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俊峰 《绿叶》2012,(12):7-11
国际气候制度处于从京都体系向后2020体系转变的一个“转型期”。在这期间,全球气候问题将日趋严峻.世界将更为期待全球合作。从民间视角来看.这样的合作有赖各个国家,特别是大国,能够以一个开放心态.更主动地承担起各自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而民间组织自身,在参与气候谈判的同时,也要在国内的主战场做好推动民众意识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2.
气候金融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动和《巴黎协定》的签订使得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文章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和国际气候金融发展趋势,从气候金融政策发展、气候金融机构及其产品和服务、气候金融风险管理三个角度梳理中国气候金融发展现状和内外部障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气候金融发展的中国应对策略,认为应健全政策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扩大金融供给,完善行业体系;健全法规约束,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环球扫描     
北方严寒或是全球变冷开端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全球夏季海冰增加了49.7万平方英里,升幅为26%,这意味着海洋在向“冷化”模式迈进。近期横扫北半球严寒气候可能只是一个可能持续20~30年的全球气候变冷趋势的开端而已。  相似文献   

4.
李俊峰 《绿叶》2012,(12):8-11
国际气候制度处于从京都体系向后2020体系转变的一个"转型期"。在这期间,全球气候问题将日趋严峻,世界将更为期待全球合作。从民间视角来看,这样的合作有赖各个国家,特别是大国,能够以一个开放心态,更主动地承担起各自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而民间组织自身,在参与气候谈判的同时,也要在国内的主战场做好推动民众意识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5.
郇庆治 《绿叶》2015,(3):43-46
经过哥本哈根峰会之后的短暂低落或停滞之后,全球气候变化政治正重新趋于活跃。国际社会对于即将到来的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的相对乐观预期,更是让许多人对后京都时代的全球环境政治与合作产生了一种新的憧憬。但正像不久前结束的利马气候会议所表明的,无论从一个新全球性协议的国际谈判还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应对来说,我们还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论与实践努力。正是在上述意义上,青年学者华启和教授  相似文献   

6.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不同国家由于其自身发展阶段、治理水平等存在差异,气候治理模式也呈现不同特征。本文系统梳理了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排放体的气候政策体系与机构设置情况,将其气候治理模式分为五类:政策引领型、法律缺失型、整体完备型、部分行业先行型和政策协调双缺失型,并从政治体制和党派态度、资源禀赋和强势部门、战略定位与气候叙事、公众态度与国际事件四个维度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建议我国未来可在加快推进气候立法、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形成中国特色治理方案、推动建立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国际治理体系、落实完善“1+N”政策体系等方面加强工作部署,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治理水平,促进“双碳”目标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7.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向全世界领导人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人类活动,尤其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正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全球升温威胁就在眼前。这份报告认为,在过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在IPCC的用词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这是IPCC成立以来,首次使用这样严重的措辞形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联。IPCC在2001年发布的上一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使用的词语是“可能”,表示60%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韫雯  陈冀俍  李莉娜 《绿叶》2012,(12):30-36
中欧共同且最大的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迅速推广努力实现全球气候保护目标。建立有序竞争,需求强劲的全球光伏市场符合这一利益。而中欧光伏贸易摩擦不仅对处于全球不同分工的光伏产业链都具有严重的破坏力,并且严重影响了欧盟和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互信与好感,对于全球气候治理非常不利,这一问题须通过综合性的方式从制度上进行理性回应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气候的变十匕开始引入内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分析近一两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找出适应性的对策,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各方面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10,(4):53-55
<正>干旱、海冰、雪灾、洪水……已成了2009全球气候的代名词。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正在频频发生,这不能不让我们陷入对环境问题的深思。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环境恶化,我们能做点什么?温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向全世界庄重承诺: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将能源强度降低20%,到2020年将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此时,每个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思考,自己究竟能够为这个目标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2.
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危害及起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回眸2006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也许是有关地球环境问题人们谈得最多的两个词组,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之“祸”。让我们来看看,2006年的地球,带着什么样的表情旋转了365个日夜  相似文献   

14.
高峰 《环境教育》2009,(12):52-52
全球领导人12月7日齐聚哥本哈根讨论有关气候变暖应对措施的全球协定。此时全球气候问题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不要以为气候变化离我们很远,事实上,它已经一点一点渗入生活。  相似文献   

15.
普若岗日冰原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是世界第三大冰川,按照冰川学界的划分。被归为“冰原”。冰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冰原所处的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在过去30余年间,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m高度范围内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8℃,远高于全国平均值。与此同时,普若岗日冰原已向上收缩约50m。  相似文献   

16.
夏寒 《绿叶》2013,(7):110-116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论,已经溢出了科学问题的边界,成为政治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无论科学研究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了IPCC的结论,它一直面临着来自不同政治派别的质疑。在处于急剧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质疑全球变暖的主要是一些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全球变暖论是欧盟的阴谋,它旨在重建欧盟的霸权,剥夺第三世界的发展权利。而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全球气候  相似文献   

17.
查任 《绿色视野》2009,(12):1-1
最新一项观测研究显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具有“中亚水塔”之称的天山冰川对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敏感”——气温的升降几乎会立即导致冰川状态和融水出现变化,总体趋势仍是冰川消融量随着气候变暖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8.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并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气候资金缺口,解决这一难题亟须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效的投融资手段。2020年以来我国气候投融资顶层文件相继出台,尽管气候投融资体系和试点工作的研究逐渐丰富,但是气候投融资理论研究仍然落后于地方和金融机构的相关实践。本文聚焦于气候投融资体系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机制不灵活、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可靠等关键问题,梳理气候投融资加速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讨论气候投融资加速发展的预期目标,提出一套结合数字科技应用的气候投融资加速发展新生态体系及其标准体系、技术体系、数据体系的构建方案,旨在引导和鼓励资金流向技术先进、示范创新、气候效益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为气候投融资试点和“双碳”政策落地,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际     
《环境教育》2010,(9):5-5
全球十大正在消融冰山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世界上的冰川正在稳固消退,对于其中一些冰川来说,这种消退最终让它们走上一条不归路。最易受气候变暖影响的山脉和高地冰川位于热带地区,它们的消融将对当地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峰 《环境教育》2010,(1):67-68
如何应对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胁?近年来,一种通过将二氧化碳浓缩后填埋于地下的环保技术(简称CCS)正逐渐在欧美国家启用。2010年1月1日,国际石油巨头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计划在荷兰巴伦德雷赫特市建一座地下二氧化碳填埋场,却引起了当地5万民众的强力抵制。虽然壳牌一直宣称该项目“绝对安全”,但上至市长下至普通民众,都没人敢相信壳牌的说法。有专家称,该技术或许真的能够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出一份力,但一旦发生泄漏,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