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油管修复工作量的不断加大,油管修复线的噪声成为突出的问题。油管修复工序包括清洗、探伤、车扣、试压、检验、排管等工艺。设备正常运转状态下测得的室内噪声在90~110dB(A)之间,瞬时噪声达120dB(A),严重超标。1油管修复线的噪声源1.1料架上油管的碰撞噪声主要指通过上料勾或翻板到达料架的油管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料架滚动不断加速,最终与已就位的油管碰撞产生的噪声,该噪声是油管修复线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滨南准备大队在从事油管(杆)修复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长期接触噪声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员工高频听力下降和皮肤过敏等职业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油管(杆)修复作业职业健康危害分析1.1油管(杆)修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油管(杆)修复目前多采用清洗、初选、校直、探伤、螺纹修理、油管试压、油管通径、油管排放等生产修复工序,生产过程采用流水线修复作业。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毒有害气体(烷烃)和噪声,见表1,表2为2012年4月15日噪声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抽油杆修复线噪声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抽油杆修复线的噪声产生机理,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及工程设计,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油管修复是采油厂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在油管修复过程中,由于油管间碰撞、油管上下管架、高压水泵清洗、电机等产生的非稳态噪声是主要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对某采油厂油管修复中心的噪声危害现状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为企业采取有效降噪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将该修复中心接触噪声的88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年龄19~48岁,平均(26.5±2.9)岁,工龄为1~18.2年,平均工龄为(5.4±2.8)年;另选不接触噪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型抽油杆防脱安全吊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安全吊钩与"抽油杆上卸扣器"配套使用,可实现起下抽油杆半自动化作业.  相似文献   

6.
由于油井要经常进行井下修井作业,所以作业结束后,油管常常出现沾满油污、螺纹损坏、螺纹被粘污的现象,因此油管的清洗、修复成为油田保证正常生产、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井架用于安放天车、悬挂游车、大钩、水龙头、大钳和吊卡等起升设备和工具,并用以起下和存放钻具、油管、抽油杆或下套管的钢架结构.塔型井架是横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的四棱截锥形空间桁架结构的井架.由许多单一构件用螺栓连接组成,并在井场组装或拆散运移.塔型井架的拆装作业在最高高度为41m的高空进行,属于特高空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钻前公司研制了双钩安全带及安全防护网,经现场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因抽油杆断裂导致的油井修井作业,进一步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方法采用岛津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对D级和H级抽油杆进行材质成分分析,测试力学性能、空气和腐蚀介质下疲劳强度、拉压载荷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级抽油杆的力学性能优于D级抽油杆。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两种抽油杆的抗疲劳性能均降低,在空气中,H级抽油杆的疲劳性能均优于D级抽油杆。在腐蚀环境中,D级抽油杆的疲劳性能优于H级抽油杆,并且两种抽油杆所受拉压载荷对疲劳均有一定影响。结论含水是影响抽油杆腐蚀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H级抽油杆应在低含水区块应用,D级抽油杆在中高含水区块应用。抽油杆中和点以下产生的附加拉应力是导致抽油杆偏磨的直接原因,在中和点以下应优化扶正防磨设计。在中高含水区块,应加大对服役年限较长抽油杆的更换力度,以减少和预防抽油杆断裂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现在,每当我戴上安全帽施工作业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3年前所发生的一件事. 2003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同事在院内准备转油管.当我戴上安全帽走到施工现场时,一个同事说:"这个活简单,几分钟就干完了,安全帽戴不戴都行."我说:"不能大意,还是谨慎点好."边说边将安全帽的下颌带牢牢系紧.随后我们开始把油管往车上装,很快一车油管就装好了.这时,我开始做施工后的最后一道工作--把油管运送车的支腿抬到车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10.
井架用于安放天车、悬挂游车、大钩、水龙头、大钳和吊卡等起升设备和工具,并用以起下和存放钻具、油管、抽油杆或下套管的钢架结构。塔型井架是横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的四棱截锥形空间桁架结构的井架。由许多单一构件用螺栓连接组成,并在井场组装或拆散运移。塔型井架的拆装作业在最高高度为41m的高空进行,属于特高空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钻前公司研制了双钩安全带及安全防护网,经现场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介绍了北海湿地修复工程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腾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的现状,提出为做好生态修复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方法、应用技术、示范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多数国家开展了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研究和开发出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但这些土壤修复技术的成本高,只重视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技术更重要的部分是地下水系统的修复,不能忽视地下水系统与土壤修复的完整性,否则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本文在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同时提出完整的土壤修复新技术CH-PRB工艺.  相似文献   

13.
炼油行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也是引发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要污染物.以天津某炼油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工作实践为例,结合炼油行业生产装置的工艺特点,介绍在该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时的工作流程,包括设备和管线组件密封点位的建档、检测、泄漏点位的修复、复测以及泄漏量核算方法,对炼油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的排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必要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植物萃取技术、根际过滤技术、植物固化技术、植物挥发技术)、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筛选与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以及云南省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工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利平  罗云  刘俐  周友亚  颜增光  李发生 《环境科学》2015,36(11):4218-4224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是场地监管中的重要环节,修复技术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场地修复效果及费用.确定最适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特征、场地条件、修复费用及时间等多种因素,目前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时多依赖专家赋值评分,在决策方法的推广上受到限制.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考虑我国污染场地监管需求,提出土壤修复技术初筛及详细评价方法,并建立了修复技术筛选指标体系.为解决在各指标赋值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利用可拓理论进行修复技术等级划分.以我国某铬渣污染场地为例,开展了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提出了最适的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污染场地监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蜀南地区煤层气井筒垢以及筒内水样进行取样分析,发现井筒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以及少量铁化物和煤粉等,水样中含有较高浓度的Ca~(2+)以及HCO_3~-等成垢离子。基于蜀南地区龙潭组煤层气地质特征和井筒环境,探讨了煤层气井筒的结垢机理和防垢方法。结果表明,碳酸钙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流体压力降低导致二氧化碳从水中大量析出所致,而铁化物垢主要是在存在硫酸盐还原菌的条件下油管和抽油杆发生无氧腐蚀造成的。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工艺特征,提出了周期性往油套环空注KG201阻垢剂的方法来进行防垢,现场检泵反馈垢层厚度明显减小,防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石油生产的采油队井场抽油井在生产原油过程中 ,靠抽油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抽油泵采出原油 ,油井井口的密封是靠抽油杆上面的光杆与盘根完成的。这种盘根是用石棉绳或皮带条放在盘根盒中 ,靠盘根压盖来压紧的 ,耐磨性差 ,使用寿命短 ,易造成井口漏油。当抽油光杆与井口中心偏差较大时 ,光杆与盘根产生偏磨造成井口严重漏油 ,甚至一两天加一次盘根也解决不了盘根漏油问题。这不但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而且也不安全 ,影响原油生产。为解决抽油杆严重漏油问题 ,我们新研制成功了抽油杆密封剂盘根盒 ,这种盘根盒利用耐磨密封剂做盘根 ,提…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江苏油田现场清洗油管时蒸汽热能损耗较大,油管清洗时间较长,产生的废弃液回收困难,清洗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环保风险等问题,研制了现场密闭式油管清洗装置,利用蒸汽枪头与油管接箍密封连接,双枪头倒换使用,油管出口采取导向遮挡和回收,提高了蒸汽使用效率,减少了油管刺洗时间,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有效解决了油管清洗施工现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田土壤除草剂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草剂主要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杂草的侵害,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多的一类农药.然而,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加,除草剂的用量逐年增大,药效也不断增强,导致除草剂在农田土壤中出现累积、迁移转化和毒害作用等问题.为了降低除草剂给土壤-作物系统带来的生态风险,根据除草剂污染特征和区域农业生产规律研发绿色低碳修复技术,是目前生态环境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整理了近年来关于农田土壤除草剂污染治理的相关报道,重点分析了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并对除草剂修复领域未来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展望.目前应用于农田除草剂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基于微生物修复、酶修复和植物修复的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基于生物炭基材料的吸附固定技术.其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相对成熟,已经应用于实际农田除草剂的修复治理工作,并形成了成功的修复案例.为了提升对农田土壤除草剂污染的修复效果,修复技术逐渐从单一模式向物理化学-生物多技术耦合模式发展,以充分发挥多技术集成应用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采油管柱落井事故原因多且复杂的问题,基于FT与BCCT对采油管柱落井事故进行溯源分析。通过建立采油管柱落井事故树(FT)计算最小割集,绘制等效事故树;结合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BCCT)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追溯其根本原因。结果表明:造成采油管柱落井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油管挂断裂、油管断裂、修井队操作失误、卡瓦故障;间接原因是油管挂或新油管或丝扣或卡瓦质量差、油管挂或油管长期服役、修井频繁、操作不稳、解卡不当、起下钻操作不当、对扣作业不当、设备失灵、卡瓦磨损严重、卡瓦操作失误;根本原因是与管理相关的产品采购、校准、检验、试验过程管理不当,缺少寿命预测或设备更新改造不合理,人员的培训不足或考核不合格,未制定合理的设备检验维修计划。最后通过钻井现场实例分析,说明管理缺陷对采油管柱落井事故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