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银盐法测定地面水中痕量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砷是地壳表层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有毒致癌的非金属元素。砷在淡水中的平均含量为1.5~2.0ppb,在海水中的浓度为0.15~6.0ppb。地面水中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砷矿、制革、染料、有色冶金和农药废水。当饮水中砷浓度为0.3~1毫克/升,长期进入体内时,可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口服三氧化二砷的中毒剂量为5~50毫克,致死剂量为100毫克。  相似文献   

2.
砷(Arsenic)的化合物,通常因在海水中pH、Eh的不同,存在的价态不同,因而毒性的强弱也不同。砷的毒性次序是:砷化氢(AsH_3)>亚砷酸盐(AsO_3~(3-))>氧化砷(As_2O_3)>砷酸盐(AsO_4~(3-))>砷酸(H_3AsO_4)。一般认为三价砷能与硫氢基(-SH)结合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而五价砷对(-SH)基没有这种亲和性,因此三价砷的毒性作用是  相似文献   

3.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自然界较常见的砷为三价或五价,三价砷有强毒性,五价砷毒性较弱.先进行前期处理将三价砷氧化为五价,以备下一步砷的去除.为此,试验用纯氧、双氧水使用2种氧化剂,将三价砷氧化成五价并比较不同温度、酸碱环境、氧化剂浓度、是否添加催化剂铜等参数.发现碱性环境较酸性环境有利砷的氧化,双氧水氧化效果比纯氧好,可能是它的反应活化能远小于纯氧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地表水几乎都含有痕量砷(10ppb)。饮用高砷水而危害人体健康的报道已不鲜见。工农业的大量应用砷,如上海估计每年三废中砷的总排放量不少于1000吨,产生了大量含砷废水,导致砷对环境的污染。砷和砷化合物大多具强毒性,且又是一种致癌物质,因此,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1968年的环境污染报告中把砷排在首位。砷中毒主要是通过饮水及食物而形成的。因此,研究水和废水中砷的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砷的化学形态不同,在环境中的毒性、分布、生物效应亦不相同,因而砷的形态分析在环境监测治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陆地水中溶解态砷的含量通常在以下,常以砷(三价)、砷(五价)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其化合物均有毒性,三价化合物比五价化合物毒性强,多以砷酸盐状态存在.在环境管理中,砷是第一类污染物,环保部门地表水监测也只测总砷,而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可以测定地表水中不同价态的无机砷.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可以选择性地将As3 用硼氢化钾溶液还原成砷化氢,从而将两种价态砷得以有效分离,用原子荧光法测定.As5 在加入还原剂后被还原成As3 ,然后用相同方法测出总砷量,差减去As3 量得到As5 量.此方法灵敏度高,精度好,适用于地表水大量水样中不同价态的砷分析.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Cd在不同水产品中的含量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5月~10月,对上海市场水产品中的Cd残留进行了调查,分析了Cd残留的分布趋势,并引用水产品卫生质量标准对水产品中的Cd残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淡水产品中Cd残留量的情况良好,97%的产品低于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而海水产品的Cd污染水平要比淡水产品高。海水产品Cd污染水平较高,主要是由于头足类产品和海水贝类中的扇贝、贻贝Cd含量比较高。在生物体科间Cd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甲壳类动物中蟹对Cd的富集要强于虾;海水贝类中扇贝、贻贝和红螺超标比较严重,而缢蛏和蛤类Cd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在淡水贝中Cd含量河蚬要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在检测的所有鱼类样品中未发现有对Cd特别富集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态的砷水生生物基准探讨及在辽河流域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毒元素砷在我国各流域分布广泛,主要包括三价和五价两种价态,其毒性差别很大,目前我国缺乏本土的砷水质基准研究,而国外的砷水质基准多以总砷表示,科学性有待商榷.因此,本文分别搜集了三价砷、五价砷和总砷对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共获得三价砷12属12种,五价砷18种23属,以及总砷25属29种的合格数据.利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物种敏感度排序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三价砷的急性和慢性基准阈值分别为84.26μg·L-1和56.55μg·L-1,五价砷的急性和慢性基准阈值分别为1171μg·L-1和633.3μg·L-1,总砷的急性和慢性基准阈值分别为264.4μg·L-1和150.7μg·L-1;总砷的基准阈值与美国现行砷基准值相当,而五价砷基准阈值与三价砷基准阈值体现出数量级的差异,因此,需要分价态考虑砷基准的制定.基于推算的砷基准阈值,用商值法评价了辽河流域枯水期总砷暴露的生态风险.检测结果表明,辽河的总砷暴露浓度范围在2.6~82.4μg·L-1之间,全部位点均无风险,但西辽河段上游支流两点位的砷浓度分别超出三价砷慢性基准阈值的1.20和1.45倍,表明可能存在潜在的砷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8.
运用涂铁砂粒进行分散式饮水除砷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涛  罗启芳 《环境科学》2001,22(3):25-29
采用铁盐处理普通河砂研制成涂铁砂粒(IOCS),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观察其分散式饮水除砷效果,并选取地砷病现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IOCS性质较为稳定,扫描电镜下可见铁氧化物呈片状分散的覆盖在砂粒表层;IOCS无需活化处理,其对砷的最大吸附发生在30min~60min;pH5~9时,五价砷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下降,三价砷的去除率变化不明显.IOCS对砷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方程;5次滤柱循环中,75g(50ml)的IOCS分别处理含砷1.0mg·L-1的水样408~426床(三价砷),390~412床(五价砷),用0.2 mol·L-1NaOH进行再生处理,砷回收率均在94%以上.充填IOCS 3.0kg的家庭用模拟装置处理含1.0mg·L-1的五价砷209L和198L,三价砷196L和185L,并在现场实验期间,连续处理含砷0.202~1.733mg·L-1的水样200L,对水质亦无不良影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IOCS均是适合于分散式饮水除砷的一种新型除砷剂.  相似文献   

9.
砷作为一种高毒物质早已众所周知,尤其是砷氧化物和一些盐类,对神经、心、肝、肾和消化道均有严重毒性。近年来发现,砷与癌症密切相关,尤其是饮水砷污染诱发癌症已引起环境学家和医学界关注。美国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护署毒理学家约瑟夫·布朗博士调查发现,当前饮用水砷污染程度远较预料的严重,饮水中砷含量达50ppb时,癌症患病率高达1%。严重威胁人类  相似文献   

10.
砷(As)及砷化物特别是As2O3和AsH3都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而它们又常随着废气、废渣释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对As的定量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测定As的方法有砷斑法、砷钼兰比色法、Ag(DDC)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冷原子荧光法、中子活化法等。这些方法有的属于半定量法,有的则需要大型仪器。 本文选择了比较简便,灵敏的恒电流库仑法,采用国产仪器,并以海带为样品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砷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元素,环境中的砷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砷的毒性与砷的赋存形态密切相关,而不同形态砷的毒性相差甚远。因此,砷的形态分析对于砷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研究及其健康风险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样品前处理是砷形态分析的基础,样品的保存和固体样品中砷形态提取方法尤为关键,但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一种统一而有效的方法。强提取剂能够保证较高的提取率,但可能会造成提取过程中样品中原有砷形态的改变;弱提取剂能够保证砷形态不被改变,但存在提取率不高的不足;优化选择提取剂和辅助提取过程以保证砷形态高提取率和高回收率是开展砷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研究的基础。该文综述了砷形态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进展,着重介绍了水溶液的保存条件以及不同砷形态的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总砷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的消解通常是用微波消解法、水浴消解法和电热板消解法,在这些消解方法中,可以采用不同酸进行消解。所以样品消解过程的不同对土壤中总砷含量的检测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从消解液的种类和加热方式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准确度方面,加热方式对砷的测定值影响不大,而消解液的选取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当消解液是HNO3+HF+HCLO4时,由于样品能完全消解进入溶液中,因此砷的含量测定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三价铁促进生物氧化锰稳定土壤砷的效果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三价铁对生物氧化锰(BMO)稳定化砷污染土壤的促进效果与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三价铁的添加提高了BMO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率,当三价铁以质量分数百分比(以Fe计)为0.5%、1%、2%和4%添加时,砷的稳定化效率由单独BMO处理的63.02%增加至86.04%、93.86%、96.56%和97.98%;由连续提取实验结果可知,添加三价铁能够促进土壤中砷的结合形态由可交换态、专属吸附态向无定型铁锰结合态和结晶型铁锰结合态转变,增强土壤中砷的稳定化作用;风险分析进一步表明添加三价铁后砷的环境风险由中风险转变为低风险;矿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添加三价铁后土壤中出现水铁矿、纤铁矿等次生铁氧化物,这些铁氧化物对土壤中砷有良好的吸附固定能力.总体而言,三价铁的存在能够提高BMO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率,但三价铁的添加量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土壤酸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比较国产CAD-40树脂与XAD-2树脂吸附有机物的回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饮水或废水中的有机物及致突变物,是饮水卫生和环境保护重要的工作。但是这些物质含量极少,直接分析很困难,因此测定前要对样品进行浓缩和分离。 近年来国外应用XAD-2、XAD-4等大网状树脂作吸附剂,对河水、井水、海水中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国内地下水砷污染问题,介绍了国内地下水砷污染的来源、分布,并对含砷地下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其中混凝沉淀法及吸附法应用广泛、工艺简单,但对三价砷处理效果不好,含砷地下水必须经过预氧化后才能进入处理单元。离子交换法及膜分离法处理效率高,但运行费用高,操作复杂,在含砷地下水处理中应用较少。生物法是新兴的含砷地下水处理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但目前工艺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方便的测定天然水中三价砷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测定天然水中三价砷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在测定无机砷(总砷)“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而提出来的。实验中此方法能检出作品中平均96%的三价砷。结合通用的“标准方法”.则新提出的方法可以容易地把水中无机砷分为砷(+3)、亚砷酸盐和砷(+5)、砷酸盐。  相似文献   

17.
5083铝合金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083铝合金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方法参照GB/T 5776,分别在淡海水交替、海水及淡水自然环境中开展5083铝合金2年的耐浸泡试验。采集每周期试验样品的腐蚀数据,并进行5083铝在三种自然水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比对。采用腐蚀电位、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其耐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5083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腐蚀严重,腐蚀速率是海水环境下的5.3倍,是淡水环境下的15.8倍。点蚀密度最大,平均点蚀深度是海水环境下的2.6倍,是淡水环境下的1.7倍。结论 5083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差,并从电化学试验结果上得到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正> 含铬废水的成分中,六价铬含量高,毒性大。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铬是有毒的,可引起突变、致癌和致畸。毒性的大小依铬的浓度而定。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高100倍。实践证明,若水中六价铬的含量超过0.1mg/l,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国家规定饮用水中六价铬的含量不超过0.05mg/l;地面水中不超过0.1mg/l;工业废水中不超过0.5mg/l。而镀铬清洗水中六价铬含量一般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十倍至数百倍,而一些铬酸盐生产厂的废水中含铬量竞达几千毫克/升。大量的铬进入水体,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氯处理饮用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凤鸣  王东 《环境与开发》1994,9(4):341-345
要通过对二氧化氯杀菌速度快、杀菌谱广、除臭脱色、无残留毒性、不致癌、不致畸、对人体健康有益等方面论述,说明了二氧化氯是理想的饮水消毒剂.进而列举了高效、实用而廉价的二氧化氯在饮水中应用的实例,使读者了解到二氧化氯在饮水处理应用方面的先进性、必要性、安全可靠性和实际可能性。同时,对二氧化氯灭菌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砷的存在形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采用氢化物发生-电热石英管-原子吸收光度法对土壤、海水、海洋生物及人尿样中不同形态的砷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测定。结论指出,土壤中砷以无机砷为主,而无机砷中又以As(Ⅴ)为主;海水和人尿中以有机胂为主;海洋生物体中也主要以有机胂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