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监测     
身的发展。X83 9800537我国固体废物监测中存在的间题及解决办法/齐文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2997,13(2)一10一14 环信X一73X83 9800538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探讨/刘砚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1997,13(2)一6一10 环信X一73 环境监测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1.实验室监测分析仪器沼.专用监测仪和采样器;3.自动监测系统;4.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系统);5.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和报替器;6.器材和试剂。软件:监测技术咨询;监测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遥感技术是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健全“天”“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意义重大。为此,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状,对标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环境监测     
X83 .200100542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魏复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2000,16(特刊)一2一44 环图X一73 本专题为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址控制的重大举措而设立的有关监测技术研究,目的是为大型和特大型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址提供监侧计量技术的支持。论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攻关技术关键确定的理由;攻关目标与专题分解;取得的主要成果;效益评估及推广应用前景。本文介绍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污水流址测流槽标准化与系列化研究;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烟尘、烟气排放总量监测技…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在经济粗放式发展后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使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非常高。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当下的紧迫任务。生态环境监测是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监测和分析,对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从生态环境监测概述入手,详细探讨了当前监测技术,并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背景,根据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策略。简述水生态智慧监测技术,重点分析环境感知传感器技术、环境感知集成技术等细分技术类型,并探究这些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要点。通过一系列优质技术构建完善的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依托技术优势扩宽监测范围、提高监测精度、保证监测效果,为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水及土壤方面的问题。人类衣食住行均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比如水体安全关乎人们的饮食安全,对人体健康存在直接的影响。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利用当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及时发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予以有效处理,可以达到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文章分析生态环境监测的对象和生态环境监测所用技术类型、具体运用情况等,结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生态环境监测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具有可行性的、推动技术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生态环境技术发展,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要闻     
正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肖建军出席发布会,向媒体介绍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情况。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A 2019年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一是抓全局、谋长远,系统规划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二是强法治、建规范,大力推进监测法规制度建设。三是重融合、扩数量,优化调整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四是严监管、重惩戒,坚决守住数据质量的生命线。五是大比武、展风貌,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历经40余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从分散到统一的跨越发展,监测领域、监测项目不断拓展和丰富,监测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在统筹协同、体系建设、人员装备能力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与服务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分析体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强化监测体系的统筹协调、优化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能力建设和提升监测技术研发应用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央、生态环境部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本文阐述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定义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并阐明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的建设思路。建议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深化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创新,构建面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管理业务与支撑体系“大融合”,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就建立健全基于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站网布局,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与创新?对此,《环境保护》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温东亮  潘鸿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8):124-126,9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都纷纷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和研究体系,例如美国的LTERN、英国的ECN、IGBP、联合国环境署(UNEP)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科联(ICSU)建立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体系(GTOS)等等。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能够有效覆盖寒地黑土全区域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体系,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论文阐述了构建寒地黑土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思路,认为寒地黑土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监测预警体系应包括生态环境治理动态监测体系、诊断分析监测体系和对策措施体系,重点对诊断分析监测体系的指标构成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双重作用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各行业纷纷响应号召将“绿色发展”列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本文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必要性入手,详细阐述生态环境技术类型与实际应用场景,分别从空气监测、水体监测、土壤监测等维度提出优化举措,呼吁生态环境保护从业者加强对监测技术的重视程度,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效能,为提升生态环境环保工作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进展和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一套比较可行、实用的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技术指标与方法,以供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的人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内蒙古生态监测分站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5日,环保部复函批转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转型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加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推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在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典型地区7—9个有条件的环境监测站加挂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分站牌子,开展遥感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监测。2010年5月底长沙会议提出,将全面启动能力评价和筛选工作,力争在今明年选出一批挂牌。本文详细介绍了争取加挂总站生态监测分站的内蒙古生态监测分站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逐年加强,监测技术标准稳步发展,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已在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更加注重监测的制度建设,在形式上已步入“天-空-海、水面-水体-海底”立体监测时代。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力构建和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进程,加强海洋保护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为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县(区)级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明丽  刘斌  杜兵 《环境保护》2020,48(8):42-45
为更好地推地进新时代县(区)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本文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体制改革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明确了生态环境执法监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新时代执法监测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执法监测体制改革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在工作机制、制度体系、能力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陆海统筹已成为美丽海湾建设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其中,陆海气氮磷污染协同治理是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但其缺乏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梳理了陆海气环境介质与界面过程的监测、模型(流域-河流模型、河口-近海模型、大气沉降模型等)的研究现状、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为加快推进流域-海域综合治理,亟须建立陆海气氮磷污染监测-模型-评估-决策体系。建议加快陆海气界面氮磷通量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构建陆海气集成或耦合模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探究氮磷污染来源、主要输移通道、跨界面过程和机制。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1)基于监测与模型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2)构建陆海统筹视角的富营养化评估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3)创新分区分类环境容量核算与分配方法;4)研究海岸带环境污染多目标治理优化方案;5)开展海岸带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互馈模拟与多主体协同决策,助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征、要素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在"三农"和生态环境交叉领域的重要应用。农业具有先天弱质性,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具有天然一致性,且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双重外部性和历史滞后性。在构建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五组关系: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农业短期保供给和长期可持续的关系;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和机构弱化的关系;目标过度量化和支撑信息不足的关系;农业源治理和工业源治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农业农村特性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