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有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关注特种设备本身、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的风险,而缺少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理论,评估我国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在提出并界定"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GT)的分析方法识别出宏观安全风险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NP-CM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GT-ANP-CM模型适合于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的提出可为监管机构测算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通过对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的研究探讨,提出了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风险定量简单、缺乏参考价值的问题,引入了定性和定量两类风险隐患分析方法,使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定量分析更具科学合理性;针对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系统操作复杂、实用性差的问题,结合南京化工园区特种设备管理情况和设备的固有危险性原理合理定义了设备风险影响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加权平均法完善了特种设备风险等级的科学划分;针对化工园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设备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引入法律中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理念,设计了具备5级水平的分类监管模型,科学优化了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管理模式。提出的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方法有助于工程实际应用,使得风险定量更加精确可行,突出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重点,有利于政府、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针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运行过程的风险状态,建立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过程的实时风险定性分级模型与定量分级模型;并应用AHP方法设计建立了设备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最终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依据设备运行的现实风险评价分级结果,可将承压类特种设备划分为风险高中低不同类型的设备,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检验及监管措施,实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科学分级分类,从而为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
特种设备监管机构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增强监管针对性,提高检验效率,应用并优化关联规则挖掘、社区发现、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1种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挖掘单台设备微观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实现整类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警;以2008—2016年全国长管拖车检验数据为例,进行应用实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区域范围、缺陷类别等多种宏观指标进行预警,指导针对性监管与检验。  相似文献   

5.
特种设备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设备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因事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特种设备的宏观风险带来影响。为寻找特种设备事故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摸清事故发生规律,本文以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最终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和社会活动水平角度筛选出8个指标为观察对象,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人均GDP和城市人口密度,并建立了回归模型。应用弹性系数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推测万台设备死亡率将保持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实现特种设备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特种设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建立特种设备的三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计算各级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三级风险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分类预警及协同治理2个环节,构建了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剖析具体案例。研究表明,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可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缓解设备数量增长与监察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分类监管。在前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1年、2012年的试点应用情况,对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流程、结果及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近一半的数量,需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验证了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指导全国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特种设备在印染行业的广泛应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事故和风险,政府部门一直探寻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近年来,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有效方式在安全生产方面备受关注,然而其在印染行业的特种设备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因此,文章根据印染行业特种设备的风险特点,着重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析其风险,并运用作业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估作业人员的风险等级、计算事故最大可能损失(MPL)、运用等级系数安全评价法评估企业的安全性,从而量化印染企业的责任风险,应用于责任保险的保费费率浮动计算中。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危化品运输风险,从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道路选线模型、技术应用、应急联动机制及平台建设、统一联控监管平台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单一应用与综合应用的归类和对比,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获取精确连续数据,考虑多种外在变量来完善评估模型,注重理论、技术和监管资源的综合应用,发展大区域联控平台将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由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发现的一处设备重大隐患缺陷问题,引发了对企业在安全管理问题上的一些思考。本文从检验角度提出了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企业、检验、监管三方面分析了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为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与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问题,首先阐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内涵,分析其涉及的委托代理关系;然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委托代理数学模型,并利用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讨论监管力度、安全投入、公众信任度等因素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果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的改进策略.结果...  相似文献   

12.
特种设备安全绩效与安全监管能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基于组织能力理论,通过文献计量和专家调查等方法,对特种设备安全绩效和安全监管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初步确定27项监管能力指标和4项安全绩效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法,选择安全绩效指标中万台设备事故起数作为基准指标,计算该指标与监管能力和安全绩效各指标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总体趋势上,基准指标与监管能力指标呈现负相关,与安全绩效指标呈现正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可从增加监管资源投入,提高人员素质,严格监管执行过程等方面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特种设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和环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过去监管模式固有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地显现出来,作为安全监察部门,构建一个新的监管模式是亟待研究的课题,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意义.本文拟从广州市从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现状出发,初步探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新模式,以促进监管方式的转变,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企业长期以来被看作仅追求最大化利益,其背后还有着更大安全责任.为了破解目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不高的难题,本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特种设备安全效用相关者”的概念,将监管过程中的各个主体拆散重组,指出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果必须遵从相关者间的安全效用规律,只有综合考虑,合理优化,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效果才能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5.
汪婷 《安全》2019,40(4):37-41
本文从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中区域评估这一角度出发,为了实现对城市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重点区域重点监管,构建了区域评估模型,并以燕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重大事故风险水平指标体系,计算出风险贡献权重,再根据建立的评估模型计算燕山地区不同区域的风险值,从而找出风险大的区域。该模型对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陈勇刚  张天来  孙新 《安全》2021,42(1):37-44
为有效提高直升机电力作业安全评价能力,落实通用航空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本文以直升机电力作业中人员因素、直升机设备因素、电力作业设备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机场环境因素、组织因素、规章管理因素7个模块为一级指标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位专家给出的概率语义值,基于模糊集与改进的证据融合理论量化各指标风险程度,同时采用三角模糊数法确定中间节点条件概率,最后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灵活推理能力,提出直升机电力作业非线性动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对某通用航空公司直升机电力作业安全状况评价分析可知,企业组织因素、电力作业设备因素以及人员因素为主要薄弱环节,需加强管理,可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设备可靠性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对风险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需求,提出并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特种设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平台架构、体系和功能设计方案,实现平台功能的RFID技术、数据库技术、整体技术架构、安全架构等技术实现方案等。通过共享整合特种设备各个环节的信息,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机构、安全监管部门等提供具有安全权限的信息服务,有利于实现特种设备物联管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梳理中小型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化工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验,从风险管理内涵、保险机制、过程安全管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等角度,构建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思路和对策,为促进我国化工中小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