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阳2007年城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岛现象是城市气候灾害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热岛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密集的人口分布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城市热量排放加上越来越多的城市路面被水泥和沥青所代替,城市热岛现象必然会越来越严重。通过对沈阳及郊区康平、法库2007年常规气象资料进行热岛特征分析,并对12月25日全年热岛强度最高日进行风场、温度场、温度廓线、流场的分析。得出结论:沈阳市白天热岛强度比夜晚强,夜晚热岛强度比较低,有时会出现冷岛;沈阳冬天热岛强度最强;沈阳雪天或雨天热岛强度最强;沈阳热岛强度>2小时数冬天最多;通过对强热岛日的分析,白天污染重,有逆温存在,地面气流稳定,天气形势稳定,风速小,易出现强热岛。  相似文献   

2.
崇明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崇明岛实际情况,研究其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崇明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人居环境建设方案,生态产业建设方案,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方案,生态景观建设方案等。指出只有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发展,才能把崇明岛建成生态型岛屿。  相似文献   

3.
以4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基础,利用大气校正后的单窗算法对福州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验证.进而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据,进行湿地对福州市热岛效应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通过地表温度实测数据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进行验证,二者之间R2值为0.9475,满足研究需要;(2)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中建设用地和道路的温度最高,成为城市热岛的主要热源.建设用地在所有地物中所占比例由1985年的10.6%增大到2015年的23.4%,其城市热岛贡献指数(UHI)由1985年的24%上升到93%;(3)湿地的冷岛效应对周围地物的高温环境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针对不同地物类型其影响范围并不相同;(4)1985—2015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冷岛效应正在逐渐减弱.湿地对周边地物地表温度的影响距离400 m减小到360 m,影响面积也由352 km2减小到320 km2,影响范围下降的平均速度为0.94 km2??a?1.  相似文献   

4.
详细综述了南沙岛礁环境下装备的腐蚀特点以及耐蚀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合金化元素及热处理工艺对耐蚀高熵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归纳了耐蚀高熵合金在岛礁装备中的潜在应用领域,为全面提升我国关键装备在南沙岛礁环境中的服役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国内外岛屿腐蚀研究现状及我国南部岛屿的环境特点,分析了不同状态下车辆装备腐蚀的情况和对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实时监控车辆装备腐蚀状态、采用新的涂层技术和材料、采取阴极保护和科学封存车辆装备等岛屿环境下车辆装备防腐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对西藏雅鲁藏布板块缝合线西段北亚带达机翁蛇绿岩的地质构造、岩石组合等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首次对该蛇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REE及Sr、Pb、Nd同位素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并由此探讨了该蛇绿岩的构造环境。提出该蛇绿岩为新特提斯东段岛海格局中的岛派成国,为已消亡的中生代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残片。  相似文献   

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e.,wind speed,solar radiation and cloud cover) on urban heating.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for fifteen years (from 1990 to 2005),collected at a well developed and densely populated commercial area (Tsim Sha Tsui,Hong Kong),were analyzed in details.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UHII),a well known indicator of urban heating,has been determined as the spatially averaged air-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sim Sha Tsui and Ta Kwu Ling (a thinly populated rural area with lush vegetati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HII and cloud cover have increased by around 9.3% and 4%,respectively,whereas the wind speed and solar radiation have decreased by around 24% and 8.5%,respectively.The month of December experienced the highest UHII (10.2°C) but the lowest wind speed (2.6 m/sec) and cloud cover (3.8 oktas).Conversely,the month of April observed the highest increases in the UHII (over 100%) and the highest decreases in wind speed (over 40 %) over fifteen years.Notably,the increases in the UHII and reductions in the wind speed were the highest during the night-time and early morning.Conversely,the intensity of solar radiation reduced while the intensity of urban cool island (UCII) increased during solar noon-time.Results demonstrate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HII and wind spe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0.8) but no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CII and solar radiation attenuation.A possibl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HII and cloud cover was investigated but could not be substantiated.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海岛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厦门岛为例,通过一般景观格局分析指标和特殊景观格局分析指标,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海岛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人工景观对自然景观的胁迫作用.结果显示:从1987年至2004年,人工景观对自然景观的胁迫作用迅速增加;厦门岛建成区占海岛面积的比例迅速增长,而斑块数量明显减少;厦门岛景观多样性迅速下降,同时破碎度指数和优势度迅速提高;受到海岸带开发活动影响,海岛岸线趋向平滑,海岛形状逐步趋向圆形;厦门岛人工景观对自然景观的胁迫程度逐步升高,城市化侵蚀指数也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9.
试论海岛的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了我国海岛的生态建设和几个重要方面,指出海岛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意义内涵和途径,在海岛的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中必须做好岛屿陆域绿色工程,环岛海域生态型渔业,海岛森林公园,海岛生态保护业和海岛特殊开发利用模式等几项工作,并就上述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使海岛的一切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强化海岛的立法管理和建立健全协调机构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背景下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均至关重要。城镇化对海岛生态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开展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对管控人类开发行为、维护海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北方典型海岛—庙岛群岛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综合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并开展评估,结果显示:1)群岛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2)单岛尺度上,南长山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北长山岛、庙岛和大钦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和北隍城岛处于可载状态,不同海岛应实施不同的保护与利用模式;3)区块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可载区占41.7%,临界超载区占30.0%,轻度、中度和重度超载区分别占15.9%、8.1%和4.3%,超载区主要分布在各岛的城镇建设区域。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根据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6个Davis自动气象观测仪,1998、1999年两年观测记录,分析了近年来上海市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全年出现城市热岛的概率为85.13%,大多数的热岛强度约为2~3℃,有时可以达到3~5℃,最大热岛强度可达7.37℃;上海市城市热岛可分为A、B两大类,A类日变化较平稳,强度较弱,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而B类有明显的日变化,强度较大,基本上发生在秋冬季节,上海市  相似文献   

12.
典型海岛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海洋生态系统的评估方面.海岛生态系统兼有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复杂,很多的服务表现为岛陆互相交错,难以分别计量.选择庙岛群岛南五岛作为研究区域,研究了其生态系统服务,并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3年庙岛群岛南五岛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08×108元.其中,市场价值占到总服务价值的50.99%,与非市场价值基本持平.对于非市场生态系统服务,如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等,我们仅计算了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和容易计算的生态系统服务部分.因此,该研究仅为对庙岛群岛南五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守估算.  相似文献   

13.
广州城区大气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广州市区大气环境监测的十几年数据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广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恶化,污染物以氮氧化物为主,热岛效应增强,酸雨频率上升等结论,并对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作了综合分析,同时指出,大气环境变化后对文稿市部分气候因子,市民身体健康,风景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对青岛夏季海陆风环流影响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分辨率为500 m的青岛地区下垫面土地利用资料,利用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WRF),模拟分析了不同城市下垫面情形下,2007年8月4-5日青岛地区的一次海陆风过程.控制试验和干农田下垫面及城市下垫面两个敏感性试验都模拟出了海陆风的转换过程及城市小风区和城市热岛现象.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下城市区域气温明显升高,增温幅度为1~2℃,高密度城市下垫面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海陆温差,加强了海风,青岛城市热岛环流受海陆风影响显著;干农田地貌与灌溉农田、林地下垫面相比,不利于局地降温,但与城市下垫面相比,有效地加强了近地面风速.  相似文献   

15.
生态浮岛技术用于河湖污染修复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江河湖库水体污染状况严重,且难以用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进行修复,生态浮岛作为一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以其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以及环境风险低等优点在河湖污染修复中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以发展进程为线索,作用主体和动力模式为依据对生态浮岛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分类阐述了传统生态浮岛、组合型浮岛和微动力浮岛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包括创建适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生长的微环境,加强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和引入太阳能装置等。以期对生态浮岛在河湖污染修复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的研究可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这方面研究还比较少,相关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揭示。该研究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1996、2002和2010年4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对城市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与分级。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上海市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1987-2010年上海市不断城市化,各级热岛景观类型斑块数量持续增加,高等级的城市热岛景观类型面积也持续增加,整个城市热岛景观趋于破碎化。热岛景观总体聚集度下降,连通性下降,但是低等级热岛景观向高等级热岛景观转移的面积逐渐增加,景观类型之间面积差异逐渐减小,景观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热岛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热岛格局随城市化进程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热岛效应缓解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重庆市主城区地表热岛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热岛的时空变化特点,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88─2009年共5个时期的TM/ETM+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了地表热岛和相对热岛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近20年来地表热岛的空间格局经历了集聚→较集聚→集聚的演变过程,热岛逐渐由重庆市老城区向外围城市组团转移;最大的相对热岛强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老城区的相对热岛强度明显减弱,外围新兴城市组团相对热岛强度显著增加,沿长江和嘉陵江的开发建设导致滨江带相对热岛强度明显增强;相对热岛强度增强幅度与减弱幅度基本相当,大部分地区的相对热岛强度变化较平缓.相对热岛强度及其时空变化与重庆市扩张十分吻合,具有显著的城市组团式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中央分成的海域使用金支持下,广西重点实施一批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着力解决海岛海岸资源自然景观受损、生态功能退化和环境质量恶化等环境问题,旨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资源价值.文章通过对已实施的整治修复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的更好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海岛水库水源地周边生活、农业、工业污染源情况,并利用现场、问卷调查和卫星影像图开展分析,对污染源排放总量进行了测算,完成了水库水源地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论促进舟山市水库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进舟山经济可持续发展,为舟山市水库水源地的污染防治措施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气温的影响。方法选用辽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及农村(CK)基准气候站1960—2015年的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学对照分析方法,对中小城市中气温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城市热岛增温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城市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存在明显的气候"突变"特征,气温的"突变"主要来自于城市化热岛的影响。对照农村气温变化,城市热岛使年平均气温增高0.65℃,城市热岛效应为147.7%。城市热岛使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增高0.41、0.41、0.72、0.80℃,四季城市热岛效应分别为59.4%、256.3%、450.0%和106.7%。在年变化中,城市热岛效应增温最大值在1月份,9月至翌年3月对热岛增温贡献最大。结论气象监测站居于城市内,所测试的气温资料受城市热岛现象的影响,掩盖了自然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造成气温监测结果偏高,致使农业及农业科研、土木建筑、桥涵建设在温度指标运用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