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ICP—AES检测离子浓度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MnO2在不同pH下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Pb2+和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7时最有利于吸附,且α形态Mn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其中对Pb2+最高吸附效率可达99.84%,对Cd2+的最高吸附效率可达71.54%。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黄河内蒙古乌海段水质特征、水环境及水资源污染现状和水污染预测,根据乌海市的自然、社会、环境特点,借鉴国内外流域水环境控制经验,提出了水污染防治措施及防治前景预测,为黄河内蒙古乌海段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中氨基酸对Cu(Ⅱ)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等温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水中 Cu2 +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等温线以及酪氨酸和谷氨酸对等温线的影响。得到的等温线具有一个“拐点”两个“平台”,是一种台阶型的二级交换等温线。用分级离子交换等温式求出了平衡常数 K1 和 K2 。氨基酸对微量金属与沉积物的相互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它们的浓度和等电点。实验证明 :低浓度的氨基酸促进Cu2 +与沉积物的交换吸附。当两种氨基酸的浓度相同时 ,促进作用的程度与氨基酸的等电点有关 ,酪氨酸的促进作用比谷氨酸大。  相似文献   

4.
湘江(衡阳段)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湘江(衡阳段)10个断面18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Hg、Pb、As、Cr、Zn、Cu)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Lars H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排序为:Cd〉Hg〉Pb〉As〉Cu〉Zn〉Cr。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913.4,表明湘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很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添加质量比1%的生物炭(空心莲子草制备)、生物炭负载两性黏土两种材料改良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沿岸土壤,探索环境因素对改良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各改良河岸土样pH值为5、离子强度为0.05 mol/L、温度40℃时对Cu2+的吸附量达到最高,最大吸附量(q m)为85.38 mmol/kg~257.54 mmol/kg;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土壤改良效果表现为涪江>渠江>嘉陵江;土样CEC和比表面积是影响Cu2+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选用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做盆栽试验,研究百花湖表层沉积物与植物体中重金属Cu、Zn、Cd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经植物修复后,3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均有所减少,而铁/锰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植物生长对重金属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在2种植物体中,茎叶中的Cu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提取态存在,Zn主要以活性较低的醋酸提取态存在,Cd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优势形态;相关性分析表明,黑麦草根部Cu的总量与沉积物中Cu的总量及可交换态和残渣态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紫花苜蓿中Zn的总量与沉积物中Zn的不同形态有正或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顶空便携气相色谱测定水中苯系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分配常数、气液相比、温度和无机盐等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对不同组分顶空灵敏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气液相比对分配常数小的组分影响大,而温度和无机盐对分配常数大的组分影响大.提出了静态顶空/吸附热解吸/SENTEX便携气相色谱仪/微氩离子检测器测定水中4个苯系物的方法,平均相对标准偏差7.38%,平均相对误差3.46%,与标准方法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而方法检出限低于标准方法1~2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长江南京段近岸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沉积物和土壤中Cd、Pb、Cr、Zn、Cu、Ni 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计算其富集因子,分析长江南京段近岸沉积物和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几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次序为:CdPbCr1NiCuZn,在土壤中为:CdZnCu1CrPbNi,除Zn和Cu外,其他几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富集程度高于土壤,同时Cd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以Cd和Pb为例分析了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粒级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显示,Cd、Pb的含量与颗粒物的粒级呈显著的相关性,与细颗粒物的含量有密切关系,细颗粒携带的重金属,在长江水力分选作用下到达下游,成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将两性(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修饰磁化炭分别以质量分数0、1%和2%加入嘉陵江流域(川渝段)内苍溪(CX)、南部(NB)、嘉陵(JL)和合川(HC)沿岸土中,考察各混合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混合土样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58.36 mmol/kg~366.85 mmol/kg,添加等量两性磁化炭时各混合土样对Cu^2+吸附量表现为JL>NB>CX>HC的趋势,且添加比越高吸附能力越强。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为自发、吸热和熵增的反应过程,对Cu^2+的吸附量与温度和pH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当离子强度为0.1 mol/L时,各混合土样(除HC外)对Cu^2+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对红薯渣(R)做两性修饰,修饰比例分别为0、100%和200%,将得到的3种两性修饰红薯渣(R、100BS-R和200BS-R)以1%质量分数加入紫色土(PS)中,制成PS(对照)、PSR、PS100BS-R和PS200BS-R 4种混合土样。用批量处理法探究各供试土样对Cu2+的吸附等温特征,并考察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为99.46 mmol/kg~136.53 mmol/kg,Cu2+吸附量呈现PS200BS-R>PS100BS-R>PSR>PS的趋势。温度和pH值升高均有利于Cu2+被吸附,当离子浓度为01 mol/L时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湘江长沙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特点,应用沉积学原理,对湘江长沙段5个代表性断面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CA、As、Pb、Cu、Cr、Zn)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按当地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计算,湘江长沙段表层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排序为Cd〉Hg〉As〉Pb〉Cu〉Cr〉Zn,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为560.8,表明湘江长沙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水稻土对Cu2+的吸附反应动力学,并考察了p H和磷酸根2个因素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对Cu2+的吸附反应速率可明显分为快、慢2个阶段,快速阶段主要是Cu2+结合在高亲和力位点,而慢速阶段则是结合在低亲和力位点。提高溶液p H可促进水稻土对Cu2+的吸附,降低溶液p H则将抑制Cu2+的吸附,这主要是因为p H可通过改变水稻土表面电荷的性质以及溶液Cu2+的形态来影响吸附反应。提高离子强度,将降低低p H条件下Cu2+的吸附量,而对高p H条件下Cu2+的吸附量影响较小,这表明水稻土对Cu2+存在很大比例的专性吸附。溶液中磷酸根的存在,可促进水稻土对Cu2+的吸附。本文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对认识Cu2+在水稻土中的土壤环境行为及其污染控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黄浦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对上海市黄浦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d、As和Pb含量富集程度较低,Hg和Cu含量富集程度较高;其分布特征为上游段含量相对较轻,到中游段有所上升,至下游段含量又有所下降,整体呈钟型分布,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可能与苏州河对黄浦江下游沉积物的影响和黄浦江中游段有工业污染排放输入有关;河口与内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性,河口重金属含量明显下降;调查区37.5%的断面Hg含量潜在生态危害为中等;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可用来评价重金属累积程度,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则突出对生物有很强毒性的重金属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多溴联苯醚典型单体2,2′,4,4′?四溴联苯醚(BDE?47)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其在土壤矿物质与有机质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及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无机矿物质对BDE?47的吸附贡献不大,而有机质是调控BDE?47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关键组分;有机质对BDE?47的吸附能力与其有机碳含量和物理化学特性相关;BDE?47在腐殖酸上的解吸存在显著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5.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0—2006年监测资料,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危害指数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状和对水生生物危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海河干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除Zn外,均呈现污染下降趋势。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潜在危害顺序为Cd〉Hg〉As〉Cu〉Pb〉Cr〉Zn,各项指标对生物潜在危害性上游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ICP-MS分析了13个采样断面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和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Mn > Zn > Cr > Cu > Ni > Pb > As > Cd;除Ni外的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各断面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11.4~7 043.7,其中23.1%的断面有极强生态风险,46.2%的断面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余为轻微生态风险。Cd污染最为严重,对各断面的潜在生态风险介于较强生态风险与极强生态风险之间,对RI的贡献平均为85.2%;其余7种重金属在所有断面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As、Cd、Cu和Zn主要为工业与农业来源;Cr和Ni主要为自然来源;Pb和Mn与城市污水和交通污染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模糊综合-加权模型,以及温州市3个典型湿地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数据,对温瑞塘河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温州市居民区河流三垟湿地沉积物属于Ⅴ级重金属污染水平,主要污染元素为Zn和Cd;山前上游河段卧龙河沉积物为Ⅲ级污染,主要污染物是Cd。工业区河流牛桥底河沉积物虽然也是Ⅴ级,但是Cu、Cr、Ni、Zn和Cd 5种重金属污染分值为1.0,小于前2个典型河段的1.2和3.3。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牛桥底河三垟湿地卧龙河,这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黔江区降水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生态旅游城市重庆市黔江区大气污染状况,2015年采集了91个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中离子组分分布特征,运用富集因子法、海盐示踪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HYSPLIT模型分析了降水化学组分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黔江区域降水p H为5.66~6.96,加权平均值为6.34,降水离子组分浓度大小次序为SO_4~(2-)Ca~(2+)NH_4~+Mg~(2+)NO_3~-Cl~-Na~+K~+F~-,SO_4~(2-)、Ca~(2+)之和占总离子的63.95%;除Mg~(2+)和K+外,其余组分离子浓度与总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呈同样的变化特征。Ca~(2+)、Mg~(2+)和K+大部分均来源于陆源贡献,Na~+可能受到了海洋源的影响,SO_4~(2-)和NO_3~-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源的贡献,Cl~-是受土壤物质和海洋的双重影响。轨迹水汽运输结果表明:黔江区域的降水主要受到西北气团、西南季风、西风环流和极地气候共同作用输入。降水中各个离子组分均表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上研究的降水离子组分中都具有相对较大正载荷,第二组分pH、降水量和气温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于2018年1,7和11月对苏北灌河口典型介质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水样、沉积物、植株和生物样品中16种PAHs富集组成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PAHs平均值均为枯季(1 998 ng/L, 2 987 ng/g, 1 056 ng/g)高于洪季(1 698 ng/L, 630 ng/g, 558 ng/g);不同季节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均以2+3环PAHs为主;水相中苯并[a]蒽(BaA)、[艹屈](CHR)、苯并[b+k]荧蒽(B[b+k]FA)质量浓度高于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水质量标准,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芴(FL)和菲(PHE)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互花米草和芦苇的落叶效应使得沉积物中PAHs质量分数高于光滩;芦苇根系沉积物和互花米草根系沉积物中PAHs的组成差异较大;成熟期(11月)蟹体内PAHs平均质量分数远高于生长期(7月),蟹体内更易富集低环数(2+3环)PA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