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丁艳 《四川环境》2023,(5):278-28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通过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同时,仍存在“两山”转化机制不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单一和生态产品供需矛盾等困境。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要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提高经济发展质效、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和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推动可持续共同富裕的实现等路径。以期为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新对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视角,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实践中面临生态系统服务度量难、核算难、货币化难、交易难等基础性难题,导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不统一、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各类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不规范、绿色金融滞后、绿色发展市场化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最关键的生态产品价值理论出发,梳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困境的根源和理论基础,并尝试提出可能的多元核算方法与热力学、景感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实践解决路径,形成不同单位的统一核算标的物。通过探索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科技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构建生态资产加密数字货币化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形成不同生态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成本监审制度和价格调整机制,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建立统一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推动自然资源管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和有效举措,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生态产品的产权界限、公益性程度和供给消费方式,系统梳理了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深入剖析了当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约瓶颈,如产权界定不清、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针对性对策建议:(1)完善生态产品产权体系,夯实“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制度基础;(2)培育生态产品市场建设,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市场化通道;(3)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4)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体系,提升生态产品转化成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的理论溯源,对中国式EOD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梳理。EOD模式以国际上“生态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市场化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相结合作为理论源头,理论基础主要有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亨利乔治定理、公共选择理论。中国式EOD模式具有项目制、企业主体、增肥哺瘦和生态反哺的特征,核心逻辑是形成以生态资源支撑产业开发、以产业收益反哺生态修复的价值链闭环,即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与反哺。中国式 EOD模式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为缓解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压力与金融风险这一现实需求涌现出来的创新性实践探索,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术界对于GEP的概念内涵和核算方法仍在探索之中,而地方实践已然走在理论研究之前。GEP核算是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评价,主要是为了科学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价值,不等同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市场显现;核算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保护自然资本,而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GEP核算通过货币化评价生态服务价值,将自然资本保护更好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引导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进入生态产业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GEP和GDP都是流量,将GEP直接转化为GDP在逻辑上不成立。如何使GEP核算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在理论上厘清逻辑关联,在实践中明晰政策边界。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围绕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态产品产业有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本文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和实践,首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概念及内涵特征,初步分析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形成机制和构成要素。结合不同市场属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初步梳理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形态,界定了其产业范围,设计了衡量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核算与发展指标体系,并从供给、消费、交易和利益分配等维度提出了促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政策保障。研究认为,我国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前景,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朝阳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驱动下,拓展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碳汇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根据功能属性将其划分为生态调节类碳汇生态产品和物质供给类碳汇生态产品,总结了两类产品对应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耦合互馈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建议。研究认为,碳汇生态产品不仅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共同富裕协同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类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实践,提供了自然生态估值的新视角。通过核算生态产品价值,能够客观体现生态系统提供生态产品的潜力以及生态产品的社会价值。本文以经营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旅类企业作为生态产品会计核算的主体,结合会计学基础理论和生态价值常用的评估方法,针对生态文旅类企业构建了企业生态产品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为企业的生态产品运营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梳理分析其自然生态状况和特色优势资源,围绕“什么是生态产品、怎么创造生态产品、创造什么样的生态产品”的研究思路,提出8种适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的生态产品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实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在评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进展与成效的基础上,从护美绿水青山和做大金山银山两个维度,研究提出11种实践典型模式,并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条件差异,提出4类区域转化路径。最后,提出推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模式、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路径、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评价机制与技术能力、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12.
2018"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达成了至少以下三方面的共识: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源于福建,发展和成熟于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富原创性的成果之一。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一脉相承",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如何落实。从地方推进改革的战略维度,关键要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主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会学者提出了几组反映中国经验及其逻辑和特征的核心概念或实践探索,包括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  相似文献   

13.
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Function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 Ecological resources are natural resources that provide certain necessary but overlooked system maintenance functions within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s in search of an appropriate analysis framework to determine economic values of such resourc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framework that estimates and compiles the components of value for a natural ecosystem. The framework begins with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involved, which provide functions within the ecosystem and services valued by humans. We discuss the additive or competive nature of these values, and estimate these values through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techniques. We apply the framework to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a shrub-steppe dryland habitat being displaced by development. We first determine which functions and services are mutually exclusive (e.g., farming vs soil stabilization) and which are complementary or products of joint production (e.g., soil stabi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pecies). We then apply benefit transfer principles with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ology (CVM), travel cost methodology (TCM), and hedonic damage pricing (HDP). Finally, we derive upper-limit values for more difficult-to-value functions through the use of human analogs, which we argue are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of valuation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The highest values of natural shrub-steppe habitat appear to be derived from soil stabilization.KEY WORDS: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resources; Shrub-steppe;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Cost; Benefit; Value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释了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个概念的内涵外延,论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矛盾,并围绕如何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了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保护补偿、经营开发以及价值实现保障等针对性机制举措,着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闭环路径。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实践、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视角,以百年时间轴为主线,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和不同阶段特征,系统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和理论体系,总结概括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实践效果,并提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共识,分享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的路径和趋势,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系统易懂地阐释生态文明概念,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生态文明,以及在全球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过去传统的哲学思想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具体的、可理解的、可操作的国家治理概念和术语。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构成,是中国国家治国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是国家环境与发展转型的整体性战略,其路径是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其关键手段和工具是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其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