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疏浚物倾倒对底栖动物影响较大,由于疏浚物的覆盖,动物栖息环境受到损坏,活动能力强的部分底上动物受到惊扰后会迅速逃离现场,来不及逃离的底上动物将被掩埋而死亡,多数底内动物可以穿过覆盖层垂直迁移上来。停止倾倒后,在几个月或较长时间内,底栖生物群落将重新建立。悬浮疏浚物会引起局部水域水质浑浊,降低初级生产力水平,扰乱部分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规律,刺激大部分游泳生物逃离现场,但停止倾倒后,浮游生物群落和游泳生物群落将会很快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2.
镉从污染疏浚物的释放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研究了厦门港蒷筜湖重污染疏浚物中cd在海水中的释放作用。在模拟条件下释放过程2d内基本达到平衡。释放(百分)率一般在90%以上,释放平衡浓度达1.5μg/L。用两种动力学模式分别确定平衡溶出量、溶出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研究表明,Cd的二次污染问题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上复水培育法进行含氧条件下对厦门港倾倒疏浚物沉积物中重金属向上复水体扩散的模拟实验。初步发现Hg的扩散方向指向沉积物,Cd、Pb、Cu均向水体扩散。与倾废活动可能造成的输入通量相比,Pb、Cu低1-2个数量级。Cd的扩散通量相对比Pb、Cu大得多。  相似文献   

4.
5.
文中叙述了1988 ̄1990年间,我国4个港湾-大连湾、天津港、深圳湾及珠江河段各疏浚区疏浚物中油类污染调查及分布状况。文中介绍了站位布设原则,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沾污疏浚物油类出溶出实验,认为油类溶出实验是估价疏浚物油类污染的程度的重要手段。讨论了4港湾疏浚物油类污染水平。大连湾海域疏浚物石油污染明显,珠江河段,深圳湾及天津港疏浚物稍受影响,基本上是清洁的。  相似文献   

6.
在水槽内模拟底开门驳船定点瞬时倾倒后的疏浚物,观察了倾倒后的疏浚物云团的沉降过程,确定了表征云团在沉降过程中与周围水体掺混性质的重要参数——掺混系数α。利用废物云团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对在大连湾疏浚物预选区倾倒的疏浚物的沉降过程进行了预测,给出了疏浚物云团在沉降碰底时的稀释倍数、云团半径以及云团停止沉降时在海底的扩展范围和偏离倾倒点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戴明新 《交通环保》1995,16(1):11-12,24
本文介绍了港口工程施工时,由于疏浚作业所引起的悬浮疏浚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并结合一些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预测施工所引起的悬浮疏浚物扩散物方法。  相似文献   

8.
港口疏浚作业对海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港口工程施工时,由于疏浚作业所引起的悬浮疏浚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并结合一些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预测施工所引起的悬浮疏浚物扩散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依据1989~2005年间对内伶仃岛东南倾倒区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变化特征,探讨了长期倾倒疏浚物对该倾倒区环境的影响。其环境变化特征为:①倾倒区内淤积严重,水深持续变浅;②海水质量呈下降趋势,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是无机氮和无机磷;③表层沉积物质量好转,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各污染物平均含量均比周围海域低;④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主要随季节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比较丰富,群落结构较稳定,底栖生物优势类群更替明显,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变化大,倾倒区的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周围海域低,底栖生物体内部分污染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长期倾倒疏浚物对内伶仃岛东南倾倒区水深和底栖生物群落产生不利影响,但对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底栖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其他国家制定疏浚物海洋处置管理控制标准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我国海洋沉积物污染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程序等,构建了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的评价程序.该评价程序加快了我国海洋倾废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填补了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评价程序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倾倒区海域沉积物,产品码头和原油码头的疏浚物的有机碳同位素,分析来自不同区域的样品同位素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区域碳同位素值有较大的差别。倾倒区有机碳同位素在-22.95‰~-23.05‰之内变化;产品码头疏浚物有机碳同位素在-25.20‰~-23.50‰;原油码头疏浚物碳同位素在-22.35‰~-21.89‰。通过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可以界定悬沙大致扩散范围。经混合配比实验,得到碳同位素组成与配比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推算倾倒活动中各码头的倾倒量。  相似文献   

12.
颗粒物捕集器技术首次应用到港口疏浚监测中,通过对现场疏浚悬浮颗粒物的监测以及对生物的急性半致死浓度的模拟实验研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疏浚监测系统和技术,可以更有效和直观地反映疏浚过程中对养殖海区生物的影响。现场调查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疏浚区和养殖区交界处疏浚悬浮物在海水表面的垂直通量为12.68mg/(cm^2.d),中层为25.41mg/(cm^2.d);在养殖中心区表层为7.58mg/(cm^2  相似文献   

13.
疏浚物对栉孔扇贝急性致死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探讨实验室室条件下疏浚物对栉孔扇贝96h半致死浓度以及试验条件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疏浚物粒径小于63μm,海水中悬浮物浓度为10%,水温(20±1)℃,pH8.0-8.3,盐度29-30,充氧条件下,栉孔扇贝96h内的死亡率为63%。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渤海海域疏浚物中丁基锡(BTs,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之和)污染状况,选取渤海周边四个疏浚工程,采用单一变量法对沉积物中提取BTs的条件优化后分析疏浚物中BTs的含量.结果表明,活化铜粉添加量4.50g、二氯甲烷/二氯乙烷(V:V=1:1)混合萃取剂和0.5%的环庚三烯酚酮溶液是疏浚物中BTs提取最佳条件.渤海疏浚物TBT、DBT、MBT均被检出,其含量范围分别为2.93~7.96、1.07~2.27和4.99~9.00ng·Sn/g(干重,下同).大部分工程疏浚物中BTs含量空间分布总体呈距岸越近TBT含量越高的趋势,BTs含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且TBT均为历史输入.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渤海疏浚物中TBT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但根据国际公约对疏浚物海洋倾倒的管理建议,有必要对研究区域疏浚物海洋倾倒活动进行持续关注或管控.  相似文献   

15.
嵊泗上川山海洋倾倒区于2010年11月正式获批,至今已使用10年,共接纳疏浚物4108.4万m3,为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2015-2017年的水深地形跟踪监测数据进行冲淤变化分析,分析了倾倒区及周边海域海底地形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疏浚物倾倒对海底地形的影响程度,探讨了影响倾倒区海底地形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短期内倾倒活动对倾倒区及周边海域的海底地形淤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海域水动力条件较好,长期来看,海底地形的变化趋近于自然状态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疏浚物倾倒前化学问题的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港口疏浚物倾倒前几个相关的化学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我国港口疏浚物倾倒前应实行的化学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连湾油类洁污疏浚物的油类溶出试验,获得了动态溶出数据。介绍了大连湾海区站位布设、样品采集、贮存、前处理、测定方法.油类溶出实验证明:疏浚物中油类在溶出过程中逐渐向海水中释放,对大连湾海域水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着重研究了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赋存形态,探讨了化学试剂浸提和曝气法去除重金属的可行性,为建立后续的去污染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枯洪两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枯季稍高于洪季.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C2H2O4、(NH4)2C2O4、EDTA作为浸提剂结合曝气和TCLP翻转实验对厦门西海域代表性拟疏浚物样品(X5站位)进行了重金属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溶剂中,C2H2O4的效果最好;在相同溶剂条件下,对多数重金属元素,曝气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于1998年6月在塘沽港附近水域采集贻贝(Mytilus edulis),经试验室培养驯化后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三丁基氯化锡(TBTC0和三苯基氯化锡(TPTC)的累积效应及其对贻贝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累积效应试验中,TBTC及TPTC对贻贝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5μg/dm^3和5.0μg/dm^3,当TBTC浓度达2.0μg/dm^3时,贻贝的成活率开始降低,实验还表明,TPT对贻贝的毒性效应与TBT相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沿海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近岸海洋环境受到广泛的人类活动影响,部分港口疏浚物中积累了大量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疏浚物的传统处置方法包括海上倾倒、吹填工程和陆地填埋。疏浚物海洋倾倒量多年来居高不下,而我国目前对污染疏浚物的处置因技术方法尚不成熟,还未形成相关标准规范,这给疏浚物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带来较大挑战。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疏浚物处置方法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介绍了疏浚物特别是污染疏浚物的特殊处置方式,可为我国疏浚物的处置技术和管理方案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