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和不同学者的研究,遵循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建立了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对宝鸡市近几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简要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宝鸡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十分成功,但在集中力量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使宝鸡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不合理现象.建议宝鸡市在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以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和不同学者的研究,遵循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建立了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值,对宝鸡市近几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简要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宝鸡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十分成功,但在集中力量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使宝鸡市的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不合理现象。建议宝鸡市在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以达到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凡元  李玉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99-1101,1145
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单一的指标不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评价应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以山东半岛8个地级城市为例,建立指标系,运用数学模型对各城市的城市化进行了综合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各城市发展的优劣,最后提出了各城市在未来城市建设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结构力-发展力-恢复力"为基础,根据"自然-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将34个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划分为9个二级指标,建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分析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及其各子系统的生态安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重庆市的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以及天津市的社会子系统的安全等级属于较不安全外,各城市的其它子系统都属于临界安全范围;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中,京津沪3个直辖市的城市生态安全状态属于临界安全等级,而重庆市的城市生态安全属于较不安全等级。4个直辖市的综合生态安全等级特征值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相似文献   

5.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进程加快,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得到飞速的提升,但是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公共配套、社会民生4个维度构建生态宜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10~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水平。结果显示2010~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宜居综合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先降后升,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公共配套水平逐年提高,社会民生保障持续增长。未来长株潭城市群需深化“两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模式和方向,生态城市应当是哈尔滨市发展的理想模式.根据哈尔滨市的实际,依据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4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城市已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去年8月23日在深圳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上讨论通过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更是引起世界各国城市的高度关注。由于各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建设模式会有所不同。本文结合广州市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这“两个适宜”的目标,谈谈广州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对其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到的指标多而复杂。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年末总人口等15个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京市1995-2002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南京市的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淄博市城市林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具有服务城市生态、调节城市气候、活化城市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意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立城市林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的社会影响显著,其积极的影响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显现。针对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扩大环境容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评价考核工作中,也将城市园林绿化做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指标.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全国60个重点绿化城市之一,应当有一个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因此,无论从省会城市的地位,还是从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必须迅速发展西宁市的园林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柳海鹰  成文连  高吉喜 《四川环境》2005,24(2):57-59,80
近些年来,生态城市的建设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其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城市中的“生态”,已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及其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本质及内涵,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娟  陆雍森  汪毅 《四川环境》2004,23(6):7-11
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生态城市内涵的理解,提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以保证人类发展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和谐为出发点。提出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框架,将生态城市的可持续性从两大系统加以体现。同时针对本套指标体系设计了二维评价体系.从可持续发展度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两个方面对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最后以常熟市为案例,对本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的实用性作了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城市建设复合系统模型,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皖江城市带的区情.皖江城市带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由高到低依次为合肥、铜陵、马鞍山、芜湖、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巢湖、六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超系统思维的生态网络城市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中生态承载力的双重限制。从超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并对生态城市超系统的构成及其耦合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外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实现互利耦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网络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按照《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要求,锦州市生态市建设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设置了19项指标,结合锦州市实际情况,对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类11项指标作出达标情况分析,其中全部达标的有“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项,不达标的有“森林覆盖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的面积比例”、“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噪声环境质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6项,并着重针对不达标指标结合《锦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内容进行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题,而任何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主体都离不开城市。因此,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城的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建设绿色生态城为例,主要阐述推进绿色生态城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重点分析目前国内绿色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破解绿色瓶颈,推进绿色生态城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现有住区人居环境评估体系、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含义和特点做出具体分析的前提下,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分为三个层次共计二十六项指标建立了住宅小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权重计算方法对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为住宅小区人居环境适宜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崇明生态岛建设对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崇明岛的生态科技创新,在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一系列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分析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利用科技创新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思路:生态城镇的发展进程必须遵循生态学原则,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战略,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岛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此外,还提出了崇明生态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及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而使科技创新推动崇明岛生态建设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