术处理以后的样品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分析方法,化学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等;生物方法有生物传感器测定法、表面胞质团共振检测、以Ah受体为基础的生物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不够,应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提高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沈阳地铁一号钱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综合分析,研究该项目在建设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产生的规律和发生量,并提出缓解和控制环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船舶拆解是处置报废船舶最合理的方式,中国拆船行业在拆解规模、机械装备、工艺技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工人健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拆船过程引发的环境污染仍不可忽视.对拆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拆船行业典型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废船拆解过程的特点,重点分析了拆船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结合部分大型拆船厂的实际运行经验,提出了具体的环境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硫酸生产中污染物的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硫铁矿焙烧废渣制取纯度95%以上的硫酸亚铁,并利用硫酸亚铁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尾气和高砷烟气洗涤废水,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制酸尾气中SO2含量低于500ppm,且含有硫酸亚铁的吸收液中硫酸浓度达10%~20%;处理后的含砷废水,砷含量低于0.5mg/L;用此综合治理方法可得多种副产品,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以硫铁矿为原料的硫酸厂综合治理生产中的污染物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