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物元分析法,该方法将湖泊富营养化级别,评价指标及其量值作为物元,根据分级标准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判定湖泊富营养化级别。用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实测数据进行评价,并与用其它方法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湖泊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研究可为营养盐入湖总量控制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针对入湖河流、大气湿沉降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这几个湖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综述了相关污染物通量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还对污染物通量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滇池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池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是昆明市国民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滇池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汇水区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水域缩小,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体质量下降;湖泊老化等环境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的不断加剧,大量有机污染物不断排入湖泊并在其中不断积累,致使湖泊产生了富营养化现象,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文章论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危害,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概括和比较了现有的国内外的防治措施,指出生态修复是治理的最佳出路。结合国内外湖泊的治理经验,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而我国城市湖泊营养状况在近十年来已进入非常严重阶段:巢湖已进入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太湖和洪泽湖已达中—富营养化状态,洞庭湖和鄱阳湖也具备了发生富营养化的营养条件。所以1993年11月,在北京,中国加拿大两国学者开会共商中国富营养化湖泊防治及其饮水处理技术问题。湖泊富营养化使水体变色发臭,影响旅游、观光、渔业、交通,除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水质直接影响整体水质状况。目前,许多湖泊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本文简要阐述了富营养化的危害、成因,并提出外源、内源一起控制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程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影响,程海湖周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湖泊水质污染加重,已进入营养向富营养化趋进的过程。必须从宏观调控、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控制和陆地生态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控制恶化,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以景观用途为主的人工湖泊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多湖泊的富营养化都有加重趋势,基本丧失其功能,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预防治理已成当务之急。通过对丈八沟人工湖的水质监测、分析,探讨了引起人工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提出了对于人工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案。分析表明:引起人工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宜采用内环境治理和外环境整治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流域上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九龙江上游龙潭湖富营养化水体和沉积物现状的监测结果,通过与国内富营养化深水湖库和流域下游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进行对比,深入探讨了流域上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及主导机制.流域上游浅水湖泊具有外源污染物输入较少的特点,较下游大型浅水湖泊更易受温度等气候条件和沉积物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以及外源输入总磷控制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因此对流域上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必须重视内源营养盐释放,特别是结合态磷的内源释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从我国湖泊的实际现状来看,富营养化程度十分严重。超过半数的湖泊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大大加剧了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对其的治理已刻不容缓。本文简要分析了富营养化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就目前我国对该问题的处理对策作了介绍,并指出了今后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区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区域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重点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列举东湖、淀山湖、巢湖和太湖),阐述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态及区域特征,并对富营养化区域政策及产业作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区域对策和建议,为寻求生物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均耦合良好,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域人口和...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是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富营养化问题致使该地区湖泊发生草-藻转换,限制了湖泊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湖泊环境问题是生态系统受外力长期胁迫的结果,湖泊生态治理与保护须充分了解系统的演化规律,但是相关认识受限于长期监测资料的缺失.为了厘清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草型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轨迹,更有效管理受损湖泊,选择西凉湖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记录代用指标粒度、元素和硅藻等,在高分辨率放射性核素定年的基础上,分析了近150年来西凉湖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西凉湖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水体清澈,营养水平较低,沉水植物相对较少;而20世纪40年代以后,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导致湖泊营养水平升高,水生植被增多;硅藻群落结构逐渐由浮游硅藻组合向底栖和附生硅藻组合演替,同时沉积物营养不断增加,表明以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围垦和渔业养殖等为代表的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研究认为虽然湖泊营养在20世纪70代之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富营养化标准,但沉水植被的生长限制了湖泊藻类浓度,西凉湖并未藻类暴发.同时也发现外源营养的增加通过湖泊初级生产者深刻影响了湖泊的地球化学循环,造成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湖氮磷控制标准不衔接问题,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例,基于2013—2018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和湖体总氮浓度〔ρ(TN)〕、总磷浓度〔ρ(TP)〕、叶绿素a浓度〔ρ(Chla)〕、水量等监测数据资料,采用湖盆模型(Bathtub模型),构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与湖体ρ(TN)、ρ(TP)和ρ(Chla)的响应关系,分析了主要入湖河流ρ(TN)、ρ(TP)和水量对湖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探讨了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及其与湖体氮磷协同控制限值. 结果表明:①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氮磷的输入仍显著影响湖体ρ(TN)、ρ(TP),尤其是对西北部湖区的富营养化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②在入湖水量方面,湖西区入湖水量增加可导致太湖富营养化程度增加,而“引江济太”水量输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太湖水质. 建议分区域控制直接入湖河流水量,其中,湖西区直接入湖水量控制在60×108~70×108 m3之间,望虞河“引江济太”水量控制在15×108~20×108 m3之间;③针对太湖流域而言,现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在协同控制河、湖氮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仅通过控制入湖河流ρ(TN)、ρ(TP),太湖ρ(TN)、ρ(TP)难以达到Ⅲ类水质标准;④与全湖平均值相比,湖西区要达到同一标准限值,入湖河流协同控制限值要更为严格. 在河湖氮磷衔接目标制定上,建议湖西区单独设定协同控制目标浓度值. 另外,建议结合《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开展太湖流域水质、水量协同控制,有效约束入湖通量,达到河湖氮磷协同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其江湖关系的变化影响洞庭湖水文、水质、水环境容量和营养状态.近年来洞庭湖的富营养化指数不断升高,但水环境变化及富营养化风险变化的原因错综复杂,如何区分三峡工程运行等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对洞庭湖水环境、富营养化风险的影响是洞庭湖江湖关系研究的难点.根据近年来洞庭湖江湖关系、水环境或富营养化水平的相关研究,对洞庭湖由于三峡工程运行导致的江湖关系变化,以及该变化对洞庭湖水环境、富营养化风险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总结和评述.现阶段研究得出,三峡工程运行导致的江湖关系变化影响洞庭湖不同时段的水环境容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枯水期和泄水期洞庭湖水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体中的ρ(TP)有所降低,但洞庭湖湖体ρ(TN)、ρ(TP)仍相对较高,已能够满足藻类生长的需求,水华发生的制约条件是水体透明度和水流流速;江湖关系变化后洞庭湖富营养化风险增大的时段是蓄水期,其他时段富营养化风险减小;流速较低的东洞庭湖湖滩区、蓄水期流速降低明显的南洞庭湖滩区水华发生的风险增大,为水华发生的敏感区域.大型枢纽工程对通江湖泊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的机理分析、对通江湖泊水环境影响的模拟及相关参数研究、对湖泊水环境及富营养化风险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富营养化3个层面剖析了近30年洞庭湖水环境演变态势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江湖”关系变化影响了洞庭湖水沙交换及其年内分配,是湖泊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水沙关系突变等现象的主控因素;“河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加剧了该现象.②“河湖”关系的失衡和“河湖”统筹管理措施缺位,造成入湖河流长期输送大量营养物质,是湖体氮磷污染较重的根源;“江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影响着营养盐分布格局,但影响范围及程度有限.③在“江湖”“河湖”作用关系复合影响下,藻类生长条件更为有利,增加了洞庭湖富营养化及水华风险.为保障洞庭湖水环境安全,建议:针对“江湖”作用主导的低枯水位问题,以水资源调控为核心,推进长江与流域上游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湖泊生态流量;针对“河湖”作用主导的水质恶化问题,以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流域污染控制,统筹“河湖”一体化监测管理模式,保障湖泊水环境质量;对于“人湖”作用主导的生态破坏问题,以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评价与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洞庭湖的特征污染物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08年洞庭湖Ⅴ类及劣V类水质达78.6%,东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的营养级别达轻度富营养,总体水质呈现由入湖口水域到湖体水域到出湖口水域,水质逐渐改善的特点;洞庭湖的特征污染物为总磷和总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洞庭湖区、沅江和湘江;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湘江,洞庭湖区氮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相似文献   

18.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中农业面污染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部位,是我国的工业经济中心,但同时也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文章通过实地调研、采集得到太湖流域污染的相关数据资料,运用结构解析模型(ISM)建模,通过研究太湖蓝藻各诱发因子的主次关系,对太湖蓝藻危机爆发的成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以GIS为平台核算其耕地面积,结合当地土壤数据及作物特征,计算出了太湖流域农业每年磷的排放量,占总磷排放量的70.7%,得出农业面源产生的的氮、磷流失是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流域氮循环为研究对象,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下的4种情景,预测了2050年长江流域的氮循环在不同驱动因子作用下的未来变化趋势,并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1970—2010年期间,长江流域氮输入量增加了5倍,长江向河口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DIN)通量增加了8倍,流域土壤中的氮已经达到饱和并且氮过剩量持续增加,流域对氮的截留率下降,水体输送的DIN通量增加,区域氮循环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下,预测在2050年,在采取积极措施的预测情境下,河流向河口和近海输送的溶解态无机氮通量将会比2000年有所下降,而在消极应对的预测情境下,河流向河口和近海输送的溶解态无机氮通量将会继续增加,从而加剧河口和近海地区水体的污染程度.非点源氮输入将是长江溶解态无机氮输出通量的主要来源,其中以化肥氮输入为主,其次为禽畜粪便氮输入,贡献率最低的是点源污水氮输入.情景预测及源解析研究表明,2050年长江流域-河口/海湾氮污染控制的重点在于减少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沅江-湘江-洞庭湖流域、赣江-鄱阳湖流域及岷江流域的化肥及畜禽粪便排放,2050年要实现长江水系水质全面达标,长江流域的氮输入量需要削减29%,其中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削减40%,汉江流域削减43%,沅江-湘江-洞庭湖流域削减31%.从子流域尺度制定氮污染管理策略更适用于流域-河口/海湾系统框架下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鄱阳湖呈现显著的秋冬季干旱化趋势,对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和湿地生态安全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对鄱阳湖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Landsat卫星系列遥感影像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采砂基础上,结合长时间序列水文资料,分析鄱阳湖水文特征变化,探讨了鄱阳湖水文特征变化与采砂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从采砂船数量、采砂规模和采砂方位等来看,数量和规模远超规划限额的规模,并且呈扩大趋势,采砂范围已经扩大到鄱阳湖最南端,并在生态敏感区出现,表现出滥采、盗采和超采的无序状态。(2)新世纪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特征低枯水位时间延长,入江河道的水面坡降呈减小趋势,但泄流出湖速率呈增加趋势。(3)长江三峡水库运行对中下游水位的影响,以及长江中下游含沙量降低造成清水侵蚀,河床下降削弱长江水对鄱阳湖泄流的顶托作用,也是鄱阳湖水文干旱化变化的潜在原因。(4)鄱阳湖采砂导致入江河道加深、加宽,是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干旱化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于如何应对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干旱化,开展鄱阳湖综合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