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大气污染物进入云滴,因气象、化学等过程而沉降。这一过程我们知之甚少,也难以进行实验研究。过去的采样计划大多没有采样期的气象资料,无法把(降雨)样品的化学组分和气象因素联系起来。通常收集的常规样和每日的“酸雨”样也只有化学组分的平均值。而收集雨期内的短期样品并测定当时的气象条件是研究沉降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之间关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国际大气科学及空气质量应用会议于1988年10月2日至7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美、苏、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名代表。会议内容分11个专题,3组分会场,共宣读论文189篇。这11组专题是:应用与城市气候、边界层气象学,大气质量气象学,大气化学,酸雨,测量  相似文献   

3.
一、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我们通常把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这两种酸是由人为排放的SO_2和NO_4转化成的。  相似文献   

4.
贵州龙里实验区酸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7年4月~2008年12月贵州龙里实验区的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大气降水酸度和化学组成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当地的降水pH均值为4.70,酸雨占降雨次数的70.1%和总降雨量的76.7%.酸雨的发生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春季为酸雨高发季节.降水中SO42-、NO3-、NH4+、Ca2+等含量较高.与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初步认为该地区大气降水所带来的S和N的湿沉降量尚未超过当地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测     
X831200600544成都市区酸雨变化及降雨化学组成分析/梅自良(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环境/四川省环保科研院.-2005,24(3).-52~55环图X-96依据成都市1995-2003年城区酸雨监测统计资料,本文对成都市城区酸雨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降水酸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酸雨频变化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1999年和2000年酸雨年均酸度及频率情况都较好,之后出现反弹;降水中离子含量高,雨水污染严重;降水中CSO42-/CNO3-的比值正在逐步缩小,酸雨状况转变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的局面,大气污染物中NOx的贡献率正在…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环保局筹办的"第二次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于1983年5月12日~17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60篇,内容涉及不同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和环境影响,降水污染的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国外酸雨研究.与会代表认为:(一)自陈云同志、赵紫阳总理对我国上海出现酸雨作了批示以后,广大科学工作者、环保工作者对酸雨的研究更加重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电力研究院与英国中r央电力局研究实验室1978年开始了一个为期2年半的计划,共投资约100万美元,目的是了解产生酸雨的大气化学反应。为此研究人员将直接从云层采取大气水样。用特殊装备的飞机从英国飞越北海至挪威海岸,以便计算英国在挪威酸雨中所占的份量。电力研究院环境评价部执行主任R.Perhac说,1980年可能在美国也要进行类似的云雾化学实验。酸雨是在输运过程中形成的。例如美国东北部的酸雨的来源,不仅要在东北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和广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广佛都市圈的中心,均为珠三角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通过对1999~2004年佛山市降水pH值与大气中SO2、NO2浓度的相关关系分析,指出SO2是佛山市湿沉降主要的致酸前体物.同时通过分析2001~2004年降水中离子成分的化学特征分析,较详细地揭示了佛山市酸雨的影响源、酸型、污染程度和化学特征.并且比较了佛山市降水化学特征与广州市的异同点.为广州佛山两市进行酸雨污染控制乃至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了较为有效和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前不久,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了“中国酸雨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及环境管理工作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文兴教授主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在会上交流40多篇,内容涉及我国酸雨的现状,时空分布,化学组份,形成机理,大气物理过程,传输模式,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等.酸雨作为“七五”国家  相似文献   

10.
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为此,可把5.6作为酸雨pH值的上限。 1 为何把酸雨pH值的上限定为5.6 为什么要把PH<5.6作为将降水分为酸雨和非酸雨的依据,即把酸雨pH值的上限定为5.6呢?降水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气象过程。该过程是在跟大气充分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的,大气中的可溶性物质能充分地溶入降水中,某些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也有  相似文献   

1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资料,每年在大气中排放150亿吨二氧化硫(换算成硫酸要比专门生产硫酸多三倍,这相当于50亿吨酸性气体)。这些酸性气体上升到大气中与水结合形成了酸性沉降,俗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环境厅大气保全局设立“酸雨对策研究会”,并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廿四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该研究会由有关酸雨的环境问题、气象、空气溶胶、测量、分析等十二名专家组成。(主席是北海道大学工学部教授、国立公害研究所大气环境部部长大喜多敏一) 设立这个研究会并着手进行研究的理由如下: 未受污染的大气,其雨水的pH值一般在5.6左右,而酸雨的pH值则低于这个数值。如果定性叙述酸雨的形成过程,可以说是由工厂、汽车等发生源排出的SO_x、NO_x  相似文献   

13.
基于眉山市2015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眉山市大气降水现状及化学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眉山市降水酸雨发生频率为零,属非酸雨区。降水中pH值变化不大,电导率与降水量成反比关系,主要阴离子为SO_4~(2-)和NO_3~-,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_4~+。总阴离子浓度大于总阳离子浓度,属硫酸型降水。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大气化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沈济  汪安璞 《环境科学》1991,12(4):24-28,9
通过野外观测、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大气化学过程.新认识如下:①人为排放引起的酸雨及空气污染,目前尚未明显波及到西藏高原;②在重污染区SO_2污染严重,不管降水云是否酸性或污染,降水总是酸性、受污染的,云下洗脱痕量气体及颗粒物起重要作用,氧化剂是降水酸化的控制剂;③在典型农村地区,降水化学组成依赖于降水云的化学组成,即依赖于云化学,酸化过程中SO_2是控制剂;④该地区主要氧化剂是H_2O_2,高度越高,云水中H_2O_2含量越高;⑤该地区是硫酸型酸雨,硝酸含量有上升趋势,在考虑降水酸度时有机酸贡献不可忽视;⑥降水中很多元素来自颗粒物,颗粒物缓冲参数化并耦合到云下洗脱模型中,大大缩小了观测与数值模拟的降水酸度之差.  相似文献   

15.
摘要:以新疆奎屯市为研究对象,于2004—2008年连续5年对大气降水进行了采样分析,以大量的酸雨实测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奎屯市酸雨污染状况,从区域性影响、局地污染影响和大气颗粒物缓冲能力等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了解奎屯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空化特征,SO4^2-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同时指出奎屯市的硫酸型降水污染应该从总量上控制SO2,并从源头上削减SO2的排放量,浅要地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对酸雨的影响状况,同时提出了防治酸雨污染的可行性建议。为奎屯市环境综合决策和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酸雨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中国已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物质来源及其贡献是酸沉降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为酸雨成因、发展趋势和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是解析和确定降水物质来源及其贡献的重要手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是导致雨水酸化的两个主要组分,另外我国大气降水中还含有大量碱性离子可以中和雨水中的酸性物质。本文对硫、氮、锶同位素在大气降水中物质示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静宜研究员、赵殿五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雷孝思等从事酸雨研究工作的六位专家,于今年五月十七日应重庆市环保局和环境科学学会的邀请,在我市举行酸雨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专家们介绍了我国西南地区酸雨形成的机理及其危害,分析了大气污染与形成酸雨的关系,酸雨在大气中的运动规律及其研究方法,燃煤结构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重庆地区酸雨严重的情况,国外瑞典酸雨发展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侠 《环境科技》1991,4(3):19-22
本文根据徐州市1985—1989年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初步分析了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徐州市大气降水中主要离子为SO_4~(2-)、NH_4~+、Ca~(2+)。SO_4~(2-)高值出现在冬季,NH_4~+高值出现在夏季,K~+、Na~+、Ca~(2+)、Mg~(2+)值均出现在春季。年酸雨频率与年降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酸雨频率和酸雨量都是冬、秋两季高,夏季低,雨水的酸性主要是受大气中SO_2、NO_x污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大气颗粒物和降水化学特征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别于2007年在泰安市郊区和深圳市郊区采集了大气颗粒物并同时对降水进行了分级采样,通过降水过程中降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和降水前后颗粒物浓度和化学组成的改变,讨论了云下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降水化学组分的贡献和降水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泰安降水雨量加权pH为5.97,总可溶解离子浓度为1 187.96μeq.L-1,PM10的质量浓度为131.76μg/m3,PM2.5为103.84μg/m3.深圳降水雨量加权pH为4.72,总可溶解成分离子浓度为175.89μeq.L-1,PM10的质量浓度为56.66μg/m3,PM2.5为41.52μg/m3.泰安和深圳降水过程中pH和离子浓度都逐渐降低,冲刷过程主要是中和作用.泰安和深圳降水中Na+和Ca2+的去除效率较高,NH4+和NO3-去除效率较低.两地降水化学性质的差别取决于云水酸度、大气颗粒物性质和大气中酸碱性气体差别的共同作用.降水对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离子组分和元素组分都有显著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酸雨是空气污染的一种派生形式,它与气象条件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下面分三部分进行讨论: 1、产生酸雨的影响系统由于大气自然降水过程的化学性质受控于源所排放的不同物质及其不同的大气输送、扩散能力和对应的天气形势。所以分析各种不同的天气过程对加深了解形成酸性湿沉降过程的物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硫(SO_2)及其衍生物平流输送的平均高度为1200-1500米,故可用850毫巴(约1500米上空)天气系统来研究污染物质平流输送和酸云→酸雨的形成条件。为此目的,分析了各次降水过程前期850毫巴影响系统(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