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经数学处理,把这二项指标以“允许差值”表示,应用”允许差值法”确定常规监测中平行双样减差值的允许范围,多次测定均值与靶值的减差值允许范围,加标百分回收率允许范围和控制样的受控范围,以此对分析质量进行控制。本方法反映了统一的分析质量要求,无需重复做质控图。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应急事故处理的规范化要求不断深入,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不同阶段应做好相关质量控制工作。研究以某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为例,探讨跟踪监测阶段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手工分析和采用自动分析设备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该污染事件跟踪监测期间实验室分析数据处于可控状态,自动分析仪器所得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可比。案例结果表明:在确定主要污染物后的污染事件跟踪监测期内,实验室分析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开展质量控制。建议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通过方法比对和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使监测处于受控状态,进一步提高应急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监测结果的及时、科学、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3.
环境监测中大量原始数据是通过实验室测定取得的,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分析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为了促进基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正规化管理,推动实验室常规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南京市自1988年起,在全市各监测站开展创“优秀实验室”活动,并在1988年底进行了首次优秀实验室评比。 评比工作由市环保局、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抽调市站和部分区、县站技术骨干组成评定委员会,对全市十个区、五个县站进行定量考评。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土壤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准确含量,必须严格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除严格执行总课题组“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技术规定”外,根据我站仪器配备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并对硒、铬、铅、钒、氟、镉、汞等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考核结果全部合格。在样品测定过程中,分析测试人员用不同种类的标准土样进行自检,再辅以20%密码平行双样控制测定精密度,并测定了总站下发的室间控制样(ESS—4)。保证了实验室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了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稳健四分位间距法和迭代法2种稳健统计方法,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共334家环境监测单位开展土壤中汞的实验室间比对,对比对测定结果和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性地研究了土壤中汞的质量控制指标。建议实际监测工作中土壤汞的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7%~19%,相对误差控制指标为±8%,低浓度水平下可适当放宽至±10%,加标回收率控制范围为81%~109%,为日常监测开展土壤汞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评价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在方案设计,布点,采样,样品输送、处理、保存、管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等执行全程序的质量保证。 结果,本实验室13个测定项目全部通过了总课题组未知样品的考核和未知样品的检查测定。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水质标准物质应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水质标准物质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分别从实验室分析测试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的不确定度、质量控制方式的选择以及实验分析的准确度和分析方法研究等方面,讨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过程中水质标准物质应用出现的误区和问题。对如何做好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从多个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在使用分析校准用标准物质及水质质量控制用标准物质过程中,如何避免或减少分析误差的方法和措施。同时对计量、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水质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以及标准物质的规范应用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实验室藻密度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现场采集了藻密度样品,处理为现场平行样和实验室前处理后平行样2种,分别由5家实验室的6名技术人员开展检测分析。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其他领域相似工作的成功应用案例,采用Z比分数法对分析结果开展藻密度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表明,数据的相对偏差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对藻密度进行数据直接比对和对数转换后比对,各实验室对现场平行样和实验室前处理后平行样的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分析方法原理导致藻密度手工监测的绝对数值偏差较大,对当前的太湖水华预警工作适用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实验室水中砷、汞监测能力考核结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136个实验室地表水中As、Hg监测能力考核的结果。采用四分位稳健统计法处理各实验室的测定数据,砷和汞结果均满意的实验室为101家。分析了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质控环节的问题是质量体系运行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数据结果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结果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国内外对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元素少则几个(如日本研究8个元素),多则(如美国)达46个元素。它们采用的分析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多是由1—2个实验室测定的,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较容易,系统偏差较易克服。我国“六五”期间在湘江谷地和松辽平原开展了土壤背景值研究,必测元素8个,选测元素28个,按照统一方法由各实验室承担样品测试。要获室间准确可比的数据是一大难题,该项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质控措施,保证了课题质量。“七五”期间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涉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台湾省未包括在内)和5个开放城市,共41个土类一万多件样本,参加测试的实验室近60个,测试人员500多,其范围之宽,测试项目之多,质量控制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经过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间质量控制考核中常用均值范围法对样品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它是将考核样品保证值的不确定度作适当展宽后,用以评价各实验室的测定结果,而它通常以精密度的标准偏差为度。不确定度的区间是反映测试结果的分布概率。因此,对有限次测量,甚至是一次测量的结果,使用概率分布的指标评价其“优”“良”与“及格”的等级是不适宜的,其评价方法只能对考核结果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今在质控工作中,用秩和检验方法对一次质量考核中各参加实验室的考核结果列表计算以作评价。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对测定结果的分布要求也不严格…  相似文献   

12.
由于干扰因素很多的原因,生化需氧量(BOD5)往往在实验室中很难取得准确的测定结果。本文以质量控制样品在实验室中的准确测定,间接地控制生化需氧量实际样品在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COD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COD测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并与GB/T 11914—1989和ISO6060—1989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标准样品RSD的质量控制范围:≤3.5%,实际样品:≤5.5%。实验室间标准偏差为3.0~6.0mg/L,RSD′可根据浓度水平和数据质量目标在3%~10%之间进行选择。相对误差一般在10%左右,低浓度可以控制在20%以内,高浓度时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8%~110%。  相似文献   

14.
随着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越来越受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出具的数据质量也明显提高.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其他一些技术方面的限制,技术人员往往比较重视实验室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对于样品采集和前处理过程的质量保证则重视不够,从而影响了数据质量.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数据,应强调监测全程序的质量控制.因此,加强样品采集和前处理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是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关键.今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水质采样技术标准(ISO 5667)中有关质量保证措施的内容,以对我国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问题非常严峻,土壤环境监测是保护土壤环境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对有效保护土壤环境尤为重要,是客观评估土壤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土壤保护方案和指导土壤保护策略的重要参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包含一套科学的流程,文章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的现场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流转和实验室分析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认为要保证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就必须加强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程序化,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要着重从实验室准备、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的审核报出及监测人员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国内多家实验室测定的大量数据,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的质量控制指标,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指标和依据.研究表明:样品质量浓度在0.04 ~0.5 mg/L范围内,标准样品室内相对标准偏差(RSD)≤4%,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5%,相对误差(RE)≤±10%(低浓度可适当放宽).实际样品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科学管理的推行和深入,分析质量控制已成为各监测机构实验室规范的主要内容,并已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益。 实验室内部分析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为对①空白值;②校准;③分析的精密度和偏性;④低浓度值的确定等的控制。本文对分光光度法低浓度区域测定值的确定设计了一种易行的工作表,供各检测实验室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镉测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并与《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7471-1987)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标准样品的精密度质量控制指标范围:RSD≤5.0%和RSD’≤8.0%;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精密度偏性试验(AQC试验)的全过程,该方法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一种,也是对实验室的对外出具检测数据可靠性的质量保证,通过该实验可综合反映出:人员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定期检查状况;实验室应具备的基础条件等。AQC试验是对本实验室及人员能否提供可靠的数据能力的一种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