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下概念涉及对海洋的生态损害由弱到强依次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有偿使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负外部性)、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侵害)。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广义概念,包括针对"海洋资源有偿使用"的"有偿"、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负外部性)"的"补偿"和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侵害)"的"赔偿"。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海洋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需要进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实践上需要将它置于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中进行制度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2.
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战略路线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8年,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制重组,为系统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分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以及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分区防控和精准治理的原则,建议协同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五大领域任务,重点建设"法律规范、空间管控、标准规范、目标责任、许可管理"五大体系,最终实现"十四五"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3.
读者评刊     
正@李晓霞:最近几年,我们学校连续订阅《环境教育》杂志。每期杂志拿到手中,我首先打开"高端访谈"栏目,在阅读中感知"大咖"们的生态智慧;然后阅读"关注栏目",在每一个人物故事中,感受到碧水蓝天的来之不易;然后阅读各地中小学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经验,便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海洋生态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只有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以生态友好、环境友好方式开发使用海域,才能确保海域利用的生态安全。在当今世界资源与能源消耗量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海洋作为地球上的最后疆界,已成为人类发展赖以生存的最终空间和资源宝库。近年来,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海洋生态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加强海洋生态的基础调查,摸清海岸资源和生态环境状  相似文献   

5.
刘兵 《绿叶》2014,(10):33-39
《失窃的收成》一书集中地讨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利用科学和技术的进展,以"发展"的名义,给印度的农业带来灾难性破坏的事实。阅读这本十多年前的"旧作",对我们当下关注的热门问题的讨论,仍然极具参考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本文论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四大特征,包括一大突破即"党政干部政绩观制度突破",两个明确即"明确了适应范围与责任清单",三大亮点即"有权必责、党政同责与终身追责",四大追责主体即"党政主要领导、党政分管领导、政府工作部门领导与具有职务影响力的领导"。最后,提出了五个建议包括"编制生态资产负债表,建立追责联动机制,行为追责与后果追责相结合,设定追责情形,制定实施细则"。《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引导党政领导建立正确的政绩观与推动尽快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栾贵勤  刘超  张可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346-348,F0004
生态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其根本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生态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土开发、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都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周围 《环境教育》2007,(8):22-23
"保护生态",人们听得多了,但要"为生态作补偿"却是很多人还不熟悉的事.这是一笔怎样的开支呢? 需要"补偿"是因为有"不公平"存在. 以西部地区为例,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西部地区充当的角色就是为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各种自然资源及能源,以支撑其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又是我国江河源头、水土流失敏感地区和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是中国的江河上游、风沙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高、投入大,为保护生态付出了较高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闭幕,会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近来引发身边人的热议。"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也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环境修复成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洋生态与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从海洋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诊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关键内容、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洋环评和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我国海洋环评和修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海洋环评和修复研究应重点注重和聚焦以下方面: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基线、监测技术、全球性影响及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2)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思路的转变,包括修复目标、修复模式、评估指标、监管技术及资金来源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适应是通过自然力实现的,要求人类必须遵从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否则对人类的惩罚就不可避免,只有二者交互共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要实现又"富"又"美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学校建设,对于发展生态文化、践行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环境友好的生态文化考量  相似文献   

12.
披猜·宋成教授是个不折不扣的冲国通:他习惯中餐的口味,对源于中国本土的中医学很感兴趣,甚至懂得一些中国的风土人情,他常来温州,对温州人充满感情,他多次公开承认“中国温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位资深的海洋生态学者,他对第二故乡最为关注的,还是海洋和环境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成片的碱蓬草,造就了最浪漫的"红地毯",是"中国最美湿地"之一。然而,今年夏季"利奇马"台风来袭,海洋深处的垃圾随之涌入近81.4公里长的沿海地带,如不及时清理,这些垃圾又将随海潮潜回海洋深处,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因此,我们胜利四中绿色小记者团队响应市志愿  相似文献   

14.
6月8日,全省创建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动员会议在长春松苑宾馆召开。会议对我省"十二五"期间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2015年末,实现"一市、十县(市)、百乡(镇)、千村庄",也就是启动至少一个市(州)以上、至少10个县市区以上生态创建工作以及新创建100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和1000个市州级以上生态村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任务。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Z1):101-101
<正>辽河油田欢喜岭工程技术处地处盘锦和凌海两市交界处,施工区域大多位于双台河自然保护区内,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为此,欢喜岭工程技术处牢固树立"保护生态,清洁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一个模式",强力打造"一个品牌",全面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有必要性也有必然性。近年来,通榆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生态立县"之路,全力推进"三县"建设。通榆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项建设资金,着力打造生态建设名城。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为我国政府生态服务职能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政府生态职能应实现从"环境"到"生态",从"管制"到"服务"两个转变,在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领域发挥应有的生态服务职能.加快相关立法、整合政府生态服务职能、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生态服务职能规范、转变实现职能的方式、发挥职能替代效应等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有效发挥生态服务职能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8.
绿化建设是利用生态的想法(Ecological thinking)来创造人们的生活及工作空间。这样创造出来的健康而舒适的空间,不但不增加投资,实际上更能节能及减少运行费用,并改善空间用户的生产效率。所以在人居环境中引入"生态理念"是势在必行的。生态住宅生态设计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生态设计意识与住宅生态学已成为各国房产业、建筑业广泛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杨新立 《绿叶》2011,(6):64-69
生态批评考察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视人类文明。以征服和控制为本质特征的人类文明,把自然视作征服的对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类自身征服欲望而被异化,这就注定了现代文明的宿命。  相似文献   

20.
翟路 《环境教育》2014,(10):53-53
正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老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其所属的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的产物。庄子"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人为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孟子"天地同诚"等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此外,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顺应作物的生长和节气变化为出发点,蕴含了朴素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雏形。如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u)罟(gu)不入(wu)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