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工来说,2005年春天注定是难忘的,针对春节后农民工集中进城就业的特点,新春伊始,劳动保障部组织实施了旨在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春风行动”。随着“春风”劲吹,各地相继清理农民进城就业限制性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突出落实免费就业服务,并开展针对农村劳动者的引导性培训。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一划时代的决定无疑加快了改革限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制度的进程,农民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随后中央要求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一揽子具体政策措施也正在出台,政策变革已取得多个方面的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也正是这群建设城市、创造财富的农民工,如今已成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演变成为工人阶级的生力军,但他们基本处于在城市“立业”,但难以在城市“安居”的“半城镇化”状态。由于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而伴随身份差别,使得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问题,特别是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能否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善待农民工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新事物新名词争相涌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被称作农民工的群体走出黄土地,南下北上,冲破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式就业格局,并以滚雪球式的速度迅速壮大。如今已经形成超过1亿人的劳动群体,在我国产业大军中赫然雄踞半壁江山。农民工矫健的身影悄然出现在各个产业乃至城市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明天与城市的明天拴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下半年,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发文,取消直接针对农民工的7项收费。年底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遵循“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2003年6月国务院发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06,(5):I0001-I00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权益保障问题,关系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也关系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就业层次低、稳定性差、收入偏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技能素质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现有职业技能培训的不相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满足其职业期望,现有城乡二元体制亦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就需要提供职业指导,加强技能培训,消除制度障碍,使其更快地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大量农民离开乡村跨区域流动就业,一方面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找到了出路,避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为城市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建立和谐社会和统筹城乡的发展观,必须逐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社会保障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如何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现就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05,(4):i006-i00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规定的要求,经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几乎未被纳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群体之内。在一些人看来,促进城镇人员下岗失业再就业已经很难,哪里还顾得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现实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统筹考虑包括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就业大计,已经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非公经济较发达,吸纳外来农民工就业35万多人。在认真实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中,以“决不让一个民工因拿不到工资而回不了家,决不能因一个民工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影响温岭信誉”为工作目标,切实维护外来农民工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科学》2014,(2):63-63
(43)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04,(6):17-18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中.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只能在以下三种方案中择其一:(1)把农民工纳入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2)另立炉灶,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3)把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哪种方案更可行?我认为,只有在对农民工的特征进行分析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的城镇化提供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农民工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的内在机制.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选择。为让更多的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险,各地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科学》2006,(1):I0001-I0006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商度重视就业冉就业工作,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各社会团体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今后几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仍是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同时,也要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和被征地农民等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研究室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称: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但他们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却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报告援引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一组统计数据:全国每年因工伤致残的人员近70万人,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该报告说,农民工的文化层次低,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法制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流动性大,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条件。农民工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劳动环境危险性高的岗位,…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城乡最艰难的一个要素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20多年来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成果,也为形成更加和谐、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然而,什么是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如何着手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因此抛出一点粗浅看法,以供学界和实践工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安徽省马鞍山市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围绕统筹城乡劳动力管理、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年初下达《落实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年中实施监督检查,年末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严格考核,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给安徽省淮北市就业局势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如何在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制中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何在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攀升?淮北市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企业改革与促进就业的关系,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失业调控,建立社会稳定和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