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地表水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揭示市域尺度规模的地表水质污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通过断面水质评价法对研究区内24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因素(包括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高程)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人均GDP)对2020年吕梁市地表水质的影响与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质整体状况为轻度污染,部分断面存在中度污染,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和TP.地表水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自然因素相比,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表水质的影响更加明显.人口密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吕梁市地表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交互作用后均有所增强.人均GDP和高程在与其他因素交互后为非线性增强,可作为地表水质空间预测模型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2.
地表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如何合情、合理地制定地表水污染防治政策、规划,在复杂的水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中及时掌握事态的发展和正确的处理处置方法是我国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本论文以建立水质污染扩散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地表水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了一套地表水污染监控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旨在建立废水污染源与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内在联系,用科学的方法为地表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的地表水水资源分布广泛且含量丰富,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目前,我国很多城镇的地表水污染严重。本文分析了城镇地表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城镇地表水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安徽省凤阳县的地表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凤阳县地表水源的水质等级为Ⅲ级和Ⅳ级,其中95%为Ⅲ级水,水质质量状况较好;影响水质级别的主要指标为氨氮和总磷.所以保护该地区地表水资源不受进一步污染和合理施用化肥以改善水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04年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因子和影响地表水水质的因素分别与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04年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因子和影响地表水水质的因素分别与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云南昭通市地表水质污染程度,对其8个区县分别进行了布点采样,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这些地区的水质情况加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水样中总氮浓度超过V类标准的占56%,总磷浓度超过V类标准的占13.8%,昭通市地表水受到总氮(主要为硝态氮)污染非常严重,总磷污染则相对较轻。说明该市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8.
陈金泉 《环境科技》2004,17(2):36-37
从地表水质现状出发,寻求有利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区域开发规划布局与水质目标管理的科学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为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善地表水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年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199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年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20年的地表水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恶化,加速恶化和逐渐改善3个阶段,1996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2)水质变化主要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与水文气象因素相关性较小;93)农牧业,生活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4)农牧业,生活污染的迅速上升趋势受到遏制,工业污染持续减少,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呈跳跃式大幅度增长,是水质恶化趋势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5)上海市的高度城市化进程在1996年后已转变为地表水水质改善的积极动力和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十一五"江苏省地面水域水质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地表水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河流水质呈现较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主要湖库氮、磷污染较为突出,湖库富营养化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质污染总体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地表水质呈现一定的区域流域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水质污染也相对较重。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由于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防治力度,江苏省地面水域水质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南运河沧州段水系主要干支流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水质指标主成分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南运河沧州段地表水污染较重,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水质为Ⅳ类~劣Ⅴ类,标准指数最高的指标为TN、COD和NH3-N;其次为CODMn、BOD5、TP和F-,其它指标均满足地表Ⅴ类标准要求;水质由一个主成分为组成,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和农业污染。通过分析诊断南运河污染成因,从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角度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人类活动和流域生态水文过程(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的影响,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通过1983~1999年对东辽河流域地表水质分析及历年来水文和社会经济资料整理,建立流域地表水污染重心模型,探讨了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活动演化的影响,东辽河流域地表水污染重心位置有逐渐向上游方向迁移的趋势受自然条件的季节变化和农业季节性开发活动的影响,东辽河流域污染重心的季节变化较之年际变化更为剧烈,从全年变化趋势看,污染重心有向流域上游迁移的趋势.从流域管理的角度看,东辽河流域在治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同时,还要从全流域的角度出发,加强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我国枯水期地表水水质的空间分布规律,识别其空间格局,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枯水期(2021年1—2月)地表水监测断面的融合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同),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聚类和热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①我国枯水期地表水水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西部和中部地区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和Ⅱ类为主、东部和东北地区以Ⅲ类和Ⅳ类水体为主的非对称分布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的正向高聚集格局,并被高/低聚类和热点分析中不显著断面所在的长条状区域分界线(即福建省中部—江西省北部—湖北省—陕西省),粗略地划分为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两大区域. ②以水质优Ⅲ比率0.9为标准形成的分界线位置与污染区域划分界线基本一致,证明了我国枯水期地表水污染区域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③重污染区水质污染程度在统计学上显著(双样本T检验中P<0.05)高于轻污染区,两大区域内的断面水质指标相关性(分别为0.83和0.47)均高于两大区域间的断面水质指标相关性(0.45). 研究显示,我国枯水期地表水水质具有显著的高聚集特征,且这种聚集特征与我国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和污染物的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地表径流源区水质特征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立青  单保庆  赵建伟  郭树刚  高勇 《环境科学》2012,33(10):3397-3403
2010年通过对山地城市重庆江北城区10个地表源区5次地表径流过程水样的采集与分析,研究城区地表径流水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地表径流污染源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山地城市重庆地表径流污染过程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降雨强度影响地表径流水质的变化,地表径流水质的波动同雨强的变化呈同步趋势,雨强增加,污染物浓度下降,表现出水质变化的随机性.山地城市重庆地表径流COD、TP与TSS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悬浮物是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而且是有机物质和磷素的载体.有机物质与磷素主要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而氮素以溶解态的氨和硝酸盐为主.山地城市地表径流水质TSS、COD、TN、TP和NH4+-N在各个源区的差异显著,商业区和城市交通主干道TSS、COD和TP的浓度最高,其次为城市支路、居民区道路、停车场和屋顶.不透水地表功能、交通流量、人流量和卫生管理是影响地表径流水质的主要因素.城市商业区、交通干道和人流量高的居民区道路是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关键源区.  相似文献   

15.
白石水库水质污染指标的监测结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说明了白石水库的水质现状,通过对影响白石水库水质的污染源调查及其分析,确定了入库河流—大凌河和凉水河及以水土流失为主的非点源是造成水库水质污染的原因,结合朝阳、北票城市污水排放状况和白石水库及大凌河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提出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削减入库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源降低污染排放负荷和开展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为主要措施的水库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洲河是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重要河流之一。为了解黄洲河水质特征,基于8个样点、7个监测指标、12个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流水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黄洲河TN超标较严重,TP潜在超标性强。遗产地核心区地表水未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缓冲区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丰水期水质最差,枯水期水质最优。丰水期主控因素为TP、NTU和NH3-N;平水期主控因素为CODMn、Chl-a和DO;枯水期主控因素为NH3-N。流域内主要污染形式为农业面源污染;上游和中游缓冲区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散养畜禽排泄物排放污染造成了黄洲河泉眼(Y1)、支流交汇点(Y2)点重污染的现状,而且污染会随河流运移,进入自然遗产地核心区。  相似文献   

17.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水源之一.通过对官厅水库上游区域代表性地表水和沉积物的氮磷含量调查,以及对两个典型地块进行了模拟地表径流的降雨试验,研究了官厅水库上游区域面源型氮磷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官厅水库上游区域大部分的地表水中氮/磷浓度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地表水V类水标准限值,地表径...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介绍了我国地表水的分类,评价方法,并以某水库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运用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平原河网地区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工作的实践出发 ,针对复杂的水文、水质条件 ,探讨平原河网地区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工作方法和实现区划目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定西市水资源贫乏,人均年占有量600多立方米,水资源的保护则显得更为重要.结合近五年定西市地表水质断面例行监测结果,选取污染相对严重的总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定西区域地表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预测热点污染物总氮浓度未来三年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以及定西市水污染成因分析,对定西区域内地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