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土壤样品的传统消解方法是用电热板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消解时间长,试剂用量大,对操作人员身体危害大,并且测定结果也不准确。本文阐述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钴、钼。通过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体系,选择出微波消解的最佳消解条件,通过对微波消解体系和传统消解体系进行对比试验,微波消解体系具有赶酸时间短,准确度高,对人体危害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土壤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铜锌镍铬锰铅镉。通过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消解液对土壤样品进行消解,选择出微波消解的最佳消解条件。通过对微波消解体系和传统电热板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体系进行对比实验,前者不仅操作简便快捷赶酸时间短,而且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土壤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标准样品,将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3种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土壤中总汞含量测定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下测定的汞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微波消解直接测定≈水浴消解,相对误差大小顺序:微波消解水浴消解≈直接进样,各方法测定的汞元素含量都在样品的保证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对ESS-3土壤标样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对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7.6%、92.2%和95%,微波消解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略优于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综上,3种预处理方法都能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汞元素,这将为不同实验室选择不同土壤预处理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土壤标物,考察了微波-电热板消解法处理土壤时高氯酸的存在对铅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ICP-MS的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使用高氯酸对土壤进行前处理,不同土壤称样量下的铅元素测定均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PS分析证明,土壤消解后产生的残渣不含铅元素,也不具备颗粒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其不会对铅元素测定的准确度产生影响。实验证明,使用微波-电热板法消解土壤测定铅元素的过程中,高氯酸的使用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波消解-GFAAS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铅的方法。土壤样品加入HNO3+HF,经微波消解体系消解后,在恒温加热器上赶酸并除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总铅。测定数据经过与国标(GB/T 17141-1997)消解方法的比对,以及对不同土壤及土壤标准物质的测试。结果表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且此法重复性好,试剂用量少,安全易控制,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分别采用全自动样品消解仪及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按照国标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铅、镉、铜、锌、镍、锰.根据消解情况及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消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全自动样品消解仪消解土壤样品,操作简单、方便,最大程度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并且消解效果良好,避免了土壤样品赶酸过程导致蒸干,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信.微波消解法消耗的试剂量较少,样品受污染的风险小,引入的试剂误差小.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汞元素.优化了消解和仪器条件后.土壤经硝酸体系微波消解后,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消解液中的汞含量.经标准样品验证,该方法定量准确,分析速度快,精密度,回收率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硝酸-氢氟酸-盐酸体系微波消解土壤并结合On-Guard ⅡH柱去除消解液中重金属,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砷。本方法前处理操作过程简单、省时、省力、酸用量少,砷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5.6%,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微波消解的方法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钒、钴、钼、镍、铜、铅、镉、铊8种金属元素,探讨了微波消解条件下ICP-MS仪器工作条件,此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满意,是可同时分析土壤样品中多元素的可靠、高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M280685土壤干燥箱干燥土壤、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的测定。利用该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质控样品均能达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乌鲁木齐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风景对照区4个典型区域入手,利用崂应2050型大气自动采样器及TSP/PM10/PM5/PM2.5/切割头对大气中TSP、PM10、PM5、PM2.5进行同步采集,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TSP、PM10、PM5、PM2.5中的6种重金属Cd、Pb、Cu、Ni、Zn、M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Cd的浓度为0.52~10.72 ng/m3;Pb的浓度为25.66~356.87 ng/m3;Cu的浓度为12.57~173.93 ng/m3;Ni的浓度为1.85~78.22 ng/m3;Zn的浓度为67.58~431.49 ng/m3;Mn的浓度为18.87~310.20 ng/m3。大气颗粒物中各重金属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重金属的分布与风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测定土壤中铍的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中各个参数进行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理论,对样品称量、定容体积、标准溶液的配制、曲线拟合、仪器测量重复性、干物质含量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计算,给出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测定结果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标准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为仪器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该评定方法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体改进剂-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二氢铵、磷酸、硝酸镍为基体改进剂,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方法。重点讨论了铅的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以及基体改进剂的选用对铅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基体改进剂用量的选择。在最佳测量条件下,铅的线性范围为0μg/L-50μg/L,检出限为0.018 3μg/L,回收率为91%-102.12%。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铬元素的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进行研究,最佳工作条件的选择包括石墨管的选择、石墨炉最佳升温程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老城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沈阳市老城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共设置了10个采样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样品中Zn、Cr、Ni、Pb、Cu、As、Cd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和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环境风险及人体暴露风险。结果表明:除As外,其他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沈阳市土壤背景值,其中,金属Zn、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3.45,3.03,2.67倍;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结果表明:除As处于清洁状态外,其余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Zn和Cd已达到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d的生态风险程度达到较强危害,其余都属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城市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44.28,处于潜在中等生态危害;人体暴露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儿童的日平均暴露量和非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但总非致癌风险未超过1,致癌风险值也较低。  相似文献   

16.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净水剂中的Pb、Cd、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净水剂聚合氯化铝中的Pb、Cr、Cd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样品的处理方法,考察了分析过程中的灯电流、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等因素对灵敏度的影响,确定了石墨炉的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4.45%,检出限Pb:0.02PPbCd:0.01PPbCr0.006PPb.实验表明此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镉存在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太原市污灌土壤镉污染现状,研究其存在形态特征与生物可利用性,本文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石墨炉原子吸收等方法,测定了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镉的总量,研究了不同功能区、不同分层、不同化学形态的分布特征,并对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相比,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已达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的3倍,镉在土壤表层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分层,均表明表层土壤有明显的镉累积.不同功能区土壤镉的含量大小不同,具体排序为: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总体来看,研究区5种化学形态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残余态可交换态.高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灌溉区土壤偏碱性且铁锰含量较高直接相关.分层土壤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镉在表层土壤含量最高,随深度增加镉含量逐渐降低,该变化与分层土壤pH值的变化相反.与上一层相比,各分层土壤不同形态分布变化,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生物可利用性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污灌区土壤中镉相对比较稳定,但由于其潜在利用态的含量很高,因此,镉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研究表明,太原市污灌区镉含量虽然没有超出土壤质量二级标准,但有积累趋势,形态分布特征表示的潜在生物可利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香溪河消落区(海拔145~≤175 m)及其上缘(海拔>175~185 m)土壤中Pb,Cu,Cd和Cr含量. 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多因子综合评价法以及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土样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 结果表明,消落区上缘土壤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消落区土壤,多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前者处于重度污染状态,而消落区土壤基本处于轻度污染状态,部分处于安全或警戒线状态;影响香溪河消落区土壤环境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Pb和Cr. 生态风险评价得出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Cd>Pb>Cr>Cu,生态风险指数(RI)在消落区上缘土壤的平均值为219.85,在消落区土壤为34.32,上缘土壤大部分处于重金属中等或可观级生态风险. 可能是由于季节性水淹原因,消落区土壤都处于低等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高云霞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80-181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钒,方法检出限为2.0μg/l,测定上限为600μg/l,水样可直接进样分析,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20.
某金属冶炼厂周围居民人发的6种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金属冶炼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平,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AFS-930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对浙江富阳郊区某金属冶炼厂周围部分人发的6种元素Cu、2n、Pb、Cd、As、S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居民人发样品中具有较高含量,其中Cu、Zn、Pb和Cd最高含量分别达312、513、700和7.41 μg·g-1, As和Se最高量达10.08和0.85 μg·g-1.人发中Cu、Zn、Pb、Cd、As含量呈明显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发中元素污染程度的相似来源可能是小高炉冶炼.不同年龄的人发元素含量分析表明,40岁以上人发中Cu、Pb、Cd、As平均含量高于40岁以下约2倍;不同性别的人发元素含量分析表明, Cu、Zn、Cd、Se没有多大差别, Pb和As表现为男性略高于女性,但是经统计检验各元素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上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