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一幅描绘春景的工笔画,一幅细腻的田园美景。小时候,我在《千家诗》中读过的,而最让我读而难忘的,就是最末一句:"春在溪头荠菜花"。每到春天,我就会想起这首词。也正因如此,每到春天,就使我想起荠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其实,不仅是辛弃疾,陆游对荠菜也情有独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13,(7):78-78
早在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在他著名的《天真的暗示》一诗中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的,从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花里看到一座天堂,从一个微小的个体生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同样,即使是一个微小的努力,也有改变整个  相似文献   

3.
月满中秋     
以前读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牧《宣城赠萧兵曹》诗:"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总觉言过其实,然而当远离故乡独处异地后,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苍凉。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一首题为《行路难》的诗中说:“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意思是,虞衡派出的伐木者遍布百岭千山,他们奉了工部的命令,进山砍伐木桩和木椽。工部是唐朝政府的六部之一,那么虞衡指的是什么呢? 虞衡是古代中国王朝政府中的一个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管理山林川泽。因朝代不同,这个机构的名称、级别、职责也略有不同。以名称而言,虞有山虞、泽虞、野虞、兽虞、水虞,其职官有虞师、虞侯、虞人等;衡有林衡、川衡、鹿衡等。就其级别来看,有的相当于现在的部级,有的相当于司局级,因朝而异,还有的更低。《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庄子到一个名  相似文献   

5.
许荣 《环境教育》2011,(7):89-89
作为鉴赏系列的第一本书,中华书局推出的《唐诗鉴赏大辞典》,从文学形态、文人心态、文化生态三种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版本。伟大的时代不一定出现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则一定产生于特殊的时代。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峰,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文化财富。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诗人们咏物抒怀,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超绝才情,也有"二年得三句,  相似文献   

6.
酸菜情     
王一迪  王延东 《绿叶》2015,(Z1):131-136
"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把菜供。"一到冬季,每当读到宋代范成大这首赞美晚菘的诗,就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中墙角旁边腌的那一缸酸菜。菘者,大白菜也,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说明我国在六七千年前就有种植,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大量栽培。《诗经》中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诗句,说的就是大白菜。三国时期的《吴录》有"陆逊催人种豆菘"的记载;南北朝时已是"最为常食"的大众蔬菜,如南朝的《齐书》就有"晔留王俭设食,盘中菘菜而已"的记述;唐代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11,(1):76-79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作的<咏鹅>诗,也是我们小的时候最早学的一首诗,另外一首大概就是<锄禾>了.前面一首描写的是长着一身雪白羽毛的大白鹅,悠闲地浮在清澈的水面,划动双蹼,时不时地向晴朗的天空伸长优美的脖子,嘴里发出"鹅,鹅"的叫喊召唤不远处的同伴.  相似文献   

8.
<正>在巍巍敬亭山下,涓涓水阳江畔,有一座美丽如画的江城——宣城。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赞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在李白全集中,有关宣城的作品竟多达五十余篇,可见李白和宣城有着多么特殊的感情。宣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古邑,城北是千年诗山敬亭山,宛溪河穿越城区,城市东面又面临宽阔的水阳江。从2012年至今,活力宣城全力打造"一山一楼一河一园一湖"等市政重  相似文献   

9.
正在描写春天的诗句中,唐代诗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可以说是将初春的意境描写到了极致——在霏微细雨的滋润下,远远望去,你看那蓄势待发的小草,朦朦胧胧,似有非有。如果用这一诗句中的意境来形容当下的环境教育,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我们正昂首阔步,走进环境教育的春天!环境教育发端于中国第一本环保读物《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刘老师讲堂为什么要在《环境教育》里讲绘画?我们似乎明白,但又说不清。如果从绘画将"绿性"与"诗性"统一的角度,就不难理解了,尤其是山水画课的美育作用,对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是有益处的,可以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国山水画之溯源,大约到中唐时期才初步确立,在此之前山水画是从属于人物画的,只是作为人物画之背景。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作过极为生动的描述:"魏晋以降,名画在人间者,  相似文献   

1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簇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被平羌三峡秀丽的景色所感染,写下了千古传唱的《峨眉山月歌》。那种诗的意境让人陶醉,让人心动。然而,工业和生活垃圾污染,正使平羌三峡的美丽遭受着玷污、侵蚀,我门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吁:  相似文献   

12.
王维《游春曲》有诗句:"万树红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诗中文字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春的美景图。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吟诵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3.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九艳阳天中国人习惯外出秋游。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吟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世人在九九重阳多有登高的习俗。古书《续齐谐记》中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  相似文献   

14.
目击一条河     
《绿叶》2020,(6)
正一"达溪之川兮,坦而平平。达溪之水兮,清而渊渊。傍出观宇兮,翚飞而戾天。观中之仙人兮,安期羡门,笑拍洪崖肩。蓬莱弱水三万里,焉知此地兮,非阆风元圃与芝田。我老此身无着处,愿借一庵寄华颠。昼盘夕憩有余乐,妙理透彻玄之玄。"——元代诗人刘望之《灵台观碑记·附歌》。  相似文献   

15.
<正>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在皖南山区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据罗愿《新安志》一书"南烛"条记载:"丛生春晚,苗叶红赤,照耀山谷,道家用以饪饭,其色青,故又谓之青精饭。非人之庭馆所植南天竹也。"南烛叶用以饪饭,较早见于陶弘景《登真隐言》,唐杜甫《赠李白》诗有"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之句。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有载:"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暴,米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7,(8)
正一部《红楼梦》,内容经纬纵横、包罗万象,宛如一部生活百科全书。它不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对花也有较为突出的描写。书中写下了许多花草的名称、习性、药效等,咏花的诗词(联句)就有几十处,可谓"一部红楼梦,满纸生花香。"感时花溅泪,花与人性相通。《红楼梦》中的人与花建立了一种牢不可破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20,(4)
正锯子穿过橡树的年轮,一锯接一锯,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最后才终于看懂世界的风霜。——《沙乡年鉴》壹"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每到四月,都会想到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诗。不过艾略特在《荒原》里,之所以称四月是残忍的,也是因为植物生长的力量和欲望之强,令人触目惊心,连枝叶间都有如骨骼断裂一般的声音:"把回忆与欲望/掺合在一起,又让春雨/  相似文献   

18.
宋朝的冬天     
张宏宇 《环境教育》2011,(12):94-94
朱敦儒鹧鸪天有诗句:"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英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在宋朝诗词人的笔端,宋朝的冬天有些凄凉,或许因为梅是冬天最坚强的尤物,描写宋朝的冬天的诗句也总是与梅有关。"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是宋人陆游笔下的《初冬》,写梅来表达冬天,王安石更有独到之  相似文献   

19.
读者评刊     
正@左海霞:认真阅读了《环境教育》杂志刊发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文章,看到了治理污染任务的艰巨和生态环境部做出的积极努力。正如李干杰部长所言:污染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要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王晓春:《北京:"绿色宣讲"传播生态文明》《杭州:以绿色创建拓展环境教育平台》《郑州:全方位推进环境教育》三篇"关注"文章,分别反  相似文献   

20.
虞美人     
徐刚 《绿叶》2015,(3):100-102
"虞美人",草乎?花乎?药乎?一言难尽,中国古代林木花草,芳名无数。然如"虞美人"者,纤纤草茎、艳艳红花所承载的是楚汉争霸之历史,英雄美人之情怀,则它花无记。项羽被困垓下,已是英雄末路而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自刎,虞姬从之,血溅垓下荒土而生草,开红花,兀立于古战场。时人遂以"虞美人"名此花,后人则以"虞美人"寄相思。读史,有相思随之;相思,见史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