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生态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扶贫方式在我国扶贫工作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具有一定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贫困地区,生态旅游成为当地生态扶贫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贫困地区多地处偏远山区,旅游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状况的组合状况多有不同,传统相对单一的旅游开发模式,可能有助于贫困地区在国家扶贫的战略时限内如期实现脱贫,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不利于脱贫的可持续性.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状况的组合状况分类指导,进而创新后扶贫时代贫困地区的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既有助于巩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也有利于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作为生态环境部生态宜居美丽村镇建设示范点,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哈里哈乡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的支持下,用好"绿水青山"资源,将资源变资本,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站、发展肉牛饲养、积极培育草编产业等,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乡村生态振兴新路.  相似文献   

3.
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是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结合扶贫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情况,从生态保护修复效益、环境污染治理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损益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选择江西省崇义县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构建的生态环境损益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的增值量、环境污染治理产生的减损量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②崇义县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崇义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为22.77×108元,是2013年的3.77倍,通过“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经济收入得到逐步释放.③生态环保扶贫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事件,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促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撑乡村振兴.研究显示,着眼于生态环保扶贫促绿色转型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益评估包括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生态旅游和生态补偿类收入,指标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为生态环保扶贫政策优化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境》2021,(2)
正"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自挂点督战肇庆市广宁县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发挥生态环境行业部门优势,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先后指导当地开展碳普惠工作,推动发展生态种养、绿色旅游等特色扶贫项目。这些工作的实施,为广宁发展镀上绿色的外衣。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近20年来,中国大多数矿区生态环境退化、乡村衰败严重,亟待转型。本研究从"资源魔咒假说"出发,剖析中国矿区乡村衰退和环境恶化的根源。针对当前矿区生态修复缺乏经济考量、违反生态治理的客观规律、错误认识乡村衰退主因且农民安置欠妥等问题,指出今后应整合矿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改革考核办法、利用资源红利、美化矿区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矿区乡村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两个突出短板。环境退化和贫困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要求环保和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统筹兼顾。本文系统梳理了环保与扶贫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以环保部定点扶贫对象—河北省围场县为例,就环保和扶贫措施如何在地方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统筹环保和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协同改善地方环境质量,加速脱贫进程,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滇西贫困山区是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些区域大多又是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大江大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度高,面临着消除贫困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结合扶贫驻村经历,分析了滇西山区农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迪 《环境保护》2014,(12):51-52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考虑到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兼顾所涉县域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构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的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以期逐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效促进县域生态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长时间序列较空间高分辨率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厘清贵州省1990~2015年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宏观动态变化特征,为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以Landsat TM、ETM+、OLI和ASTER GDEM为数据源,提取植被盖度、土壤指数、湿度指数和坡度指标,应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到贵州省3期植被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划分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和优劣度。结果表明:25年间,全省植被生态环境质量以"优""良"为主,"中"减少20.18%,"优"增加16.27%,植被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全省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呈东南部优于中西部的空间格局;1990、2000和2015各州市的植被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加总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分别为37.1%、21.13%和12.21%,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差异逐期减小。至2015年,六盘水市、毕节市、遵义市和黔西南州植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安顺市、六盘水市、贵阳市和黔西南州处于全省相对较差水平。未来应加强黔西南和黔中地区植被生态环境治理,尤其要注重对安顺市、六盘水市、贵阳市和黔西南州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十四五”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十四五"期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发展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转变思路,创新理念和方式方法,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统筹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防止工业污染下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努力增加农村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精准扶贫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要举措,两者在客体、主体、载体、标准、方式及途径等方面存在对接点。国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各区域也结合实际情况,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开展了相关工作。当前,中国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途径主要有贫困人口与生态补偿对象、扶贫地域与生态补偿地区、产业扶贫与生态补偿措施、贫困程度与生态补偿标准、扶贫政策与生态补偿需求等方面的对接,各有其内涵及特征。为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发展,可从加强理论研究、明晰对接方向及重点、夯实公众基础、创新发展途径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文章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税收、环境保护措施比较分析、国外绿色税收立法实践、我国税收现状评析和完善绿色税收政策的设想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绿色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大气污染环境下,传统的康复技能培训能带动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为了定量分析大气污染环境下传统康复技能培训和地区性经济增长关系,提高精准扶贫力度,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评价决策的传统康复技能培训经济促进性效益评估模型,并应用在精准扶贫中。构建大气污染环境下传统康复技能培训的经济促进性增长约束变量,结合FMOLS和DOLS方法进行传统康复技能培训在精准扶贫中的促进性指标参量分析,建立精准扶贫的资金回报动态规划模型,采用模糊决策评价决策方法实现康复技能培训的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岩、水、土、气等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会产生地质和生态环境负效应,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有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支撑,有法可依,同时发挥煤企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的能动性.力求最大程度降低煤炭开采给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影响.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结合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煤企如何科学强化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ENGO)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的环保非政府组织(ENGO)不断涌现和发展,成为保护生态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唤起公民环保意识和促进公众参与的重要力量。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中国ENGO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因此分析中国ENGO的发展困境、探讨促进其发展的建议对于发挥ENGO的积极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为例,剖析了中国ENGO的发展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善中国ENGO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的重点是保护自然资源及由其组成的各类生态系统,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维护生态平衡。我县工业发展迅速,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为改善其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以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贫困人口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尤其是那些区位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区,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适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因此,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如下若干问题:其一,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高度重叠;其二,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这些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在中西部地区,消除贫困与发展中西部旅游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旅游在扶贫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可比拟的;其四,应着手构建中国PPT旅游(ProPoorTourism,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战略以及发展PPT旅游的战略措施,以期尽快消除我国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应与脱盆致富结合起来,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解放思想是前提,合理规划是基础,强化管理是根本,同时必须提供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自然条件、资源储备、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该市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排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污染现状,指出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案,预测在未来五年各类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压力;探讨该市在水、大气、固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及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在环境规划中应该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向,明确地方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工作,重点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环境保护与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