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我厂正在运行的一台KZL4—1.25型锅炉的水冷壁管发生变形事故,此锅炉左侧的水冷壁管中段有4根变形,中间两根变形较为严重。经测厚,4根变形和未变形的水冷壁管中部(由于飞灰的冲刷)的厚度由3.5mm减为2.5~2.7mm。变形位置从集箱350mm以上开始,大约800mm左右。变形管最大弯曲处突起25mm,无胀粗现象。  相似文献   

2.
加热炉炉管过热变形是一种常见的设备事故,原因多种多样,但新疆油田百口泉天然气处理站曾出现的一起加热炉炉管过热变形事故却有些特别,以至于在调查初期还差一点下错了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突发型滑坡存在位移趋势突变性,传统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方法存在位移预测精度不足的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残差修正LSTM算法的突发型滑坡位移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动态流转训练,将由累计位移得到的变形速率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得到周期项及趋势项;其次,通过多项式预测趋势项、动态LSTM预测周期项,并由2项之和得到主预测变形速率;随后,通过对比实测速率与主预测变形速率,得到残差项,并建立动态流转训练的残差LSTM网络预测残差速率;然后,由主预测变形速率与残差预测变形速率之和得到最终预测速率,并进一步得到累计位移预测值;最后,以某突发型滑坡为例,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预测精度和优势。结果表明:将变形速率序列作为预测对象并进一步得到累计位移预测值,比直接预测累计位移值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而基于动态残差修正LSTM算法预测的MAE、MAPE、RMSE及R2指标分别为43.843、1.901%、79.394和0.960,相比于传统LSTM预测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锦山电厂2^#锅炉水冷壁管大面积变形的原因,介绍了水冷壁变形的处理办法及留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法对H型简支钢梁在火灾下的热、结构响应进行模拟,得到了瞬态温度场分布,挠度、轴向变形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构件的耐火时间和耐火温度以及屈曲破坏形态,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升温条件下钢梁的温度场分布和变形规律;研究了升温速率对钢梁火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灾升温速率不同时,梁截面呈现出不同的非线性温度梯度;升温速率小,截面温度梯度小,耐火时间长,梁变形主要为热膨胀;升温速率大,环境温度高,截面温差大,耐火温度高,屈曲破坏时能承受的挠度也大,但耐火时间短,梁变形为热膨胀和热弯曲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锚喷网支护技术在加固动压巷道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罗山煤矿四、五采区运输大巷,受206采区 220区段采面采动动压影响发生严重变形.曾多次进行扩刷.并采用U29型钢棚支护,但仍无法阻止巷道严重变形.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决定采用锚喷网支护技术进行加固,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断出现因汽车轮胎故障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为此,笔者就如何正确使用轮胎,提出以下十忌,供运输管理人员及司机参考。一忌轮胎气压过低。轮胎气压过低时,轮胎在负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径向变形,胎侧弯曲,股内帘线交变应力剧增,船体温度升高,导致橡胶提前老化和帘线疲劳折断。二,已轮胎气压过高。轮胎气压过高时,在气压作用下胎体产生变形,与地面的接触面变小、单位压力增加,胎面中部磨损加快,帘线的应力增大,疲劳过程加快,一旦受到冲击,轮胎便产生内裂或爆破。三,已轮胎超载。轮胎在超负荷作用下产生变形,胎体帘线过…  相似文献   

8.
为监测大坝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态,防范化解大坝溃坝等重大风险,基于大坝变形大样本、非线性监测数据,引入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坝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以测试样本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为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优化LSTM模型参数,建立大坝变形GA-LSTM组合预测模型。以福建水口水电站大坝为例进行验证分析,并与LSTM模型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GRU)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A-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性能更佳,且相较于LSTM模型和GRU模型各测点预测误差均有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减小量最高达6.92%。  相似文献   

9.
锚杆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锚固区围岩的离层、滑动、张开裂隙等扩容变形与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完整性,避免有害变形出现;本文主要针对煤矿巷道的锚杆支护的原理、优势做出对应阐述,并通过应用及实践,提出煤矿巷道的锚杆支护应根据围岩类型进行锚杆支护设计,确定选用锚杆、锚索、锚网喷或其它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分析基坑沉降变性规律,基于现场监测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对趋势项及误差项进行分解,采用M-K检验对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利用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构建基坑沉降分项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发展趋势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以实现基坑沉降变形规律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能有效分解基坑沉降数据趋势项与误差项,相较于传统小波分解效果更佳;基坑沉降呈持续增加趋势,但趋势性逐渐减弱;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均值均不大于2%,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沉降变形会进一步增加,但增加速率明显降低,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一致,两者相互佐证分析结果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基坑沉降变形规律分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矿难、火灾……一件接一件的重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令人痛心。据国家安监局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都在100万起左右,其中特大责任事故,没有一起是不可抗拒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千差万别,但最根本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利益驱动导致管理变形,天灾背后有人祸作祟,老板图暴利,政府要税收,官员贪便宜,权力寻租的结果必然导致管理的严重变形。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关键是要树立法律的极高权威,从利益关系的调整上下手。  相似文献   

12.
近期,江苏某单位热电分公司在清理锅炉原煤仓内剩煤时,突然发生两声爆响,清仓被迫停止。经初步检查发现两声爆响造成了部分炉膛钢架和水冷壁管变形、高温过热器处炉墙发生坍塌、低温过热器炉墙变形以及高温过热器集箱、减温器集箱产生移位等损伤。事故发生后,我作为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的一名检验人员参与了本次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超声驻波作用下狭窄通道内游离油滴的变形及运动状态,基于压力声学与水平集两相流耦合物理场建立油滴变形破碎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研究驻波声场中不同位置处游离油滴的变形破碎过程,进而讨论声压幅值、频率对油滴破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位于波节及波腹处的单个油滴,处于波节和波腹中间位置(y=27 mm)的油滴破碎速度最快,10 ms时已破碎形成多个微小油滴,且破碎所需的临界声压最小(0.9 MPa),同时油滴破碎速度会随着入射波声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通道内有沙粒影响时,沙粒会对声波产生不规则反射,形成声能量耗散衰减,且波节位置发生偏移,油滴总体破碎速度减慢。此外,超声频率增大会使驻波节点增多,同时超声衰减增大,不利于油滴的破碎。  相似文献   

14.
1概述压力容器制造变形指的是,在制造过程中压力容器或其某一部件的几何尺寸与图样要求及标准规范不一致,且误差超出了图样及标准规范的规定。根据变形产生的原因,压力容器制造变形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由于应力引发的变形.包括火焰切割变形、加工失稳变形、焊接变形和热处理变形等;  相似文献   

15.
汇源大厦托换工程影响巨大,其由立柱拆除引起的沉降监测属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变形测量,是托换工程实施的重要保障,结合对托换梁、柱的结构受力分析,分3层布设监测点、依工程进展状况制定合理的观测周期,并采取重点监测与验证相结合的原则,使用精密水准仪配加游标卡尺的特制标卡尺的的特制标尺,多台仪器同时观测等方法,及时反馈了梁柱变形动态,指导拆除及托换进程,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一起汽车起重机支腿伸缩梁腹板弯曲变形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介绍了支腿伸缩梁的修复过程,并对汽车起重机的安全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承压水条件下煤体浸湿变形的特征,采用自制承压水浸湿变形监测系统,开展不同水压条件下煤体浸湿变形实验,得到承压水浸湿诱导煤体变形特征规律。结果表明:0 MPa水压下煤体横向与纵向均呈现拉伸变形,煤体体应变为拉伸状态,而承压后煤体横向变形呈现先压缩后拉伸的趋势,纵向则均为压缩变形,煤体体应变为压缩状态;随着水压的增大,煤体纵向的压缩变形量及煤体体应变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卸压后煤体的残余变形量随水压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从高陡边坡变形预测的机理出发,综合考虑三维点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变形的时间效应。根据三维实体变形预测理论,利用Matlab编制变形预测程序,建立了高陡边坡三维实体变形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监测资料,回归出相应的参数,并进行后续变形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相接近,相对误差在4%以内,由此为滑坡预警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究高地应力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以中义隧道主洞片理化玄武岩段为工程背景,提出大变形Ⅰ型支护、大变形Ⅱ型支护、大变形Ⅱ型支护(围岩加固)3种大变形控制方案,以现场试验段监测为辅助验证,采用数值仿真对3种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支护成环时间具有减缓大变形的作用;在衬砌各部位累计最大变形控制方面,控制方案3较其他方案衬砌最大变形最少减小20.8%,且变形时程曲线最终收敛;围岩最大日变形量控制方面,经过开挖断面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边墙部位塑性区围岩自承能力的提高,控制方案3最大日变形量较其他支护方案至少减小20.8%。结果显示控制方案3能够稳定控制片理化玄武岩大变形,且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青藏铁路路堤、路堑过渡带冻土路基分层沉降变形现场监测资料,笔者分析了路基变形的来源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路堑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路基换填土层的固结变形;零填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路基基底以下至原冻土上限之间活动层的压密变形;路堤段,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在较高附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压缩及蠕变变形,该变形在目前尚无明显衰减趋势,且相同时期各层沉降量明显比路堑段及零填段大,必须引起注意;最后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系统开展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变形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