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基钻井废物含化学添加剂、含油物质、盐类及岩屑等,化学组分种类繁多,处理难度大。采用"微波辅助破胶-旋流振动-压制脱水-微生物处置"工艺对水基钻井废物进行多元协同处理研究与试验,随钻连续处理了3口井的三开段组分相对复杂的水基钻井废物,按照DB65/T 3997—2017规定的检测方法,全过程动态跟踪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主要污染因子COD、苯并(a)芘及含油率分步去除效果明显,随钻处理可满足现场生产要求,处理后的固废各项指标均满足DB65/T 3997—2017《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与固化处置相比,固废量可减少85%以上,大幅减少了井场固废堆存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内外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和综合利用的调研,确定了黑龙江省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填埋处理、农用、垫井场和通井路、公路路基土方。DB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最终将油田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类等11项指标,作为油田含油污泥用于垫井场和通井路或农用综合利用的污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化学洗涤实验,以自制的表面活性剂为主洗涤剂,复配碱性无机盐,确定了最优的洗涤剂配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温度、洗涤时间、固液比、搅拌速度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情况下对含油污泥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QH501和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E02配比1?2,浓度2 000 mg/L,碱性无机盐Na2SiO3浓度为900 mg/L;各因素对洗涤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固液比>搅拌速度>洗涤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洗涤温度70℃、固液比1?4、洗涤时间40 min、搅拌速度70 r/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洗涤后污泥含油率可由12.56%降低至1.34%,除油率高达89.3%,含油率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B65/T 3998—2017《油气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美国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废物的属性判断、处理处置方式、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的去向进行介绍,体现了美国对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灵活多样性,这对我国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置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骏 《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2):14-16,22
随着水驱、化学驱、生物驱等二次、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在处理采出液、地面设施运行维护过程中,伴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产生数量大,环境危害强,其处理及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各油田所面临的重大环保瓶颈。为解决污泥的排放去向问题,大庆油田开展含油污泥的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制定了DB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并规模建成了含油污泥处理站,实现了油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难点,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针对某石化厂含油污泥的特点提出了"调质机械脱水、干化减量化、热裂解"3种技术的组合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石油类物质含量低于0.01%,符合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处理后含油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符合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处理约2 000m3含液率85%的含油污泥,回收油品量约100t。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化学清洗法为主要处理手段,其中以破稳剂、清洗剂和重金属离子固化剂为主要药剂进行处理。现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当破稳剂浓度为50g/L、清洗剂浓度为5%、重金属离子固化剂浓度为20%时,磺化水基钻井液经此工艺处理后可达到DB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及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资料收集、文件检索、专家咨询和现场调查,充分了解掌握油气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行业现状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新疆4家油田公司19个采样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处理前后含油污泥进行监测,结合目前国内外标准情况,采用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控制值计算,提出油气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物控制限值,为进一步规范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0月,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疆环科院承担的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编号:201516103)进行了验收。项目针对新疆油田区域不同类型油气田开发与石油开采工艺过程的行业特征,开展了不同类型油气田含油污泥产生特性调查,明确了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及其特征污染物;项目组创新研发了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历史遗留含油污泥处置清零的要求,冀东油田通过技术优选最终确定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方式。文章从工艺技术分析、环境影响分析两方面分析了工艺的可行性,该技术处置效率高、处理规模大、避免了产生废气造成“二次污染”,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从原料分析、处置流程及运输、转移、应急处置几方面分析了该方案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和要求。实验结果和应用情况表明,冀东油田含油污泥按照1%的比例掺加在生料中,可以满足入窑要求,水泥的理化性质满足水泥厂出厂技术要求。尾气排放均满足DB 13/2167—2020《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GB 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相关要求。该技术可为其他油田企业水泥窑协同处置含油污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孤岛某区污水站污水池底泥的高含油、含聚、乳化严重等特点,配合清洗工艺研究复配高效破乳清洗药剂,确定工艺运行参数,研究氧化稳定固化药剂,形成清洗、吸附、稳定固化处理技术。该技术主流程为:污泥筛分、清洗设备、清洗药剂、吸附固定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当破乳清洗剂投加量2%、温度25~30℃、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稳定固化修复剂投加量为8%~10%时,处理后的含油污泥含油达到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规定的≤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油气田开发地下水环境监管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国家相继出台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地下水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分析了油气田开发存在的主要地下水环境风险:采油污水回注/回灌风险,油水井固井中套管损坏等造成的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油水管道泄漏风险,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渗漏风险。提出了在面临新的地下水环境监管形势下,油气田开发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应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并将其纳入HSE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控制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防范地下水污染;加强开发项目前期地下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防控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环科院编制的地方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番茄制品工业(番茄酱)》(DB 65/T 4129-2018)于2018年8月3日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编制组依托新疆环科院自治区级新疆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针对新疆番茄制品工业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遇到的"如何判断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项目是否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等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已出台油气田含油污泥处理相关标准的解析,针对标准之间存在着适用范围不一致、检测项目名称及限值不一致、检测方法不统一以及计算基础不统一等,造成油气田环保工作者和管理者认识上的混乱,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选用和治理市场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为加快促进油气田含油污泥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的发展,建议尽快出台有针对性、普适性强、统一的油气田含油污泥污染控制标准,确保含油污泥处理既科学合理,又经济可行;同时制定针对性强的含油污泥污染物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统一、计算公式一致,保证结果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油田含油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制成路基材料是一种有效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针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后残渣(含油率≤2%)作为路基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残渣(含油率≤2%)作为路基材料可以满足JTGD 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三、四级公路路床的路基填料要求;放射性检测结果表明其满足建筑材料的要求;其浸出液中重金属、苯并(a)芘、石油类、COD等主要污染指标检测值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残渣中重金属、农药类等污染指标检出值低于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别对水基磺化钻完井液和高密度柴油基钻完井液的环保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评价,对高温氧化、化学絮凝+机械脱水、生物修复等三类环保处理技术及工艺进行的研究表明,对水基磺化钻完井液产生的作业废物,3种方法中高温氧化处理技术处理效果稳定,COD去除率最高;化学絮凝+机械脱水工艺对COD去除效果不理想;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效果不能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不适合于塔里木油田气候环境。对于油基钻完井液产生的作业废物,基于萃取脱附的LRET脱附技术处理后固相含油量小于1%,回收油全部回用作为配置油基钻井液的基油,处理效果稳定,处理后含油钻屑的含油量小于1%,达到DB 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清罐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经检测其灰渣重金属含量均小于我国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GB 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灰渣浸出液达到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二级标准、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和烟尘达到GB 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决了清罐油泥处理难的问题,同时符合国家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使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小了油泥排污费用,具有显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浅析含油污泥处理中石油烃控制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烃含量是含油污泥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指标。文章分析了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组成及主要污染控制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置对石油烃含量的控制现状;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原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成果,对采用石油烃指标进行危险废物鉴别做了推论计算。结果认为:含油污泥等固体废物及其处理残余物的石油烃含量≤0.25%,不属于危险废物;石油烃含量介于0.25%~1.7%时,其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需要进行危险废物鉴别而确定;石油烃含量1.7%,则属于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19.
大港某油田油泥砂处理采用热化学洗涤法,因处理时间不足及工艺参数不合理,处理效果无法达 到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规定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中石油烃总量应不大于2%的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生产情况分析和国内外处理技术调研,优选热化学洗涤与物理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对已建空化处理撬块进行改造,并新建深度净化处理撬块,实现一级破胶破乳分离、二级空化分离、三级深度净化分离的油泥砂处理工艺,处理后 的油泥砂总含油率满足小于2%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联合生物法处理炼油厂含油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港石化公司采用联合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对使用好氧、厌氧工艺处理含油污泥的结果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先进行好氧处理然后脱水再进行厌氧堆肥工艺处理含油污泥,除油率达到97.6%,除磷、钾的指标低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的要求外,其他指标均符合该标准要求,且避免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