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河支流—养息牧河、柳河、绕阳河等水环境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监测和实验数据分析,在获得真实可靠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造成阜新市辽河流域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采用指数评价方法对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例的模糊聚类法在地面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模糊聚类法,并运用此方法对福建漳州地面水环境水质指标和水质监测断面分别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在24个水质评价指标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氨氮.其次是石油类。在14个监测断面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位于九龙江经漳州市区的下游方向,此断面中,氨氮的污染指数达到4.45.污染严重超标。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吻合.能客观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地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水环境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辽河流域12个不同断面的河水为诱变剂,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方法,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不同断面的河水均能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产生染色体断片、核突起和核碎裂。所有样点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根据采样点水质污染指数分析可知,福德店水质属重度污染,东辽河、条子河、红庙子水质属中度污染,招苏台河水质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辽河盘锦段又名双台子河,位于辽河最下游,是辽河的人海处,全长116公里,流域面积2526平方公里。盘锦市环境监测站从1994年开始进行细菌学监测。整段共设三个监测断面:河闸。曙光大桥和赵圈河,分别为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均为国控优化监测点位。三年来,每年按枯、丰、平三个不同水期,每水期采样两次,在进行理化分析的同时进行水质的细菌学监测。本文把三年来细菌学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说明水体受到有机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1、原理水质的细菌学监测是指利用卫生指标判断水体受环境污染类型、程度及其变…  相似文献   

5.
五华县城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3~2007年,五华县城地表水(琴江河、五华河)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五华县城地表水污染现状和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流经五华县城的河流有二条:琴江河和五华河。其断面分成为:(1)五华河:转水五星断面,河口断面。(2)琴江河:琴江协和断面,梓皋断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水质指数评价法对辽河源头区2008年-2012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发现辽河源头区所受污染较为严重,其中氨氮、BOD5和COD超标严重,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影响较大。三种评价标准中,单因子评价法过于严苛,忽略了不同评价因子之间的联系;模糊综合评价法缺少对超过地表水标准的水质类别的定位,不能确定首要污染物;水质指数评价法不仅能反应水质状况,还能确定水体的污染程度及首要污染因子,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洲河是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重要河流之一。为了解黄洲河水质特征,基于8个样点、7个监测指标、12个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流水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黄洲河TN超标较严重,TP潜在超标性强。遗产地核心区地表水未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缓冲区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丰水期水质最差,枯水期水质最优。丰水期主控因素为TP、NTU和NH3-N;平水期主控因素为CODMn、Chl-a和DO;枯水期主控因素为NH3-N。流域内主要污染形式为农业面源污染;上游和中游缓冲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散养畜禽排泄物排放污染造成了黄洲河泉眼(Y1)、支流交汇点(Y2)点重污染的现状,而且污染会随河流运移,进入自然遗产地核心区。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排放与浑河(沈阳段)水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在论述沈阳市城市排水系统概况及"十五"期间沈阳市城市污水排放状况的基础上,对受城市污水排放影响较大的浑河沈阳沈大铁路桥至七台子桥,水质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值和城市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断面污染物通量计算方法,对该河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与城市污水入河污染物总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断面污染物通量与城市污水入河污染物总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从中可以量化得出城市污水排放与地表水水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在论述沈阳市城市排水系统概况覆“十五”期间沈阳市城市污水排放状况的基础上,对受城市污水排放影响较大的浑河沈阳沈大铁路桥至七台子桥,水质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氯浓度值和城市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断面污染物通量计算方法,对该河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与城市污水入河污染物总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断面污染物通量与城市污水入河污染物总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从中可以量化得出城市污水排放与地表水水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濠河水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且将濠河污染因子和监测断面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祊河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情况,以祊河橡胶坝至沂蒙路大桥段为主研究对象,对河段内8个断面沉积物的3个指标(Cu、Zn、Cd)进行监测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沉积物污染评价标准,主要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内梅罗法标准指数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生态风险和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祊河橡胶坝至沂蒙路大桥段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高达3418.5,内梅罗污染指数为6.95,为重度污染,说明祊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流域,但其污染程度也最为严重。本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浓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海河水系国控断面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对5个重污染断面进行了水质污染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卫河、卫运河、滏阳河、子牙新河的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并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简称国控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断面593个,湖库点位152个),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与上年相比,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十大流域片水污染现状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首先介绍了我国十大流域片的水资源现状和2000年COD的排放量,然后着重分析了十大流域的水体水质现状及主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十大流域2203个监测断面中的43.1%超标,尤以辽河、黄河、淮河和海河超标最为严重,而超标断面以超V类为主;主要的超标因子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尽管重金属、氰化物、砷等超标断面相对较少,但其超标断面的污染程度均比较严重,均为超V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元统计的水质动态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基于多元统计的水质动态评价模型方法,该模型方法以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方法为主,以动态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为辅助方法。再以湟水流域水质断面为例,根据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综合污染等3个方面对这些水质断面1998—2005年水质污染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水质断面有机污染较为严重,以上3个方面的污染状态逐年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从1998年的1.63605上升到2005年的2.38624,2001年以后有加速恶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秦岭安河矿区地表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安河铅锌矿开采区和选矿区为研究范围,通过现场调查和系统采集地表水、沉积物样品,借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试样品中Cu、Pb、Zn、Cd、Cr 5种重金属全量,并对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综合分析了各类重金属在地表水、沉积物中的富集迁移规律,实现了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矿区沟道地表水、沉积物已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自上游到下游呈累积现象。下游地表水重金属含量超出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要求。中游、下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指数达到Ⅲ级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b、Zn。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所占比例较高,对周围环境直接威胁大,显示出外源重金属直接注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济源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2010年度),首先对济源市三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三种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9种污染物的综合污染指数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把"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地表水作为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其整体环境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汾河下游15个水质监测断面2013—2017年的16项水质指标,采用水污染指数法(WPI)和多元统计方法,以水质定量评价为基础,评估了汾河下游地表水水环境特征及其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汾河下游水质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劣Ⅴ类水为主,WPI值的多年平均值为74.1—636.2;(2)水质的年际变化上,2015年Ⅴ类和劣Ⅴ类水的占比最高,水质状况最差;(3)在空间上,位于汾河干流尧都区段及涝洰河的6个监测断面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区域;(4)研究区营养盐(TP、NH3-N)和耗氧有机污染物(COD Mn、COD Cr )等典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农业废水,霍州市和洪洞县的水质恶化受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最大。污染程度具有从北向南、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弱的特征。研究显示:汾河下游水环境污染严重,汾河干流道美桥—尧都段和涝洰河应当作为区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辽河沈阳段水质持续改善,到2010年,水质首次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综合污染指数达到3.0,水质属轻污染级;"十二五"期间,沈阳市将通过采取继续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对污染源进行总量控制等措施,使辽河沈阳段水质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成绩单71个国考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10.1%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浓度分别下降12.6%、20.6%、5.9%茅洲河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58.9 %。建成7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