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讨论了中国南方某城市自来水厂饮用水中的多环芳烃残留规律以及现有净水工艺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自来水厂饮用水中检出多环芳烃以2~4环芳烃为主,强致癌性高环数多环芳烃均在检出限以下,且多环芳烃总量未超出中国供水行业标准(2000年)的相关限值。各处理工艺段中,砂滤过程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最好,相较于原水对多环芳烃总量的去除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萃取(SPE)样品富集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联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北方某工业城市给水系统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市多环芳烃污染水平较高,但总浓度均未超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中限值(2μg/L).近郊水库由于受到燃料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的污染,成为该市饮用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的混凝-砂滤工艺对多环芳烃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可达55.9%.  相似文献   

3.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Oasis HLB柱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技术,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永定河上游黑土洼人工湿地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以低环数多环芳烃污染为主,其中浓度最高的是菲和蒽,未检出高环数(5环、6环)多环芳烃.通过比较进水和出水的浓度,湿地系统总体上不能有效去除进水中的多环芳烃.但是比较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浓度,复氧、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等均影响到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28%~65%之间.  相似文献   

5.
以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作为有机物评价指标,对某自来水厂常规处理加深度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炭吸附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评价,并对几种深度处理技术展望.结果表明,检出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均未超出生活饮用水标准(2006)的限值.在研究的净水工艺中,深度处理工艺炭滤对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去除效果较为理想.强化混凝、臭氧 活性炭和纳滤膜技术是水厂未来经济可行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李贞燕  陈冰  平静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267-2270
为了探讨紫外光光解人工模拟油田采出水中多环芳烃的降解效率,利用自制反应装置对油田采出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紫外光光解做了一个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证明,紫外光光解对油田采出水中的多环芳烃萘和芴有显著的降解能力。实验室的测试表明,与紫外UVA(365 nm)、UVB(308 nm)的光照相比,紫外UVC(254 nm)在光照60 min的条件下,2种多环芳烃各自的去除率都近似达到了99%。可见,在光解效力和暴露时间两方面,紫外UVC对采出水中萘和芴的去除具有相对稳定和比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有机微污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环芳烃等有毒有机微污染物对污水处理综合指标BOD、COD和TOC等的贡献极小,但危害却很大.采用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方法和GC/MS、GC/μECD的分析方法,针对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总泵进水、二沉出水以及混凝沉淀出水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酚类的浓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工艺段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酚类的质量浓度分别为nd~10、nd~835、nd~3 248 μg/L.所有检出化合物均未超出中国污水与地表水相应标准限值,其中多环芳烃和酚残留水平较高,应为重点监测对象.这些污染物多数能够在二级处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去除,但混凝沉淀并没有显著地进一步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植物油去除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研究了应用活性炭F400吸附柱再生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可行性,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的植物油进行二级再生处理,优化了过程参数,比较了原植物油和经活性炭再生的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能力的差别.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可以实现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再生,证明了修复策略的可行性.二级处理可以进一步吸附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且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几乎完全被去除.再生植物油和原植物油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不同萃取方法对长江口边滩多环芳烃萃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索氏提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仪(ASE)提取法,对长江口边滩样品进行多环芳烃萃取实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萃取出来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萃取方法以及不同溶剂条件下多环芳烃的总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边滩多环芳烃最高值出现在吴淞口;索氏提取法在多环芳烃萃取效果上优于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法;混合溶剂萃取...  相似文献   

10.
以嘉陵江源水的自来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又称为酞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去除效果。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目标物质。研...  相似文献   

11.
蜂窝煤燃烧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定量研究及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蜂窝煤燃烧排放的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定量分析,研究了17种多环芳烃在烟气颗粒相和气相中的分配以及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燃煤排放的多环芳烃总量以在气相中存在为主,但总体毒性则主要存在于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主要分布在亚微米级颗粒上,分子量越大的多环芳烃越趋于富集在细颗粒上,因而对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相似文献   

12.
简单介绍了几种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对生物反硝化法和离子交换法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中蓝藻毒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藻类及藻毒素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难度。对饮用水中蓝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系统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去除效果和局限性,并对藻毒素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在低氧沉积物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环境普遍存在于底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随着中国水体有机污染加剧,低氧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水体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由于其强烈的憎水性和低溶解性,大部分多环芳烃沉积在底泥中.总结了学者们对国内外河流、湿地、河口等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发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典型区域的多环芳烃浓度,中国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部分点位浓度已超过生态风险区间低值(4 000 ng/g),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对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至8月监测了南开大学校内及其东、西、南三校门外长跑路段处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GC/MS分析结果表明,晚间长跑时段中校内外多环芳烃总量为(128.74±23.50)、(417.40±204.55)ng/m3,校外约为校内的3.24倍,PAHs含量特征显示交通污染源影响显著;多环芳烃浓度与车流量呈正相关性,且怠速车辆增多也使其浓度增大;校内上午的多环芳烃总量约为晚间1.32倍,这主要受交通污染源和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婷  陈冰  马虹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475-3480
针对采油废水中含有多环芳烃种类多且较难去除的特点,采用UV-Fenton技术对采油废水中多环芳烃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在254 nm波长紫外光照射下,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pH值和光照时间对水样中多环芳烃中的菲和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初始浓度为1 000μg/L的菲、芴时,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Fe2+浓度为1.8 mmol/L、H2O2投加量为0.15 mmol/L、pH值为4、光照时间1.25 h。在此条件下,菲和芴的去除率可达71.9%。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去除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提高水处理效果,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合成镁铝水滑石及其在200℃、500℃和800℃下的焙烧产物对腐植酸、富里酸在不同pH与温度影响下的吸附去除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效果有明显的差别,吸附不是简单单分子层物理吸附,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作用机理。其中500℃焙烧产物对腐殖酸与富里酸的吸附效果最好,对HA与FA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5.2 mg/g和100.3 mg/g。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空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空气颗粒物及气相中多环芳烃的采样分析新办法,城市大气及居民室内外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其来源,简单介绍了人体接触多环芳烃的水平,指标及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概况。共引文献129篇。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NTP)净化车用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基于电晕放电的原理,设计了NTP发生装置。使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经过NTP净化前后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烃的含量,观察NTP对颗粒相多环芳烃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颗粒相小分子量PAHs除菲、蒽外,其他4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萘、苊变化率达1130.4%和758.57%;大分子量PAHs除苯并(ghi)芘外,多环芳烃的含量降低达80%以上;NTP对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相多环芳烃含量及毒性当量的净化率分别达58.4%和82.8%。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污染是关系饮用水生态安全的重要问题。以饮用水中微量的内分泌干扰类除草剂阿特拉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和光催化氧化技术对其进行降解,考察温度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1 mg/L时,3种温度条件下,除锰功能菌MB4对阿特拉津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降解时间为7 d时,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达到65%。底物浓度为200 μg/L,3种温度条件下,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TiO2/PAC)催化剂光降解阿特拉津30 min时,其去除率均达到90%。光催化氧化技术协同微生物降解技术在饮用水中微量的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