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光麒  龙炳清  宗浩  李俊涛  张滔  崔伟 《四川环境》2004,23(6):91-93,117
风水是人们追求理想生存环境的一门学科,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极大,其理论中体现了许多现代环境学的先进思想。通过对风水学的再研究,发现在很早以前的风水学中就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对风水学中的“气”,“脉”,“形”进行重新诠释,并叙述了风水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灵魂的城市     
哲夫 《环境教育》2013,(9):88-89
几乎中国所有城市的风水都坏了,只能说,风水曾经堪夸!美大西洋月刊披露:中国经济大发展的20年里,环境极度恶化!空气、食品、土地、河流全部遭到严重污染破坏!1.城市的生命城市是个生命体。绝不只是高层建筑钢筋水泥的存在,它是一个有氧呼吸,有血脉流动,有吸收和排泄系统,有鲜活生命的完整存在。中国人的祖先过去是很讲风水的,什么是风水,  相似文献   

3.
风水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的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它重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崇尚自然,尊重环境。本文旨在通过现代科学的阐述,从环境学的角度来看待风水与人的关系,挖掘风水中的科学精髓,让其能更好的为时所用。  相似文献   

4.
灵魂的城市     
哲夫 《环境教育》2013,(7):80-81
几乎中国所有城市的风水都坏了,只能说,风水曾经堪夸!美国《大西洋》月刊披露:中国经济大发展的20年里,环境极度恶化!空气、食品、土地、河流全部遭到严重污染破坏!1.城市的生命城市是个生命体。绝不只是高层建筑钢筋水泥的存在,它是一个有氧呼吸,有血脉流动,有吸收和排泄系统,有鲜活生命的完整存在。中国人的祖先过去是很讲风水的,什么是风水,初步认识似乎有迷信的一面,深入认识便具有了科学的一面。人首先要生存,生存前提满足后还要自保,所以说,城市是抵御外族侵略和  相似文献   

5.
选择     
14岁的女孩子站在离婚判决的法庭上,选择爸爸,或者妈妈。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中国。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清贫。爸爸只是拿一份薪水的普通工程师。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富贵。妈妈很快就要嫁给一个珠宝商。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现实。她将一如既往,努力读书,考高中,考大学,直到出国  相似文献   

6.
儿子在南京靠近大学城的附近置买了一套房子,当初儿媳电话里告知:小区很怡人,无论是小区楼座的布局结构,还是小区内外的环境风水,都是非常棒的。儿媳大学、硕研读的都是环艺设计,她说棒,就一定错不了。他们搬至新居不久,儿媳怀孕了。老胡喜不自胜,屁颠屁颠地赶了过去。  相似文献   

7.
她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女性,也是一位企业家或社会活动家。她以辉煌的业绩,实现了一位新型女实业家的梦想和价值;她是一位在人民大会堂获得勋章的"中国儿童慈善家",在北京万寿路,一家由她亲手创建的"中国儿童眼科医院" 里,近两年来已经有86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弱视儿童,在那里经免费救治而获得光明,从此改变了人生;她是一位家产数以亿记的富翁,但是一张纸两面用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她就是来自香港的中国环境大使冯丹藜女士。  相似文献   

8.
大概是时差的原因吧,拨通周彦宏的电话时,远在西班牙的她依然在睡梦之中。尽管被记者的电话吵醒,但她还是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作为知名的"乐坛才女"和中华环保基金会的"中国环保形象大使",谈起环保,周彦宏的兴致竟是如此之高,以致于记者无法插话,只能静静地做一个聆听者--  相似文献   

9.
诚一 《环境教育》2006,(1):58-58
2005年12月初“根与芽”发起人珍·古道尔博士访问中国,开始了她的和谐环境之旅系列活动,包括参加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第九届“绿色中国”论坛,及参加“根与芽日”庆典活动。“根与芽”项目是一个由珍·古道尔博士倡导发起的、为年轻人设计的环境教育与人道主义项目。该项目是珍  相似文献   

10.
母爱不老     
这位母亲88岁了,她自己这样介绍。她身体看上去也不是特别硬朗,在她健谈的间隙,必须要停下来喘一阵气。这医院的病号是久病成医,都说,老太太呀,呼吸道不好吗?老太太不管这些,她唠叨这医院的楼太高了,她说她从乡下来,大家才注意到她穿得很朴素很干净。她是来看儿子的:“这小子,有病了不给我老娘讲。”老太太是听儿媳说儿子在这里,儿子有个小名叫“大脑壳”,问医院的护士,没一个人知道,老太太又急又失望,便一个病房挨着一个病房找。我正好在这里修理我身体出了问题的零件——胃,正如中医理论所讲的那样,当你觉得身体的哪一部分最重要的时候,实…  相似文献   

11.
没有豪言壮语,一身纯朴的她就是日本丰田生态绿化部女博士国友淳子小姐。为了儿时的一个梦想,国友从28岁干到38岁,将青春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中国的治沙事业。  相似文献   

12.
丽丽 《绿叶》2005,(12)
11月29日,田桂荣到达北京,准 备参加30日晚上的“2005中国环境文 化节开幕式暨绿色中国颁奖典礼”, 她刚刚以最高票当选了“2005绿色中 国年度人物”。 田桂荣略带兴奋地告诉记者,这 次她到北京,不仅仅是领奖,还获邀 参加12月3日的第九届“绿色中国” 论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绿色中国” 论坛,所以她这次会在北京呆五天。 这个时候,田桂荣的手机响了, 我听见她用河南话和对方说了一会 儿,挂断电话后,田桂荣告诉记者,村 里有个人不按规划盖房子,还跟村干 部们说是田桂荣让他盖的,村干部们 没有办法,让她这个村长回去解决一 下。田桂荣和陪同她前来的新乡市环 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一~田桂荣的儿 子商量后决定,田桂荣30日晚上参加 完颁奖典礼马上乘火车赶回河南,把  相似文献   

13.
地球只有一个,她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的天堂。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饶,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什么叫生态智慧?就是按照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4.
她,从事环境报道近20载,曾被誉为“报道中国环保资历最深的记者”;她,经历了中国社会发展中发生的所有重大的环境事件,见证了中国环境发展的历程。她,就是《法制日报》资深记者郄建荣。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中国女孩,因12岁时去了趟非洲而爱上野保,从此,她小小的生命中开始奔跑着非洲狮子、大象、犀牛……她成了一名野保志愿者。2015年夏,她和8岁弟弟及另一个16岁重庆男孩又来到非洲,这次他们不仅在非洲大草原上巡逻,还到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小学里做志愿者支教。回来后,三个孩子自己动手,创建了野生动物保护网站,展示非洲草原的美丽,招募野保志愿者,传递非洲野保信息,以期让更多的人加盟野保阵营。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14,(3):1-1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她或许是高楼林立的都市,或许是山水环绕的城镇,也有可能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但无论她闻名遐迩,历史悠远,还是默默无闻,家乡有多美,只有生长在那里的人看得最真。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家乡,将对家乡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伊始,为培育和提升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生动活泼地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宣传教育,中国教育报、环境教育杂志社特决定联合举办首届"大角牛·美丽家乡"校园征文大赛,与青少年朋友们一同发现家乡的美丽。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她或许是高楼林立的都市,或许是山水环绕的城镇,也有可能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但无论她闻名遐迩,历史悠远,还是默默无闻,家乡有多美,只有生长在那里的人看得最真。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家乡,将对家乡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伊始,为培育和提升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生动活泼地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宣传教育,中国教育报、环境教育杂志社特决定联合举办首届"大角牛?美丽家乡"校园征文大赛,与青少年朋友们一同发现家乡的美丽。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她或许是高楼林立的都市,或许是山水环绕的城镇,也有可能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但无论她闻名遐迩,历史悠远,还是默默无闻,家乡有多美,只有生长在那里的人看得最真。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家乡,将对家乡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伊始,为培育和提升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生动活泼地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宣传教育,中国教育报、环境教育杂志社特决定联合举办首届"大角牛·美丽家乡"校园征文大赛.与青少年朋友们一同发现家乡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她被评为保护野生动物先进个人。敬信镇观鸟护鸟队则屡次被吉林电视台、延边电视台报道,起到了宣传绿色中国的作用。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的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带领着一群穿着敬信镇学校校服的学生,低头寻觅着,时不时捡起一个什么东西放进随手带着的塑料袋,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们在挖野菜,其实他们是在捡饮料瓶、一次性纸杯和纸盘子、农药瓶、塑料袋、纸屑等垃圾。她就是在敬信镇学校支教的珲春市第四中学教师臧云娟。  相似文献   

20.
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杜小月一样,青年演员袁立是个活泼、开朗的人。说起环保,她很自豪地对记者说:“我现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我感觉一次性筷子其实并不卫生,更不环保。”袁立说。长期演出在外的袁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使用一次性筷子。每到一个地方吃饭,她总是特别叮嘱服务员给她提供普通的经过消毒的筷子。“虽然这种做法许多人不理解,但是我无所谓”。由于有这么一个“癖好”,袁立对有关“一次性筷子”的报道也格外留心。袁立有板有眼地向记者说出了一串数据:日本进口的一次性筷子99%来自中国。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