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为实现烟气中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某热电厂燃煤锅炉采用低氮燃烧运行方式。通过试验研究,对SCR脱硝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超低排放改造脱硝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为热电厂燃煤锅炉优化运行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有超低排放技术的适用范围相对受限,对于燃用高硫高灰劣质燃煤的电站锅炉实现超低排放至今未见报道。贵州习水二郎电厂燃用的是当地出产的高硫高灰劣质煤。为了攻克二郎电厂烟气治理面临的技术难题,远达环保为二郎电厂量身打造了超低排放技术方案。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我国现有技术已经能够满足高硫高灰劣质燃煤电站锅炉的超低排放需求,这为我国全面实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比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艺和传统燃煤电厂烟气治理工艺的差异,并针对广州市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特点,提出了超低排放技术中脱硝、脱硫和除尘过程应关注的关键控制参数,为企业进行日常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站排放烟气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低,实现超低排放对大气污染物控制系统的设计有较高要求。通过燃煤电站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分析,确定燃煤电站超低排放控制技术范围,通过烟尘、SO_2、NO_x的超低排放控制技术间的关联性分析,绘制技术图谱,提出一种燃煤电站超低排放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并针对某机组进行案例分析,为燃煤电站超低排放控制技术设计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和图谱参考。  相似文献   

5.
燃煤电厂实施烟气超低排放后,使得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排放浓度大幅下降。本文将依照现有理论,重点剖析超低排放基本技术,探讨技术路线。提出燃煤电厂落实超低排放工作后,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实现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实施超低排放是中国燃煤电站绿色火电的大方向,煤电进入超低排放阶段,实施超低排放标准对电厂的污染物治理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为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落实超低排放可行措施,使SO2和NOx 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本文根据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实际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遇到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的问题,针对煤粉锅炉燃用高灰分、高硫分、热值低的煤质情况,介绍了大气污染物脱硫和脱硝的超净排放工艺方案,指出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双循环技术;锅炉低氮燃烧技术+SCR脱硝工艺技术(3+1层),可以满足山西省超低排放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7.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对汞的脱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烟气中汞污染的控制是目前重要的环保课题之一,燃煤电厂利用现有的脱硝、脱硫、除尘设备去除汞,文章分析燃煤电厂烟气净化设备超低排放改造后汞的排放水平,说明现有废气处理设施超低排放改造,既能有效降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也有利于汞的去除,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后汞的排放浓度远低于现行0.03 mg/m3的限值;通过分析燃煤电厂现有烟气净化设备对汞的协同去除效果和脱除汞的原理,提出了未来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单一的脱硫、脱硝、除尘控制技术已逐步向多种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转变。针对超低排放背景下单一烟气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燃煤电厂"烟气处理岛"的概念,探讨了燃煤电厂"烟气处理岛"的研究内容,对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系统建设和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国内外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的现状,基于燃煤电站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物性之间的相似性及燃煤电站超低排放系统的先进性,提出了分别以循环流化床法脱硫和高效协同型湿法脱硫技术为核心的垃圾焚烧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技术路线,并分析了2种技术路线的初投资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2种技术路线的初投资相当,约为1.37万元/t,但以湿法脱硫为核心的技术运行费用较高,日运行成本约为16.46元/t;采用环保电价补贴政策时,2种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路线超过政策发电量部分的发电收入分别可以在3a和7a内弥补超低排放改造及运行带来的资金支出.  相似文献   

10.
环境技术验证评价是新环境技术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烟气超低排放是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控制的发展趋势。开展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验证评价研究是环境技术验证评价在行业精细化应用的创新。在分析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构建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验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验证评价指标获取方法、测试周期和样本量、采样频率、指标评价方法。以超低排放组合技术"SCR脱硝+干式电除尘+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湿式电除尘"为例进行应用验证,该技术利益相关方认为验证结果能够客观、科学、公正、有效地反映该技术的技术、经济、环境影响、维护管理等指标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1.
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以自行开发建立的超低排放高湿废气中总颗粒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的直接冷凝采样系统及监测方法,应用于3台北京市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监测.分析和评估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排气中颗粒物及其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与组成特征,探究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和可凝聚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及其水溶性离子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超低排放燃煤锅炉FPM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介于1.04~1.11mg·m-3之间,TPM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介于3.82~8.69mg·m-3之间,均满足国家超低排放颗粒物限值要求(10mg·m-3),燃煤电厂TPM排放浓度超过了北京市颗粒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5 mg·m-3).燃煤供暖锅炉C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分别为3.05mg·m-3和1.30mg·m-3,显著低于燃煤电厂,与燃煤电厂的负荷和烟温较高有关;燃煤电厂锅炉C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浓度分别是燃煤供暖锅炉的2.2~2.4倍和1.7~2.2倍.燃气电厂T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分别为1.99mg·m-3和1.44mg·m-3,均明显低于燃煤锅炉.CPM是燃烧源排气中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在超低排放锅炉烟气中CPM对TPM的质量贡献显著增加,并随烟温的升高而增加,燃煤锅炉为72.6%~88.1%,燃气电厂为93.1%,且水溶性离子总量的66.1%~94.2%存在于CPM中.排气烟温显著影响颗粒物及其水溶性离子的赋存形态、脱除效率与排放水平.SO42-是燃煤锅炉颗粒物的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介于0.98~1.18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27.7%~49.6%,来源于烟气脱硫;F-是燃煤电厂颗粒物中又一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介于1.91~2.32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54.4%~56.1%,可能与燃料煤含氟量高有关;NH4+是燃气电厂颗粒物的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为0.92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64.2%,来源于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过程中的NH3逃逸,其排放浓度显著高于燃煤锅炉,可能与燃气电厂缺少其它净化设施的协同去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燃煤锅炉烟气是最大的人为汞排放源。通过对燃煤锅炉烟气汞分布及脱汞技术的分析,提出利用现有的烟气污染控制设备以提高汞的脱除效率,走复合式污染控制之路是目前我国经济技术上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重工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都开始使用燃煤锅炉,在燃煤锅炉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有毒气体,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大量的有毒气体飘散到空中,同时也会极大的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的火力发电站以及类似的大型设备常用燃煤锅炉设备,因此,如何解决燃煤锅炉的烟气是大型发电站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对燃煤锅炉的烟气治理策略和脱硫脱硝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参数了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组成以及危害,同时提出如何对燃煤锅炉的烟气进行整理,并且对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分析,为燃煤锅炉烟气的治理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同时也为我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炭在我国能源使用中的地位及燃煤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现状,详细叙述了国内,外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国内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实现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设备的国产化是尽快地研究开发适用于我国燃煤电厂锅炉和工业锅炉的经济可行的脱硫技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烟气脱硝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减少NO_x排放的方法,而燃煤锅炉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SCR)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就从催化剂设计、喷氨量控制、实际应用案例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燃煤锅炉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展开实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燃煤锅炉烟气中汞的排放状况以及存在形态,综述了燃煤电站烟气中汞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常规烟气污染控制装置对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能力,然后探讨了吸附法以及化学氧化法对汞的脱除效果;最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对燃煤汞排放控制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烟气脱硫方法,结合现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玉和泰煤矿燃煤锅炉为例浅谈锅炉烟气脱硫除尘技术,以期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燃煤电厂安全环保经济运行,从环保技术监督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50余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时代"的烟气处理设施(包括除尘设施、脱硫设施、脱硝设施和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并从设备运行维护方面和技术管理层面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燃煤电厂已迈入超低排放时代,超低排放改造中,管式换热器烟气冷却器的加装位置有干式电除尘入口和吸收塔入口两种选择。前者具有提高电除尘效率、协同脱除SO3等优势;后者具有投资费用少、运行费用低、积灰和磨损风险小、充分利用烟气余热等优势。本文通过分析已投运超低排放机组烟气冷却器实际运行情况,认为烟气冷却器的两种布置方案均可行,应结合具体工程的除尘效率需求、烟气冷却器可布置空间、脱除SO3需求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两种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针对嘉兴电厂#1、#2机组(2×330MW)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烟气冷却器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出方案二除尘效率低于方案一,但仍能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方案二投资费用和年运行费用分别比方案一低1817.99万元和470.16万元。  相似文献   

20.
燃煤锅炉在工业生产当中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燃煤量增加,锅炉烟气排放量显著增加。烟气当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在全面提倡低碳环保的当下,加强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是必然需要。文章围绕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探究相关治理技术的应用,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予以改进完善,减少经济损失,有着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