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危化品企业安全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中大多数都发生在现场作业环节。依托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开发了适用于危化品企业的人员作业安全与风险智能管控平台,包括工作台、人员位置管控、违章行为监测等9个模块,实现了对现场作业过程中人员位置、人员状态、人员行为、监督管理和作业环境五个方面风险信息的采集、感知、处理、预警、风险分级和闭环处置。通过将平台在某化工企业的混合芳烃加氢装置进行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准确地识别现场作业人员典型违章行为等风险,其综合识别准确率大于80%,可以有效规范人员行为和提高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炼化企业作业过程事故频发、本质安全理念不深入、"三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技术方案。以现有作业现场安全管控为基础,分别在入场关、作业前审查关、作业过程监护关和离场验收关几个主要业务环节,增加多道自动识别监管防线,构建施工作业安全防护屏障,建立作业现场传统安全+物联网安全管控新模式。经过炼化企业的现场验证,表明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作业现场的工作效率,强化责任落实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辨识危害,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零伤害"的目标。生产作业现场的风险管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作业场所或工作岗位的风险管控,二是针对作业活动的风险管控。1针对作业场所或工作岗位的风险管控作业场所或工作岗位的风险主要是危险物质和能量本身固有的危险,利用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对策对存在的危险实施风险识别和消减控制,并不是要消除一切风险,重点是建立一个安全  相似文献   

4.
电力线路作业属于野外高风险作业,作业过程受环境影响较大,传统安全管控方式完全依靠现场作业人员经验,存在作业安全难以保证的问题。为提高电力线路作业安全性,某油田电网通过对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针对关键因素采取信息化手段对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参数、线路状态、安全措施、现场视频、作业流程等数据进行监控,实现了作业前的安全评估、作业过程流程管控和图像智能识别,纠正危险作业260多次,提升了安全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存在的复杂关联性、高发性、动态性等特点,研发了一套以四级风险监管网络为基础,风险识别工具、风险分析与预警工具、风险动态监控工具为具体执行措施的安全风险管控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理清并落实参与各方安全主体责任,对高发风险及风险源进行及时预警,动态监测项目风险变化,降低事故发生率,切实提高项目安全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国石化济南炼化公司新项目建设进入高潮期,现场管理难度加大。济南炼化工程HSE管理组积极推行确认、纠正、曝光、配合"安全管控四步"四步法,有力地保证了现场施工安全。确认。HSE管理组日常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是否具备,各项体制和规范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到位等;以及安全用电、脚手架的搭设、安全帽  相似文献   

7.
国网天津城西公司调度计划专业,紧紧抓住流程管控主线,按照"一条主线、四个融入、两项对接、全面管控"的思路开展工作,即以检修计划管理全流程为主线,完成职责、制度、标准、考核四大要素与流程的深度融入,通过流程与流程、流程与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对专业工作风险的全面管控。围绕安全生产、规范管理、风险防控、强化执行等方面,积极探索管理新思路,在计划编制阶段,应用大数据工具打造多维度"检修计划任务池",将电网检修风险在源头进行管控。在计划执行阶段,提出"全过程、强管控、重评估、严把关"的管理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进一步规范检修、技改、基建、业扩等重大工程检修计划安排,大大提升了专业管理效能,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风险防控全方位提升,逐渐形成节奏有控、安排有序、工作有效的安全生产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从固有施工风险、不合格的作业风险、运转不畅的管理机制3个方面分析石化建设项目施工作业主要风险来源,根据"风险分级-风险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与整改"PDCA循环,明确各阶段安全管理重点,强化超前预防和过程跟踪,提出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以提升项目建设期间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部分油气田企业都采用办理作业许可票证的方式开展现场作业。规范作业许可票证的办理,不仅关乎企业生产安全,也是从顶层设计固化作业程序和降低作业风险的重要方式,但从企业的实践应用来看,传统的作业许可安全管理依然有很多管理漏洞和盲区。以某油田企业为例,在分析传统作业许可安全管理弊端的基础上,基于作业许可业务流程模型和功能设计,探讨开发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的现场作业许可管控系统,智能化、流程化管控施工作业风险,这在油气田企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JSA(作业安全分析)的概念和作用,探析了基于JSA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旨在为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动态管理地铁施工过程中风险点,构建了现场及其周边环境监测、现场巡视的指标体系,并依据信息化平台开发了地铁施工动态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系统8大模块,集成了手机APP功能,将其应用到某地铁施工风险管控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现场巡查与风险点动态跟踪是地铁施工风险动态管理的核心工作;风险管控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地铁施工过程中风险管控的效率,而手机巡检APP的集成可提高风险管控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国家对土壤地下水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石油石化企业因原辅材料种类及含量的特殊性,土壤污染风险大,有效的风险管控十分关键。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前提是对污染进行全面且有效的识别,包括污染物种类、分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石油石化企业的上中下游在工艺、开发过程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对应的污染识别方法及结果也有显著差异。对比分析了在役油田企业、炼化企业、油库/加油站在特征污染物、污染分布、污染趋势3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为在役石油石化场地的风险管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炼化装置阀门使用环境比较恶劣,检测现场存在大量的动设备噪声,易导致内漏识别误判。针对检测现场噪声特性,以闸阀为研究对象,结合内漏声的随机特性,提出一种VMD-Nonlinear SVM方法,该方法结合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和互信息熵,实现噪声分解和内漏声信号重构,对该重构信号的时频和统计特征进行提取,并作为支持向量机特征输入,实现阀门声识别。在炼化现场,将VMD-Nonlinear SVM方法与EMD-Nonlinear SVM和Nonlinear SVM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MD-Nonlinear SVM方法对阀门内漏识别准确率达到95.5%,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的阀门内漏识别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管控炼化装置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危险物料与能量的意外释放,建立了能量隔离与上锁挂牌管理程序,开发了能量隔离管控系统和智能锁定设备。基于装置能量隔离点位信息和作业活动实际建立能量隔离管控方案,采用RFID设备标签对现场隔离点位进行确认,通过智能钥匙在线授权实现对隔离点位的锁定,隔离锁定操作信息实时传输到系统后台,实现能量隔离与上锁挂牌的过程管控和状态监测。该管控系统在某石化企业大检修工作中得到部署应用,有效保障了检维修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华北油气分公司十大风险之一"LNG回收作业火灾爆炸风险",以J66P9H回收井场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风险管控措施与行动模型(以下简称Bow-tie),分析液化天然气(LNG)发生泄漏和泄漏引发的严重后果,同时制定预防和控制事故后果的各类安全技术措施,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然后结合保护层分析(LOPA)和风险矩阵,对落实管控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提高LNG回收现场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化工装置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作业许可证管理、JSA分析、作业前检测、承包商管理、施工过程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6个方面提出了安全措施,确保直接作业环节风险受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危化品企业受限空间作业环境情况复杂、危险性易交叉、持续监测和信息传递困难的风险特点,研发了包括一体化采集传输终端和监控平台的作业风险智能监控系统,兼具感知、传输和预警功能。在企业的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受限空间作业状态的实时采集、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有利于形成作业过程安全风险的高效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贺涛  王钉  李浩  许振成 《环境保护》2016,(21):24-28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在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污染具有特殊的水力特性,环境风险范围和面积相对固定可控,为从集水区层面保护水源提供了可能。从流域系统控制角度,本文提出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其余集水区的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四级四区"环境风险空间管控方式。从全过程控制角度,提出了水源确定、保护对象筛选、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预测、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执行监督与修订的环境风险阶段筛查策略。通过时空风险管理,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限的土地上承载了多个大型石化企业,不仅拥有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重要的石化中心,还被誉为"花园城市",这与其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风险管控密不可分。概述了新加坡先进的环境风险管控理念,分析了我国在环境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在规划源头缺乏环境管制、不同用地类型环境功能不相容、各地化工园区泛滥且产业布局混乱;指出新加坡从规划源头控制环境风险的先进理念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风险管控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建议我国在规划源头增加明确的环境风险管控要求,根据环境风险实施土地使用类型的梯级过渡,规定强制隔离要求,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和规划开展环境安全评估,全面推进化学品项目及园区的管理、清理和整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