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废水处理过程中较多地使用了高分子絮凝剂,笔者在文中就四类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简述,包括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并对各自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随后比较了这些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的优缺点。最后对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在未来的研发领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所特有的絮凝速度较快、用量较小以及不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分子有机物应用中具有绝对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人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有关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水处理方法,例如生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但絮凝沉降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质处理方法。随着水污染的增加,高效实用絮凝剂的研制成为关键。目前,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絮凝剂起着至关重用的作用。综述了各类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无机絮凝剂-纳米聚合硫酸铁(PFS).运用傅立叶-红外(FT-IR)、X-rav粉末衍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现代仪器对制得的纳米聚合硫酸铁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聚合硫酸铁的絮凝机理以及纳米聚合硫酸铁的分子形态;考察了制备影响因素.为了检测样品的絮凝性能,实验选用传统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作对比,分别对镇江段长江水样进行了絮凝烧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自的最佳絮凝条件下,纳米聚合硫酸铁的CODCr,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2.9%和90.3%,比传统的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和培养条件 ,同时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反应条件 ,反应机理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提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在水处理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具有传统絮凝剂和其他合成聚合物不具备的优点,现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概括了以淀粉、壳聚糖、木质素和植物胶为原料改性而成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概况,并对它们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使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的高分子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优良的絮凝性能和吸附性能.文章总结了聚丙烯酰胺阴离子化、阳离子化、单体共聚的常见改性方法.列举了其改性产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取得的良好效果.对聚丙烯酰胺改性研究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说明.表明:聚丙烯酰胺经过改性后可提高使用效果、拓宽使用范围、减少投药量等优点.最后对聚丙烯酰胺改性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改善现有絮凝剂性能和发展高品质絮凝剂是将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水处理絮凝剂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介绍了不同絮凝剂在各种水处理情况下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目前我国絮凝剂研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荆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本文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形成的因素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通过对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分析,提出应加强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选育的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寻找廉价的培养基,开发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
高Al13纳米聚合氯化铝的结构表征及混凝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lCl36H2O和Na2CO3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并采用SO42-/Ba2+沉淀-置换法分离提纯了其中的纳米Al13形态,应用27Al-NMR和XRD等现代实验技术对其中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27Al-NMR结果表明,分离提纯后样品中的Al13含量明显高于PAC,XRD结果表明,Al13的衍射峰出现在2q角为5~25之间;混凝烧杯实验表明,纳米级PAC较传统的混凝剂AlCl3、Al2(SO4)3和PAC具有更好的除浊、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混凝实验,比较了明矾、碱式氯化铝、聚合铝、聚铁以及硫酸铁5种混凝剂强化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并分析了pH对COD、总磷去除率的影响。铝系混凝剂处理效果好于铁系混凝剂。  相似文献   

13.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不同类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混凝机理、生产及应用,并指出了新型混凝剂的研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nm-SiO2和μm-SiO2体系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不同Al形态的混凝剂(AlCl3、Al13和Al30)进行混凝-超滤实验,考察不同pH值下SiO2去除率、出水余Al及混凝预处理对膜通量的影响,借助马尔文激光粒度仪、SEM、BET和AFM表征絮体性质及在超滤膜表面的分布和作用力.结果表明,nm-SiO2体系中SiO2去除率均低于μm-SiO2体系,在纳米颗粒物体系中投加混凝剂后膜通量从0.68分别提升至0.96(AlCl3)、0.86(Al13)和0.87(Al30),微米颗粒物体系中投加3种混凝剂后膜通量从0.79提升至0.80~0.84.微米级颗粒物是颗粒间的碰撞,纳米级颗粒物主要以团聚态的形式碰撞.低聚态铝(Ala)和颗粒物形成絮体的粒径均大于150μm,体系zeta电位为负与膜表面产生斥力;在中性条件下Al13与颗粒物形成絮体的强度因子远高于AlCl3和Al30,中聚态铝(Alb)将膜孔内部较小颗粒物堵塞形成的不可逆膜污染转移成膜孔表面的可逆膜污染;高聚态铝(Alc)具有较强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能力,无定形、不规则的团聚态小颗粒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较大絮体缓解膜污染.  相似文献   

15.
混凝剂的不同应用及控制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锡 《环境工程》1998,16(6):26-28
本文列举了4个工程实例,说明了混凝剂的不同用途及控制条件。指出了水处理中,依据不同的机理,合理选择凝剂及组织全混的重要性,同时确定对应的PH值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SDI作为RO膜污染的预测指数,选用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四种混凝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了二级出水经不同混凝剂混凝后上清液残留金属浓度、SDI随用量的变化关系,找出了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的各种混凝剂的用量范围及最佳用量,研究了残留金属浓度与SDI的关系。对RO膜污染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亚松 《环境工程》2011,29(4):23-25,45
从污水处理厂运行实践出发,研究了混凝剂对活性污泥活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对微生物的影响程度:PAC〉三价铝盐〉三价铁盐,混凝剂用于生化段除磷时,铁盐投加量宜小于20 mg/L,PAC、三价铝盐宜小于10 mg/L。反冲洗污水排入生化系统对微生物无直接的抑制作用,但造成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组分比例增加,北区厂V...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具有不同Fe(A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质量比的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PFC-PDMDAAC和PAC-PDMDAAC,并对夏季引黄水库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复合比例、投药量、pH值和投加方式对浊度、有机物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混凝过程中形成絮体的Zeta电位的变化分析了2种混凝剂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好于2种单独成分的复配使用;复合比例对PFC-PDMDAAC和PAC-PDMDAAC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影响较大,Fe(Al)/PDMDAAC质量比为4:1,投药量为4mg/L时混凝效果最好;与无机混凝剂相比,复合混凝剂的最佳pH值范围较广,可在5.0~8.0的pH值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2种混凝剂相比,PAC-PDMDAAC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较好,而PFC-PDMDAAC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聚硅铝系列絮凝剂 ,利用透射电镜 (TEM)和准弹性激光散射 (PCS)进行了粒径分布和结构表征 ,发现聚硅铝系絮凝剂具有与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不同的结构形态 ,聚硅硫酸铝 (PASS)聚集体之间的距离与颗粒直径成线性关系。通过对原水的混凝处理对比 ,发现聚硅铝絮凝剂在降低浊度、去除有机物和某些元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PASM和PASFⅢ对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去除效果最好 ,尤其是经PASFⅢ处理后水中残留铝的去除率为 1 5 .3 % ,解决了使用铝盐增高铝含量的难题。经济分析也表明聚硅铝系絮凝剂价格低廉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IPF混凝过程的定量计算模式(I):PCNM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处理过程IPF的混凝作用机理研究逐渐向半定量乃至定量化发展 .以典型IPF 颗粒物 水溶液体系的相互作用为例 ,对PCNM模式的应用从混凝剂的形态分布、投药量、pH以及其它影响因素加以研究讨论 .结果表明 ,经适当改进的PCNM能够较好地预测聚合铝的混凝特征 ,实验结果与模式预测值基本吻合 .对PCNM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亦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