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昕  贺克斌  张强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1022-1028
随着中国能源消耗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国际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国际贸易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却鲜见系统研究.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采用基于技术的、自下而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探讨了中美贸易隐含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 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顺差较大且商品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造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着较大的污染物排放逆差. 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的SO2、NOx和PM2.5的排放逆差分别为174.26×104、131.15×104和46.88×104t. 有行业针对性的污染物减排措施可以降低中美贸易隐含的污染物排放量;1997—2007年污染物燃烧排放因子和非燃烧直接排放强度的下降就可使出口贸易隐含的SO2和PM2.5排放量降低96.41%和226.26%. 占出口份额最高的机械类制造品的SO2、NOx和PM2.5排放强度分别为72.63、58.38和20.74t/108元,低于所有出口商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平均值, 中国应加强这种高附加值、低污染物排放的商品出口.   相似文献   

2.
花瑞祥  蓝艳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9):2210-2218
为识别和量化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基于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贸易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数据,核算了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环境成本,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索了影响环境成本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①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期间,中国在工业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固体废物的排放上存在污染逆差,分别为3 600×108 m3、3.8×104 t、19.7×104 t和9.8×104 t;但在工业废水和粉尘的排放上存在顺差,分别为5 400×104和1.1×104 t.②重度污染产业贸易均呈污染顺差,中度污染产业贸易的污染逆差最大,轻度污染产业贸易呈现较小的污染顺差.③中国与东盟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造成污染顺差,而与中高收入国家的贸易则实现了污染逆差.④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进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化率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说明我国从东盟发达的工业国进口了含大量环境成本的工业品,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出口额,表明我国向欠发达国家出口了大量的初级工业品.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减少重度污染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优化出口结构,避免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3.
毛显强  汤维  胡涛  周宇 《环境保护》2007,(15):29-30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况,这为国家和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招致欧美等国对我国的贸易设限和制裁.政府和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冲破现有国际贸易壁垒,发挥比较优势、扩大经济收益.在现有的"奖出限入"政策导向下,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由于我国的优势出口产品中,"两高一资"产品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在贸易价值量的庞大顺差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环境逆差".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系统分析了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特点。提出中国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处理资源与发展的关系 ,并认为关键是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资源供需体系。总结了中国跨世纪面临的资源四大挑战与存在的五大问题 ,概括了我国资源与发展的若干规律 ,首次提出中国存在资源国际贸易逆差 ,中国国际贸易的顺差是依靠资源国际贸易的逆差、牺牲紧缺资源而换取的。因此 ,中国应该实行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并提出了该战略的核心思想及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着巨大的动力,但快速的贸易发展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初步研究表明,我国贸易价值量顺差但资源环境却在产生“逆差”。对此,应充分把握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难得机遇,以制定绿色贸易政策为切入点,以绿色贸易措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以绿色贸易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6.
对外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以平均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2006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77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4.5%,贸易顺差达到1500亿美元.世贸组织认为,到2007年底,中国外贸总额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盟的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目前我国每年对外贸易顺差超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1.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同时,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2003年已超过500亿美元,2006年达到613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引资大国.  相似文献   

7.
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价值量取得巨大顺差,但其背后却孕育着巨大的资源环境逆差。本文通过建立贸易的环境核算方法,运用我国"能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及CGE模型分析了2002、2005、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进出口产品虚拟污染物进行定量核算,衡量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入世十年来,我国净出口产品虚拟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净出口产品虚拟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超过30%;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在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在未来20年仍将处于巨大的贸易环境逆差之中。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贸易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对外贸易价值是顺差但资源环境却在产生“逆差”,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环境效率低,出口总量快速增长,是造成我国对外贸易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应高度关注目前贸易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以环保手段绿化贸易增长,运用贸易手段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环保目标的实现。为此,国家环保总局WTO专家组研究建议,在贸易环节设计环境保护“阀门”,却以环保手段绿化贸易增长,贸易手段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并促进环保目标的实现。本专栏刊载的5篇报告为专家组研究设计的运用贸易手段促进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世界环境》2009,(2):44-46
2月20日-22日,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中国,受到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讨论了经济、安全以及环保等领域的问题。紧凑的40小时访华日程里,希拉里专程参观了北京市太阳宫燃气热电厂,强调中美应当在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上展开合作。希拉里显然是“有备而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足了功课”,这就不能不提到她出访亚洲四国之前在总部位于纽约的美国亚洲协会发表的演讲。从她的演讲中,我们依稀看到了2月初发布的《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的影子。为什么《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会对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产生背景和过程如何?去年12月底,《世界环境》警杂志总编贾峰对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的采访或许能解答读者的疑问。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这主要归功于农业对外贸易长期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的出口战略.2003年之前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基本上为顺差,尤其是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如粮食、水果等.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2005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到2006年前三季度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增长45%.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贸易政策,造成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结构是: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粮食、水果等产品等)为贸易顺差,而劳动密集型产品(蔬菜、食糖等园艺产品)为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1.
环境执法作为强有力的法制手段,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特别是促进依法管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的环境行政执法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中美环境执法制度的比较入手,分析中美两国环境执法制度的差异,总锆美国环境执法的经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美环境法治交流项目背景由美国律师协会筹资,并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共同负责实施的中美环境法治交流项目,旨在通过为中国环保领域的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骨干提供赴美国实习的机会,使其对美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工具和技巧,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促进中美两国环保部门和机构的交流与联系,推动今后更广泛的合作。赴美实习期间,学员们增强了对美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环境技术产品与服务,是世贸组织谈判的热点之一,也是中美商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美国作为世界环境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环境产品的技术、研发、市场等多方面占有优势。分析中美环境技术产品贸易情况,有助于中国明确该类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避免贸易壁垒的影响。"十一五"以来,环境技术产业(中国称为"节能环保产业",本文统称"环境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4.
美对我清洁能源301调查案,凸显环境与贸易问题将是中美双方持久的战略性问题,并将长期困扰着中美双方在全球的经贸利益格局。美国需要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我国也需要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促进产业升级,预示着后危机时代中美关系将比较困难,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摩擦成为持久性问题。因此,建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制定长效的应对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研讨会、签字仪式暨公共宣传活动于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美国国务卿克里见证了6对新的绿色合作伙伴签署结对文件。正式加入绿色合作伙伴计划。绿色合作伙伴是中美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此次新结成的6对,7年来双方已结成42对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6.
沈晓悦 《环境保护》2007,(8A):36-38
行业贸易政策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具有重大长远的现实与潜在的环境影响。国家环保总局WTO专家组前瞻性地开展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典型行业,如纺织、钢铁、农业、电子、化工等行业对外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分析,以求辨析出我国贸易价值量顺差背后的资源环境逆差产生的行业领域,为有效地优化贸易结构、平衡贸易顺差和运用贸易手段促进环境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本专栏刊载的4篇报告是专家组针对纺织、农业、电子、化工等行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分析的初步报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从环境输出到生态修复——贸易的新功能和新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环保总局政研中心专家为主体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贸易技术专家组完成的《我国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初步研究》和《运用贸易手段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政策研究报告,提出了两点有意义的结论:一是我国贸易顺差很大,但在资源环境方面存在巨大"逆差";二是应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包括环境关税、市场准入准出、绿色投资等)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这些研究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那就是在当前发展阶段如何看待我国贸易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环境执法机构和有效的环境法执行机制,取得了很好效果。本文从立法、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中美环境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旨在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提出完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1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WTO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WTO多边谈判的又一个争论焦点。根据目前WTO协议原则,发达国家可也依据卫生、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提高对进口商品的限制,从而形成“绿色壁垒”,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面对“绿色壁垒”和国际市场对“绿色商品”的需求,我们应当加快发展我国的绿色产业,从而促进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中美两国政府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双边谈判达成协议,中国加入WTO的最大障碍已经扫清。作为WTO的成员国,关税壁垒将会逐渐下降,而…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环境保护局局长科斯特(Douglus M. Costle)率领的美国环境保护代表团于1980年2月访问我国,同以李超伯为团长的中国环境保护代表团进行了会谈,双方签定了《中美环境保护科技合作议定书》,议定书为中美在环境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确定了总的原则和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