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赤泥具有多孔结构并富含钙基组分可有效用于烟气脱硫。针对赤泥长期堆存后活性降低的问题,以烧结法赤泥和活性炭为原料,通过热活化法制备活化赤泥脱硫剂(ARMD)以提高其脱硫效果。在活化赤泥脱硫剂的制备过程中,考察了活性炭与赤泥配比(C/R)、温度、活化时间等条件对其脱硫效率的影响。确定ARMD的最佳制备条件为:C/R=1∶20,热活化温度900℃,热活化时长15 min,且当p H值为4.5时,赤泥脱硫效率可达86.9%。采用BET、SEM和XRD对ARMD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不同p H值下铁离子的浓度及ARMD脱硫性能。结果表明:脱硫后ARMD中出现了β-Fe OOH,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发达的孔容,为钙基反应提供了巨大空间,进一步提升了ARMD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赤泥中所含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论证了两步盐酸酸浸提钪工艺的可行性。为使钪离子有高浸出率,同时与其他金属有较高的分离率,在二次酸浸中采用2.5 mol/L左右的低浓度盐酸开展了正交实验。使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温度、时间、液固比、盐酸浓度对赤泥中各主要金属离子浸出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多项式关联模型。确定的二次酸浸的最佳操作条件组合为:浸出温度为70℃,浸出时间为70 min,液固比为6,盐酸浓度为2.5 mol/L,在此条件下钪浸出率超过80%,铁、锆、钛等主要杂质离子浸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采用硫酸浸取的方法浸出铝和铁,通过加入硅酸钠溶液制备出高效絮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铁(PSAFS)。研究考察了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的酸浸工艺参数,并评价了其絮凝效果。结果表明,硫酸浓度35%,液固比5.5 mL/g,酸浸温度90℃,酸浸时间2.0 h为最佳酸浸条件,由此制备的PSAFS对综合污水浊度、COD、总磷和总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7%、61.8%、81.7%和81.1%。对比试验表明,该絮凝剂与市售PAC、PFC相比具有相当或更优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且形成的絮体具有粗大、致密的特点。该工艺为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集5个不同铝厂的赤泥样品进行序批式浸出实验,模拟自然堆存条件下赤泥中稀有金属在不同pH值时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样品中La、Sc、Y的浸出率随pH值升高而降低,在极酸条件(2相似文献   

5.
以拜耳法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超声辅助CaO脱除赤泥中Na、K的反应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超声辅助CaO脱除赤泥中Na、K的效率优于单纯使用CaO;超声条件下增加CaO投加量、升高温度以及增加浸出时间均有助于提高赤泥中Na、K的脱除率;当CaO投加量为20%、温度为80℃、超声辅助浸出时间为180min时,赤泥中Na、K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1.78%、86.37%,赤泥中Na2O/SiO2 (N/S)由0.354减小到0.064;超声辅助CaO脱除赤泥中Na、K的动力学机制为赤泥中矿物质(钠钾钙霞石、钙霞石、硫酸钙霞石等)与CaO进行钙化反应,浸出Na、K,同时形成更加稳定的矿物质(钙霞石、加藤石等),Na、K的浸出动力学过程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6.
活化赤泥吸附除磷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铝矿工业赤泥为原材料,采用酸活化、焙烧活化、热酸活化方法进行活化处理,得到除磷吸附剂,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和磷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除磷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赤泥具有较好的除磷能力,酸活化赤泥和焙烧活化赤泥对磷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55.2、144.2 mg·g-1.热酸活化赤泥除磷能力更强,其对磷的饱和吸附量可达202.9 mg·g~,经过热酸活化后的赤泥即使在pH值波动较大时也能很好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溶液pH显著影响磷去除效果,在pH为7时得到最大去除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硫酸酸浸提取制革污泥中的金属铬,研究了固液比、酸浓度、浸出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浸出效率的影响,并获得最优浸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浸出条件为:固液比10g/L,硫酸浓度0.5mol/L,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1.5h。搅拌速度对硫酸浸出铬影响较小。经硫酸二次浸出铬的效率达到90.95%。因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制革污泥中的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对粉煤灰的成分、粉煤灰的活化条件和酸碱联合溶出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确定了最佳活化条件和最佳溶出条件。粉煤灰的最佳活化条件是:灼烧温度为700℃,灼烧时间至少应≥1h,当灼烧时间超过2h时,灼烧时间的增加不会对粉煤灰化学成分的溶出率产生明显影响,而铁的溶出率几乎不受灼烧活化方法、酸溶温度和酸浓度的影响;酸碱联合溶出的最佳条件是:在粉煤灰的最佳活化条件下,先用酸溶,再用碱溶,酸溶时的硫酸浓度要〉0.5mol·L^-1,最佳用量为8—10mL·g^-1。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NH4)2HPO4,NH4HCO3,NaHCO3等对赤泥进行活化处理,并制备成球形颗粒,同时研究了活化剂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对赤泥除氟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剂质量浓度为10%左右、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2 h时制备的除氟剂具有较好的除氟效果,且采用(NH4)2HPO4,NH4HCO3,NaHCO3对赤泥进行活化处理制备的除氟剂能分别使溶液中氟离子的质量浓度从19 mg/L分别降低到0.085,0.13及0.19 mg/L,相应地除氟剂的吸附容量均达0.94 mg/g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工业废物制备高效氧化铁系脱硫剂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研究了以硫酸烧渣、转炉赤泥、平炉尘为主要原料制备氧化铁系 (SW型 )脱硫剂的方法及制备工艺。结果表明 :脱硫剂最佳配方为粘结剂 5 %~ 8% ,制孔剂 0 0 8%~ 0 1% ,木屑 8%~ 12 % ,工业废渣 (硫酸烧渣、转炉赤泥、平炉尘等 ) 78%~ 88% ;成型的最佳温度为 15 0℃ ,活化方法应根据主要原料的不同有所差异 ,活化条件以成型活化优于成型前活化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草酸浸出赤泥中铁和铝的过程,探究了草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对铁和铝浸出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浸出过程,同时采用太阳光照射草酸浸出液,将草酸铁还原成草酸亚铁沉淀,实现浸出液的回收再利用。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模型显著,草酸浸出赤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草酸浓度为0.30 g/mL,液固比为14∶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50 min。在此条件下,铁和铝的浸出率分别为87.76%和74.60%。太阳光照射催化浸出液420 min内,总铁含量从1.152 g/L下降至0.173 g/L,85%以上的草酸铁以草酸亚铁沉淀形式得以回收。再通过调节pH,过滤及蒸发结晶后可回收滤液中的铝和草酸。这为赤泥中铁和铝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油页岩废渣为原料,通过酸浸法浸取油页岩灰渣中的铝酸钠溶液。采用焙烧活化方法将废渣中含铝的低活性晶体物质活化为高活性半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利用酸浸法浸取焙烧后的高活性含铝废渣,得到铝液;依据试验分析了影响酸浸法浸取铝酸钠溶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浓度和浸取温度;得出酸浸法的最佳工艺参数: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3h,选用酸浓度40%,浸取温度60℃,此时油页岩废渣铝浸取率为75%。  相似文献   

13.
利用废碱性干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锌资源,进行了酸性浸出生产饲料级硫酸锌产品的实验研究,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浓度对酸浸出反应的影响,及溶液浓度、结晶温度等条件对结晶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最终得到优等品级别一水硫酸锌和七水硫酸锌产品。  相似文献   

14.
西南酸雨地区土壤中铝溶出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实验室动态模拟结果,对西南地区酸性沉降引起的土壤铝淋溶过程予以探讨。通过计算机推算拟合,提出了预测土壤中铝淋溶容量计算法。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近似于天然的动态过程中影响铝淋溶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得到了当降雨pH<6.0时,酸性土或弱酸性土中铝溶量和时间呈指数关系,以及影响铝溶出因素主要是酸雨的pH值、土壤的缓冲能力和环境温度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硫酸对焚烧污泥残渣中的铝进行浸出,考察了其浸出的最佳条件;并研究了其对印染度水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在浓硫酸加入量为0.92mL/g灼烧残渣,液固比为5mL/g,常温,反应3小时的情况下,印粢污泥灼烧残渣中铝元素的漫出率最大,达到96.7%。对制得的硫酸铝混凝剂和商业硫酸铝溶液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浸出液中氧化铝含量略低于液态硫酸铝的行业质量标准,铁含量略高于标准值。制备得到的混凝剂对印染废水混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取复合亚铁絮凝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盐酸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复合亚铁絮凝剂的方法 ,研究了复合亚铁的除浊性能 ,考察了硅铁比、水样pH和温度对其混凝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电导性质 ,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混凝处理。结果表明 ,复合亚铁絮凝剂效果好、处理成本低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