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甘孜州旅游总体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中的影响识别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规划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基础,以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确定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后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规划文本,实施规划,并对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不断修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将有效降低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损失,实现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生态影响,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内容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评价内容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预测模型、加强GIS技术在实际评价工作中的实践来加强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步发展起来,并且已自成体系。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遍布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日趋完善,评价技术日臻成熟,评价队伍日益壮大,它已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提供了建设项目需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法律依据。第十三条中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文明目标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历经30年之完善发展,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之法律制度."生态文明"的提出,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总结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对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立法、执法以及决策方面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生态文明目标下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想.从创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改革环境执法体制以及提高政府决策执行能力的角度,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来应考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内涵.针对当前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选择替代方案不完善和评价结果不能有效执行这2个突出问题.并进行了产生原因的深层分析.随后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及现实需要,提出替代方案优化论证和评价结果有效执行的基本思路,以期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着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尤为重要,而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对于揭示环境污染程度和评价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寻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分析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化学试剂提取法、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道南膜技术(DMT)和同位素稀释法在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归纳了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方法的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从战略环境评价(SEA)开展情况、开展过程、实施效果以及有效性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开展领域、理论研究、介入时间、技术方法、替代方案、公众参与、审查小组、SEA对规划作用、SEA采纳情况和影响SEA有效性因素10个指标的评估体系,评估了中国SEA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以及影响SEA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中国SEA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未来SEA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SEA背景因素,如法制背景、决策过程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所选的40条公路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入手,对公路建成后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噪声敏感点的数量变化、噪声实测值与环评预测值的差异、实际的噪声防治措施与环评确定措施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上3个方面在公路建成后与环评阶段均存在较大变化,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亟待提高.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项目投资机制、运营期相关条件变化等.通过分析,提出了实现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及增强防噪措施的可操作性等促进环评有效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新阶段。中国至今尚无明确的、系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和规范,其评价理论仍在探索之中。分析了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和现状。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强调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探讨了该层次评价的介入时间、评价原则、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内容,提出从生态合理性、绿色化程度等方面考虑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高环评报告书质量加快浙江省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影响环境影响评价(EIA)有效性的因素较多.如相应的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和技术的正确性等。文章从环评技术角度出发,以抽样选取的浙江省1997~2001年间完成的100本环评报告书(EIS)为统计对象.按建设项目环保审批6项原则为依据,从产业政策符合性、选址与总图布局合理性、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区域环境质量可达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了浙江省EIA有效性,探讨了目前EIA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冈,提出了一些提高EIS质量、加快浙江省EIA有效性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两年对常州市19条"清水工程生态修复"示范河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下简称底栖动物)的调查,了解市区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从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各河道生态修复的效果,并利用污染生物效应指数(BPI)评估河道水质及生态变化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各调查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指标与污染生物效应评价结果相互印证,保持高度一致性。2011年各河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完整性、种群多样性均较2010年有所提升,BPI则较2010年有所下降。说明在这些河道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具有一定成效,有望实现城市河道水体生态循环系统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完善中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虽然中国已经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要求,并开始尝试更高层次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但由于没有实施细则,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不完善.主要存在规则筛选程序不清晰、评价深度缺乏规范要求、审查主体的权威性不足、公众参与质量不高及评价对象的层次较低等问题.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简称盐城保护区)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盐城保护区周边居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潜在威胁.鉴于盐城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国众多保护区中的代表性,结合当前国际上方兴未艾的生态付费的基本思想,探讨了在盐城保护区引入私人部门主导的生态付费机制作为政府主导型生态付费机制补充形式的可能性,提出了由绿色企业对保护区周边农户直接开展生态服务付费机制的初步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对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影响作用属于植物营养和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污染土壤中施入磷是否能够降低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有效性,除了与重金属离子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含磷化合物的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有关.在分析中,就土壤中磷与重金属离子间交互作用机制、土壤中影响磷降低重金属离子生物有效性的环境因子及磷与重金属交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评价对象、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三位一体的城镇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递阶多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面向应用对象的、融合多指标评语信息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对2000-2007年义乌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义乌市2000 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得分在60~70分,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其承载力状况良好;各支持力要素中,环境支持力得分一般,虽然随时间呈现一定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资源支持力得分最差,人类支持力得分最高,且随时间逐年增加.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对其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生态承载力提高措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区域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中 ,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 ,当前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文章通过一个环境影响评价实例 ,介绍了生态系统满意度在区域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广州市南沙区水域采集地表水和水生生物样品,对水质主要理化指标、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以及水生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等进行调查,综合评价了南沙区水域水生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指标对南沙区水域进行评价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介于贫营养化至中营养化状态之间,水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估模式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估应包含科学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核查、基本要素尺度的确定和环境质量报告书基本内容的规范.社会学评估及人群健康核查可作为科学监测的有效验证手段;而基本要素的尺度确定包括合适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受体的暴露程度.当污染比较严重时,适合采用较大的时间尺度,污染较轻时采用较小的时间尺度.建议按照采用空气环境质量区的概念考虑空间尺度,并采用与时间尺度对应的概率来表示监测点的代表性.受体的暴露程度可采用特定时间尺度的二级空气环境质量覆盖率表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类型应当多样化,基本内容应当包括监测点位和监测频率描述、数据处理方法描述、数据代表性评价、环境质量评估结果和环境质量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跟踪评价提出了明确规定.对跟踪评价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运作程序进行了分析,包括判别规划是否需跟踪评价、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别、回顾性评价、有效性分析、预测评价和战略调整7个步骤.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指标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有效简化了跟踪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并以<上海市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跟踪评价为例,进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案例研究.通过回顾性评价和预测评价,识别出了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制约因素,并根据规划总目标、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进一步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且对规划目标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