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家具制造企业尘毒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20家家具制造企业工人接触粉尘及有毒物质情况的调查,了解了接触尘、毒工人的作业环境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为有效保护工人健康,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低浓度有害化学品采取更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针对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标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对于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未规定职业接触限值且缺少IDLH浓度的化学品,以及低浓度有害化学品的呼吸防护,该标准相关规定有待进一步讨论。本文针对此类化学品如何科学合理采取个体防护措施进行探讨,引入化学品GHS健康危害分类原则,建立新的判断模式,促进工作场所化学品安全管理,为将来该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属于我国法定的职业中毒类职业病。预防正己烷中毒事故,安监人员、安技人员首先要正确了解正己烷的理化性质与毒性、职业接触、正己烷的吸收和中毒表现,正己烷中毒事件一再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预防正己烷中毒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调查河南孟州市某铅酸蓄电池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情况.检测结果、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措施等,分析该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并针对现有防护措施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调查与分析煤矸石制砖企业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与控制现状,为预防与控制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提供依据。采用填表、现场监测与核查等方法,对13家煤矸石制砖企业的基本情况、危险和有害因素、防护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工作场所可能存在坍塌、机械伤害、挤压伤害、烧伤/灼烫、触电/电击、车辆伤害/撞击、中毒和窒息和砸伤、粉尘、噪声、高温和有害气体、不良工效学因素等危险、有害因素。防护罩、活动栏杆、地沟盖板、人行过梯、高压保护和隔离栏杆、通风除尘设施、喷淋设施、窑口引风机、烟尘脱硫除尘系统等为该类企业配置的主要防护设施;防尘口罩、防护手套和劳动护肤品为该类企业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所有企业均未为噪声接触人员提供护听器。煤矸石制砖企业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企业配有相应防护设施,但其效果欠佳,企业应加强对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微波与紫外线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微波与紫外线都属于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能量,这种能量作用于人体产生伤害,一般引起类神经样症状,对一些敏感器官产生特异作用,如微波可引起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从事接触微波  相似文献   

7.
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掌握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现状及职业健康监管提供决策依据,并检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北京、四川和宁夏三个地区199处煤矿开展了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样本量满足了抽样设计需求,调查内容主要针对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及工作日损失四个方面,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煤矿统计分析,发现了当前煤矿职业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在调查地区煤矿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试用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实施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直报,其中职业卫生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特别是直接生成职业卫生统计分析报告功能受到了各级监管人员的好评,为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在全国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电子企业存在普遍的放射性职业危害风险且极易被忽视,本文采用现场调查与检测方法,确定某电子企业工作场所的X射线放射性危害因素和辐射水平,并从设备、人员、管理三方面建立放射风险评估体系,分析各因素的风险指数。结果显示:仪器正常运行,日常检维修,异常抢修下作业人员接触放射性危害的频率和强度不同。所有监测点包含3个车间1个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未超过我国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放射剂量超标,屏蔽措施失效,仪器丢失,人员未成年,身体情况,未佩戴防护用品,人员对自身岗位职业危害不清,制度不完善为高风险,需引起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马骏 《劳动保护》2014,(3):24-26
<正>针对水泥生产企业粉尘危害严重的情况,本刊特约请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马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粉尘危害的措施。水泥生产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水泥粉尘,极易导致水泥尘肺。水泥尘肺的发病与接触时间、粉尘浓度和分散度等有关,一般发病工龄在20年以上,最短为10年。目前我国有水泥生产企业5 000余家,规模以小微型企业为主,约占72%。从业人员约60万人,其中接触粉尘人数约20万人。水泥生  相似文献   

10.
<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是企业的重要职责。然而,安监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很多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本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法规标准,梳理了生产现场的常见职业卫生隐患,供广大职业卫生管  相似文献   

11.
系统比较中国现行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与德国职业接触限值MAK在定义、制定原则和具体数值方面的差异,为中国GBZ2.1的修订提供建议和依据。将 GBZ2.1中规定的OELs与德国MAK于2015年公布的化学有害因素 OELs ,按不同类型建立比较分析数据库,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德2国在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原则,化学有害因素的来源、数量与标识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化学性有害因素孕期毒性接触限值的研究和应用。中德在选择化学性有害因素制定OELs时各有侧重,我国在重金属方面制定的OELs,如:钴、钼、铍、铊等,是德国MAK以及美国ACGIH中所未有的,而德国则不再为致癌物质制定OELs。中、德均制定有OELs的化学性有害因素在数值上差异较大,中国有部分OELs同时高于德国MAK和美国ACGIH。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更新频率较慢,应缩短OELs更新周期,在对现行的GBZ2.1进行制修订时,可将发达国家OELs作为1项参考。德国风险分级评估方法对致癌物质的管理和评估值得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护》2003,(8):70-71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和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13.
使用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浮式生产储油船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职业危害风险水平,为该类设施提供职业病危害控制和职业卫生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芯片制造厂在清洗、蚀刻和沉积工序中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和特殊材料气体.为了芯片制造厂的职业健康风险防控,利用计算流体模拟软件Fluent研究芯片制造厂的金属蚀刻反应腔在保养期间HCl的逸出扩散规律.通过模拟给出洁净室内的速度场分布以及HCl浓度场分布规律,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确定划分防控的3级区域——职业接触管制区域、职业限制区域、安全区域,从而为职业防控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于现代职场白领来说,电脑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他们亲密的伙伴。他们接触键盘、鼠标以及屏幕的次数超过了所有其他物品。这样的“亲密接触”自然不是无代价的。由电脑带来的各种职业性相关疾病正在困扰着他们。  相似文献   

16.
成都机务段在生产过程中要接触粉尘、漆雾、酸雾、噪声、铅、锰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该段工会在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种措施,层层落实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推广和应用工作,对防止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采用跨国企业风险评估模式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改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选用通用电气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11个相关元素作为评估工具,对企业开展干预,并评估效果。结果表明,干预效果较好,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水平明显降低,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率和正确使用率有较大提高,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符合率有明显提高。应用风险评估模式干预的示范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路线长,地质条件复杂,分部分项工程众多,工人流动性高的特点,分析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面临的粉尘、有毒有害物质、噪声、振动和高温五大危害,探讨了其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德上高速职业健康管理实际,提出了业主引导,施工承包商负责,强化高职业危害的重大分项工程和接触人员专项职业健康管理,夯实对工人职员的职业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个体防护基础工作,推动职业健康管理与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谭西顺 《劳动保护》2008,(9):116-116
对于现代职场白领来说,电脑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他们亲密的伙伴。他们接触键盘、鼠标以及屏幕的次数超过了所有其他物品。这样的“亲密接触”自然不是无代价的。由电脑带来的各种职业性相关疾病正在困扰着他们。  相似文献   

20.
职业健康与个体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健康与工作环境的职业危害密切相关,职业健康风险正比于作业时间与暴露程度.个体防护就是为了降低职业健康风险、减少人们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任何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状况都是相对而言的,只要作业人员暴露于作业环境中,就有接触职业健康危害的可能,就必须进行个体防护.通常,人们将““个体防护““视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对于职业健康而言,个体防护是常设的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