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据国际劳工组织《2004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指出,2003年全球青年失业率为14.4%,绝对失业人数达8800万。尽管15~24岁的青年人口仅占全球工作年龄人口的25%,但却占全球1.86亿失业人口的47%。在过去10年中,全球青年失业总数增加了26.8%。面对青年就业形势的巨大挑战,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促进青年就业的措施。认真研究和借鉴这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解决我国的青年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06,(7):60-60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城乡就业并重”的工作方针,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五”期间,全省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6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2%;当年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达到1500多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培训8.5万人,其中减免费培训达5.6万人,安置就业5.2万人,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增值潜力的人力资源。青年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就业研究中都普遍将青年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失业问题,尤其是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成为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四川省成都市以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为目标,积极实施创业促就业工作,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显现出就业的倍增效应,成为缓解全市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加快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步伐,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总结,我国的创业培训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年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应从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角度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文化技能水平低的青年的就业问题,特别是要为农村青年创造更多的受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青年就业状况的简要介绍,提出促进青年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活动,提高青年就业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市对劳动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外来从业人员不断涌入,同时,上海本地青年就业出现新变化,25岁以下青年失业占到全部失业人员的50%。上海市政府针对一系列就业新情况,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外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促进青年失业者就业,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上海市奉贤区按照市、区政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要求,在实施“市政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实事项目,积极稳妥地推进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以下简称“镇保”)的同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地拓宽就业渠道,使全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每年完成和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造成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为此,我们必须站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高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扩大内需的最积极、有效和主动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们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工作考察。笔者以为,德国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主线,重视夯实技能人才培训基础,严格分类拓展培训渠道,有条不紊建立长效的利益导向机制,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扶持和牵引,强化人们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以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实现社会均衡就业。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就业,就像爱情一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座的各位,尤其是一些老前辈,经过几次大的就业高峰,在每个历史时期,政府都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平稳地解决了就业,尤其是中国在世界上占有四分之一的劳动力,能够如此平稳地解决就业问题,应该说是举世瞩目,为世界作出了具大贡献,但是,最近就业形势陡然严峻,前天部里召开了一个专家咨询会,我们国家的一些著名专家胡鞍钢、陈淮等在会上讲:有幸本届政府开始关注就业问题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有幸,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央在有步骤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可喜的是我们的国有企业现在已经解困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些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工来说,2005年春天注定是难忘的,针对春节后农民工集中进城就业的特点,新春伊始,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了旨在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春风行动”。随着“春风”劲吹,各地相继清理农民进城就业限制性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突出落实免费就业服务,并开展针对农村劳动者的引导性培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科学》2007,(10):F0002-F0002
2007年8月12日,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动组织共同召开全国创业培训经验交流暨“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中国项目部结大会,总结回顾项目实施3年来的成果,交流工作中探索积累的经验,研究在中国进一步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不断加大就业投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到2003年末,有27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占有求职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的90%。我们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湖南省劳动保障厅在年初组织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活动期间,全省共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30万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25万多份,家访援助对象47万人并为其制定服务计划书:帮扶3.7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帮助4200多户零就业家庭中的7856人找到了工作;免费技能培训15万人次:为18万从事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落实社保补贴2320万元,为1.2万从事公益性岗位人员落实岗位补贴1200万元,为625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新疆岳普湖县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目的,以“六人特色”为保障,促进职业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这是在总结我国近10年来就业工作的具体实践,认识和把握扩大就业的客观规律,科学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新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以就业为主题进行的集体学习,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关注特别邀请莫荣谈一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科学》2009,(7):10-14
马良:大家好!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如何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发展战略”。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核心问题。“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就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就业政策制定的挑战在于既要保障残疾人员的基本生活,也要提供充足的措施以支持他们融入社会和工作。因此,大多数OECD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对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了从保障到融合的转型,主要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政策。需求政策包括定额就业、反歧视立法、雇主津贴、庇护工作岗位;供给政策包括职业康复、培训项目、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