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新闻与资讯     
《环境》2005,(6):83-88
今年首季度环境质量状况公布,第二批“广东省绿色社区”评出,广东复查“绿色学校(幼儿园)”,荔湾区大坦沙将再现西关风情,佛山:顺德区环保局首掀地方“环保风暴”,……  相似文献   

2.
吴小平  文跃和 《环境》2003,(10):20-21
位于广州市中心的荔湾区流花桥社区为广州军区总医院所在地,占地约21万平方米,常住人口6000多人。医院秉承“健康是第一财富”理念,在广州市开展的创建“绿色社区”活动中取得了可喜成效,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3,(9)
为加快推进创建“绿色社区”工作,广州市荔湾区政府8月19日在金花街桃源社区召开了现场交流会。荔湾区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始于1998年,在启动之初,他们提出了通过建设环保模范小区来创建模范城区的思路,并制订了方案付诸实施。作为创模工作的延伸,在“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中,荔湾区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4.
西关大屋是广州荔湾区极具岭南风格的传统民间住宅,是羊城古文化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一直秉承着"信、望、爱"的校训,形成了"弘扬白绿精神,坚持全人教育,培育现代英才"的办学理念。近年来该校高考成绩年年攀升,2008-2013年连续5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和"荔湾区高考突出贡献奖",2012、2013年连续两年创造了高考100%上线的奇迹。2012、2013年的中考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获得"荔湾区初中毕业班全面育人奖"。2014年高考,该校上线率达99.62%,本科上线率50%,再创历史新高!该校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给每一个孩子以希望和梦想。学  相似文献   

6.
荔湾区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西部,是广州市老城区之一,2005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政府撤销芳村区,将其与原荔湾区合并,成为今日的荔湾区。本文简述荔湾区污染源基本概况,分析该区并区以来环境质量状况的变化情况。并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声音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荔湾区污染源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在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中,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风雨亭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他们通过"两个有机结合"——政府与企业、居民有机结合;社区与辖内企业、旧城区物业管理部门和业主三者之间有机结合这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多方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使风雨亭"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好的成效.2006年风雨亭社区被评为广州市"绿色社区".同年7月,该社区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称号,这是广州市首个获得该项荣誉的社区.现在他们正在朝着省级、国家级"绿色社区"的目标快跑向前.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防灾减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广州市人口密集的荔湾区为研究区域,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和OD矩阵对其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比重较大,以公园和广场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并呈带状;(2)人口密度和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匹配度较差,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较低,有多条街道缺乏应急避难场所相关的建设;(3)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水平整体较低,南部街道比北部街道可达性水平高;服务半径为500m时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_Ai≥12的服务面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张泽 《环境》2006,(10):90-91
2006年下学期,在荔湾区政府、荔湾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市第十一中学位于南岸路西焦公园旁的高中部西校区全面投入使用。 和校本部一样,西校区在繁华中显出静谧、祥和。不同的是,这里一切都是崭新的,正如校长何建平所说,需要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描画。  相似文献   

10.
阐述广州市荔湾区人口和环境现状,从人口和环境角度分析影响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05,(8):61
今年,海珠区结合广州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策划组织了“2005年海珠区环境宣传教育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系列活动”。环保部门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契机,举行环保工艺美术创作大赛、环保摄影展、环保知识展示、环保有奖问答游戏等贴近广大居民群众的宣传活动,让创模理念、环境意识走进千家万户。海珠区把学校环境教育作为提高群众环  相似文献   

12.
绿色经济与绿色GNP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给出了绿色经济与绿色GNP的科学内涵,论述了其演进过程,提出了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的主要对策,其中包括: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要不断加强,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的应用与推广,推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研究适应绿色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科学》2015,(5):22-25
面对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绿色生活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分析了绿色生活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团推进"3种推动绿色生活的模式,以期为我国全面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提供思路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杨珂 《世界环境》2008,(2):69-71
2007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CEEC)作为代表中国的国家会员组织加入了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  相似文献   

15.
单力  李丽娟 《环境》2005,(7):60-63
“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那是千年名胜荔枝湾美名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要在人的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消费观念,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风气和社会氛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应该加强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公众意识,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率先垂范,将绿色化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变小为大,生活方式绿色化将成为人们的社会风尚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绿色龙江     
<正>绿色龙江是黑龙江省一家民间自发形成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环境保护类组织。绿色龙江致力于黑龙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公众环境教育,号召本地社区与公众、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和媒体等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推动公民社会发展。2002年底,哈尔滨市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自发形成高校环保社团联盟,并于2005年4月29日在东北虎林园举行正式成立仪式。在发展过程中,绿色龙江坚持以  相似文献   

18.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每况愈下,不仅空气、江河湖海、土壤、生物遭到破坏,就连近地面的大气也变得"高温"难耐。地球变暖了,进而导致地球生态失衡、物种减少……现实的境兄不容懈怠,是到了我们着手解决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环境保护的历史要短得多,几乎是到1972年3月的官厅水库鱼污染事件才理国家高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绿眼晴     
绿眼睛全称"中国绿眼睛保护组织",是中国最活跃的以"保护动物打击犯罪和促进公众参与环境运动"为使命的民间保护组织之一,于2000年建基中国温州,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志愿者团队.与公众一起,以民间力量制衡不公平、不公正的环境公共事务,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是绿眼睛的运动理念,代表公众及保持独立是绿眼睛的重要精神,因此也被比喻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苦口良药"和"制衡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