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打假大家肯定会想到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大家是否发现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假”呢?我们是不是也该“打假”呢?请看本文。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健康》2008,(3):31-31
“玻璃娃娃”程健智,今年36岁,身高1.23米,体重30公斤。是全台湾最矮的计程车司机。 “请问,你为什么选择开计程车?”“你有正式驾驶执照吗?”“在营运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还要老婆生小孩吗?”……面对记者提出的众多甚至有些”残忍”的问题,程健智微笑着一一作答。  相似文献   

3.
《上海安全生产》2013,(4):54-55
此“接头”非彼“接头” 接头六班?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搞地下工作么,还需要接头.而且是一个班的人都接头?看来您谍战剧看多了,此”接头”非彼“接头”,目的不是交换情报,而是为了让敷设好后的电缆线路畅通。  相似文献   

4.
一下子我们两人就冲到了检票口.顾不上喘口气.掏出票递给检票员.这位美女检票员接过票看了下,很有礼貌地微笑说:“对不起,这趟列车刚刚开出。”这时是12点55分,“娘啊,今天这车咋就这么准时?”  相似文献   

5.
每个单位的每次安全大检查总要查出一些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笔者在感叹安全大检查取得的这些成绩时又不免有些自诘:短时间内查出的这些安全隐患,总不至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吧?结合本单位的一些具体情况,我认为,安全检查不仅要大检查更要打破常规,使安全检查一直处于“保鲜保质”状态。要使安全检查随时处于“保鲜”保质状态,就应该把安全检查“回头看”纳入日常工作,不仅要“回头看”,更要“随时看”。  相似文献   

6.
文化之旅     
《现代职业安全》2006,(5):79-79
什么样的画看了会让人意会、捧腹、回味、深思?看过画的人都会首推漫画,因为其诙谐幽默。那么,“幽默”究竟是什么呢?“幽默”是个大题目,也是个老题目了,从柏拉图时就谈论,直到如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方成先生在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本期,我们特意请方老做客“名人坊”,与大家面对面,共同分享其幽默、健康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厂门口换上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瘸走路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但新门卫的脚为何瘸?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江南  木子 《劳动保护》2008,(9):72-73
雇主在雇工劳动后请雇工们喝酒吃饭,谁知竟引起祸端,酒后一雇工溺水死亡,雇主和共同饮酒同行的其他雇工对该雇工的酒后溺水死亡有责任吗?法院终审判决雇主和共同饮酒者对该雇工的酒后溺水死亡承担“不作为侵权”责任。请看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一起“不作为侵权”案。  相似文献   

9.
秘密     
秘密朱恒亮“这台新床子谁上?”没人应,车间主任又嚷了一声。会场上依然异常静谧,只听到那架老式三五钟摆锤的嘀哒声。“我!”洪钟般一声,在室内回荡。“好,就王山。”生产厂长一锤定音。第二天,在众目睽睽之下,看了半夜《机床使用说明书》看红了眼的王山,摸了摸...  相似文献   

10.
的哥的艳福     
王胜良是浙江排岭镇的一名的哥,今年二十八岁,还没有交上女朋友。何故?就因为他是一个好人,任何时候都不起坏心眼。曾有同事好心奉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你就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吧!要不然哪个女的肯跟你呀?”王胜良听后生气地说:“如果是那样,我宁愿一辈子打光棍。”  相似文献   

11.
的哥的艳福     
王胜良是浙江排岭镇的一名的哥,今年二十八岁,还没有交上女朋友。何故?就因为他是一个好人,任何时候都不起坏心眼。曾有同事好心奉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你就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吧!要不然哪个女的肯跟你呀?”王胜良听后生气地说:“如果是那样,我宁愿一辈子打光棍。”  相似文献   

12.
生死瞬间     
安心 《安全与健康》2009,(10):50-50
厂未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来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有点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新门卫的脚为何跛?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对安全生产普遍都很重视,各单位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这是好事。但是,其中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比如检查方式是否妥当?检查的效果到底如何?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各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声势浩大的“大检查”,但事故上升的势头并未遏止。究其原因,一是检查人员未到基层之前,已将有关事项告知被检查单位。从表面上看,这种“预约式”检查可使基层单位借“风”自我整改和完善.似乎有利于改进工作,但这整改和完善往往是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不但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还导致了基层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时松时紧”和“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个令人心悸的统计:因过劳而处于严重“次健康”状态的,大都是年轻的白领族什么叫“过劳”?辞典上找不到解释,仅从字面上看,简略而又较为准确的解释无非就是过度劳累。按理,在我们国家如今随着各个领域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自从每周双休制的实施,在广大劳动者中是不致于会发生“过劳”这一问题的。然而事实恰恰并非如此。据前不久一项来自劳动保障和卫生部门以及对外劳务服务部门的调查统计,近几年在国内部分城市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中,“过劳”这一以往几乎不存在的问题却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而由于“过劳”导致各种病症如…  相似文献   

15.
无名司机     
那年,我十五岁。离家的前夜,母亲对我说:“到了城里,一定要找到你父亲干活的工地,看看他能帮你找到啥事儿。”我说:“妈,这个暑假我会好好干活儿,挣些钱交学费的。”母亲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看我,笑笑说:“我儿有志气。”  相似文献   

16.
施倚 《劳动保护》2008,(12):111-111
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两个词,就是“隐患”与“缺陷”,请问这两个词有哪些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老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提供光明。如此一来,别人也就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了他人。”  相似文献   

18.
矿泉水瓶能不能灌开水?保鲜膜包裹着的东西能不能在微波炉里加热?哪种塑料制品可放进微波炉里加热? 对于塑料制品的使用,人们存在许多疑问,也存在许多误区,错误的使用方法,会损害健康。不过,识别的方法也很简单。每个塑料容器身上都有一个小小的“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标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标有数字1-7。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到中石化山东胜利油田下属企业某基层队采访,迎面碰到40岁出头的工人技师李卫林,我乐呵呵地打招呼说:“早就知道你技术上是把好手,有好几项技术发明,怎么没参加技术比武呢?”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报告及其他相关报道中.“不慎”二字屡见不鲜.“不慎”似乎成为了伤亡事故发生的合理解释。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不管是“想不到”也好.“没想到”也罢.最终发生“不慎”事故的根源.往往是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所致。所谓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安全的重要性、可靠性、可行性以及预见性的认识和看法。那么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