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人口、交通和环境的日益恶化,有限的地上空间资源即使过度开发也不堪重负,使得人们转而求诸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地铁因其安全、准时、高效等特点成为解决地上交通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成为目前地下空间应用的重要领域.地铁自问世以来,其安全问题一直如影随形、备受瞩目,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基于效率的降低成本与基于安全的加大投入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分歧.依托安全经济学和投入产出理论提出安全效率的概念界定及表达框架,并选取地铁楼梯进行案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和可计量性.该量化模型的提出有助于在同时考虑安全与效率时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指导项目安全投入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大客流运输任务.然而地铁作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其社会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十分巨大.地铁隧道基本处于地下相对密闭空间,运行的列车内聚集着密集的人群,通风和疏散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其突出的弱点.在国际上,地铁火灾事故屡见不鲜,是各国安全防范的重点,如2003年的韩国大邱地铁列车火灾,和1995年的阿塞拜疆巴库地铁隧道火灾,伤亡人数均超过300人.  相似文献   

3.
地铁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小娜  马东辉  郭小东 《安全》2006,27(6):25-26
地铁一般都处在地下或高架桥的半封闭空间里,具有隐蔽性、封锁性、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等特点,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处置不当将产生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作者在从事建设部项目"城市地铁系统反恐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研究中,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典型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便为该指南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或降低连通型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对车站疏散带来不利影响,基于地铁车站现场调研数据,利用仿真软件模拟了某连通型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前后车站的疏散过程,分析了该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对既有地铁车站疏散能力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下空间与车站之间的防火卷帘不落下时,商业开发虽然对站台层的疏散无影响,但会增加与地下空间相邻2个出口的疏散人数,导致2个出口产生拥堵,增加了疏散时间;车站和商场可以通过工作人员或利用广播引导乘客向各出口均匀疏散的手段来降低商业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以评估连通型空间开发对车站疏散能力的影响,为此类商业开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人口高速聚集给城市交通造成巨大压力。许多城市积极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的开挖,一般多采用盾构法施工和矿山法施工。但据相关资料显示,无论采用哪种施工法施工,在北京、杭州、沈阳、广州、深圳等地铁施工中都发生过诸多事故。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法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辨识地铁空间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构建了一种基于PageRank算法的地铁空间疫情传播风险模型.通过划分地铁空间与乘客行为样态,以乘客通行行为触点为节点,以乘客行为为边,构建了地铁空间乘客行为轨迹网络;分析初始时刻乘客运动到某空间节点(行为触点)的概率,通过迭代法计算概率的收敛值,即为该空间节点的PageRank值;通过各空间节点PageRank值的排序,划分地铁空间疫情传播风险等级.以汉口火车站地铁站为例进行疫情传播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楼梯、扶梯、站台换乘等空间节点的疫情传染风险较高,站台等待、购票等空间节点的疫情传染风险一般,入站厅、出站厅、安检口、检票口等空间节点的疫情传染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地铁的不断发展,地铁线路客流量不断攀升,线路负荷强度不断增大,加大了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大客流下地铁乘客的应急疏散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地铁站点大多属于地下受限空间,客流大、人员集中,一旦遇到突发的事故,如果处理不及时,在客流疏散过程中极易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因此要避免地铁事故导致的重大伤亡,既要全力以赴杜绝大客流等风险因素的发生,又要防患于未然,全力提升地铁事故中乘客应急疏散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安全》2007,28(3):65
该项目属暖通空调领域,适用于暗挖工法施工的地铁及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通风空调系统,主要研究了适用于暗挖工法施工的地下车站的新型通风空调系统的形式、构成、运行模式及控制方式.项目在世界地铁领域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在暗挖工法施工的地下车站中采用满足地铁特色需求的新型“空气-水“通风空调系统.新系统由车站全新风系统、小新风系统、空调末端装置、空调水系统、排烟系统、车站隧道通风系统、排烟系统和冷凝水蒸发冷却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地铁,地铁日益成为市民首选的公交工具.然而地铁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由于它是一个地下密闭轨道,通风管道系统比较脆弱,很容易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地铁还是大城市中陌生人聚集最多的场所,由于客流量巨大,司乘人员很难对每一个进入地铁的人进行检查,不法分子可以比较容易地混入.  相似文献   

10.
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网络优化计算方法建立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的模型,结合南京地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疏散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站台实地火灾演练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验证了疏散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的建立为地铁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了参考,也为地铁防火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模型与地铁火灾数值模拟相结合可以评估地铁火灾疏散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施工对周围管线的影响已成为地铁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对周围邻近管线的变形影响规律,并据此对管线进行合理保护是地铁等隧道建设中面临的普遍任务。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研究背景,通过FLAC数值模拟,得到了多种工况下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垂直于地铁线路的管线变形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地铁盾构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小是不一样的,管线的沉降最大值处均位于隧道轴线正上方,且随着管隧距离的缩短,管线沉降最大值不断增大,因隧道盾构施工而对管线的变形影响范围逐渐减小,沉降曲线的沉降槽宽度逐渐减小;管线在距隧道轴线±1.6倍洞径范围内随管隧距离的减小沉降值逐渐增大,反之,其变形减小;随着土仓压力的增大,地下管线的变形越来越小,甚至可能产生向上隆起。工程实践表明,预测结果和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深埋地铁防排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深埋敷设减少了对路面交通、高层建筑的影响,减少了房屋拆迁量,改善区间施工条件,但同时也对地铁站点的通风、排烟设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广州市地铁6号线线路深埋敷设条件,对多层结构深埋车站的通风排烟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采用火灾动力学模型分别对深埋车站站台火灾、列车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验证了防排烟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深埋车站排烟系统的设计方案可以在扶梯开口处形成至少1.5m/s的向下流速;发生站台行李火灾和车站列车火灾时,排烟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烟气不向站厅蔓延,确保火灾时的站台层以上区域为无烟区和安全区;疏散楼梯间可保持微正压和无烟气进入;深埋车站排烟系统可以保证火灾时的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大于6分钟。文章结论可为国内外类似深埋车站排烟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地铁建设发展迅猛,安全隐患、事故的出现和发生屡见不鲜。本文从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出发,结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分析、总结西安建立地铁工程安全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原则以及建立的着重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旨在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去认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应如何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得到落实,使西安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地铁施工行为的安全培训效果,利用现场照片,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知识可视化机制。通过整理安全标准等显性安全知识,对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并利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和语句相似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显化现场照片中包含的施工工人隐性不安全行为知识。设计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可视化系统,采集和存储显化的行为风险照片。将此系统应用于以起重吊装类不安全行为"起重吊装过程中,施工工人进入危险区域"的显化研究。算例结果表明:通过相似度计算对比,包含JHA确定的影响因素的照片描述,能有效匹配所反映的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开通或正在进行地铁工程的建设和规划,地铁将在这些城市公共交通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国内外地铁建设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工作是地铁工程建设的保证,本文结合沈阳地铁工程建设,对安全管理体系、机制和责任进行探讨,有关管理经验可供同类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铁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其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了解和掌握乘客在地铁突发事件下的疏散行为特征,是地铁运营企业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案,合理快速的组织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利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南方某城市地铁两个车站的乘客在突发事件下的疏散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香港地铁在气象灾害防范及制定热带气旋、雷电、大雾、高温应急处理预案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应开展气象灾害防范设计、进行灾害辨识及风险评估、建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和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8.
李炳华  朱霁平  彭晨  刘力 《火灾科学》2008,17(4):233-237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发展,复杂多层地铁站台形式的出现导致地铁车站火灾发生时底层站台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常超出现有规范.提出调度列车疏散站台人员的方式,论证了地铁列车辅助站台人员安全疏散措施的可行性,给出了列车发车间隔、列车运行速度、站间距离等因素对疏散所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车间隔是决定列车疏散所需时间的主要因素.研究工作可以为同类地铁站台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下沉式地铁车辆段环境噪声问题,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下沉式地铁车辆段环境噪声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噪声是下沉式地铁车辆段主要噪声源,其次为列车噪声;办公区域噪声强度超出标准限值3~5 dB(A),其中1 000 Hz左右中频段噪声带给人的烦恼度最高;检修库内存在严重低频噪声,尽管各测点均未超过标准限值,但由于风机长期24 h运行,仍会引起员工不舒适感;上盖司机公寓内二次结构噪声强度不满足环境标准限值要求,对公寓居民睡眠产生不良影响;结构振动噪声具有明显的低频特征,主要对16~250 Hz起作用,其中250 Hz频段超标最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线路的风险传导规律和耦合关系,构建基于随机Petri网的同构马尔科夫链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模式中线路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各线路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模式对整个系统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该模型可从数学上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之间的传导规律和耦合关系,找出影响整个应急指挥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最终提高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