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源地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给的重要空间载体。伴随城市化的快建发展,城市水资源供求压力日起紧张,城市水源地在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给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城市化过程中的水资源需求变化出发,揭示水源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评析我国水桓交易的理论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水源地建设保护过程中水权交易的走势判断。  相似文献   

2.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沿海各国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研究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进一步推进上海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以及保障城市、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目前,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困难和瓶颈制约,主要表现为: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提升;海陆互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河口岛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严重不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形势依然严峻;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亟需开发与整合。因此,从转变思想,树立海洋兴市的战略意识;整体规划,重点布局;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海洋经济发展重在创新;大力发展岛屿经济;注重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方面,提出了上海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对分析的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库型为主的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多处于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容量低,敏感度高,脆弱性强。在对脆弱性研究基础上,从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状况出发,结合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概念和内涵,构建反映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由于水源地影响因子的复杂性和指标评价标准界线的模糊性,采用集对分析法中的联系度来描述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评价需要计算权重的问题。为此,依据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各等级标准界限值的关系,确定差异度系数,结合集对势对典型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松花坝水源地进行评价,发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水源地区域为保护环境而受到发展限制,是当前水源地保护工作中一个主要问题,导致水源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位于相对富裕发达的浙江省宁波市而又相对贫困落后的章水流域水源地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章水流域保护与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4项要素,通过SWOT要素交叉分析,给出适合宁波市章水流域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建设循环经济型国际大都市的思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自从1998年以来,上海就开始关注德国等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把循环经济的概念纳入了上海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当前上海需要进一步把建设循环经济型的城市纳入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战略目标。本文提出了我们对上海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一些看法,并就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自然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基于实地调研、部门访谈和制度条文的梳理与分析,以苏州市太湖水源地为例研究湖泊型水源地管理体制。研究表明:我国水源地管理由国家、省、市、县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具有水资源和水环境分割管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管理交错的制度特征,初步具备了综合管理的架构;水源保护缺乏流域管治的思维,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支撑不足;在管理手段上以命令控制型手段为主,经济激励与公众参与不足。建立水源地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经济激励手段,推进公众参与,实施水源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将有利于提高水源地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调动水源地生态保护的经济手段。本文首先从生态补偿的概念、特征、目标与原则、主客体分析、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综述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国外水源地生态补偿起步早、发展成熟;国内起步相对较晚且不完善,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资金来源单一、监督评估体系几乎空白等问题。通过综述水源地生态补偿实施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及案例发现,尽管国内外已有相关学者开始探索评价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但仍缺乏对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监管与效益评估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拓展资金渠道,引导市场化资金募集方式;因地制宜,多重补偿方式相互结合;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实施效益评估机制等几方面建议,以此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优化。最后,本文指出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探索全面、有效与可行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效果监督与评估体系作为今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作为上海重要水源地,至今还没有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目前国内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在潮汐河口水域应用时存在科学性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调研;研究了河口潮汐往复流特征、水污染排放、水环境特点,明确了河口水源库水质净化和防范突发污染事故风险的要求,提出了充分利用水库库区自净能力的划分原则和应用污染物最大流动距离法划分潮汐河口水库型水源地二级水源保护范围的技术方法。以氨氮作为特征因子分析水库的自净能力,认为库区作为一级保护区可以承担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净化功能。以99%保证率的涨落潮流速并考虑季风的影响计算得到最大流动距离,并以此确定了青草沙水库的二级保护区范围上下游和横向边界范围。研究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简单实用,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有助于发挥建设用地的最大效益,关系整个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栅格尺度评价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同时针对中心城区的特点侧重于经济适宜性,并结合GIS技术,实现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方案。结果表明:侧重经济适宜性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决策依据是科学合理的,有助于确定未来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并且布局方案相对紧凑,能有效引导城市紧凑化发展,抑制城市沿主干道蔓延式开发。另外,基于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布局方式,较难体现邻域动态影响、局部规则的交互作用以及不同主体城市开发决策行为所导致的空间格局,可能导致布局结果与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的偏离,对此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以洋山深水港为核心、临港新城和崇明三岛为依托、江浙沿江沿海地区为两翼的长三角滨江临海产业带。但现阶段上海海洋科技创新的水平、规模和发展状况与上海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要求还很不适应,对长三角区域海洋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和引领带动作用也有待提高。从上海海洋科技创新服务长三角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四方面进行SWOT分析,认为上海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区位、经济优势,但为了更好的引领长三角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上海应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把握国际国内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使自身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处于国内、国际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长江产业经济带西延拓展区刍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庆-攀枝花市间的长江与金沙江通道地带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组合配置优势突出,产业带建设意义重大。该区段产业带建设宜采取:加强以能源和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水能和矿产资源,发展水电能源、原材料和化工工业为先导,加速发展先进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拓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时空布置实施“点-轴式”布局,依托中心城市,从东西两极的重庆和攀枝花市相向分层次逐段推进的发展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都市工业区经济规模评价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工业空间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农村区域广泛分布着的乡镇企业向周围工业小区的相对集中:二是都市区域工业通过辐射、扩散向新的工业区集中。工业区规模评价通常包括土地规模评价与经济规模评价两个方面。主要从经济规模入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上海都市工业区经济规模状况的排序结果,并据此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发现:目前上海九大都市工业区的因子总分级分布均相对偏低,说明大多数工业区的整体经济规模尚小。为此,需要合理规划,组织协调,加大招商力度;逐步强化信息网络与中介服务功能,按照“限制数量、扩大规模、优化布局”的目标,促进上海都市工业区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上海市郊新城区发展规模以及绿地规划,从构建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与市郊新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相容性方面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郊新城区利用构建湿地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不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更节省,而且能够与新城区绿地系统、亲水景观的规划建设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市的经济发展与用地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攀枝花市是我国60年代在川西南山地河谷中建设起来的钢铁工业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作者对攀枝花城区用地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城市未来用地布局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苏通大桥及沪崇苏通道的建设将引致区域交通格局的演化,从而对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相对落后的南通市而言,快速过江通道建设既是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1)交通可达性改善明显,南向联系趋于便捷,运输成本相应减小,要素集聚呈现加速态势,但优质要素面临流失威胁;(2)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但以低层次产业为主,进一步加大了产业层次提升的压力,同时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和散乱布局,使得空间开发无序风险加剧;(3)进入上海都市圈的紧密圈层,有望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次中心城市,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为促进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在推进都市区建设、促进要素集聚、空间资源的合理和统筹利用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23日,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在京通过专家审查。为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2005年7月,水利部组织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开展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为我委正在组织编制“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其中一个分报告。  相似文献   

17.
苏通大桥及沪崇苏通道的建设将引致区域交通格局的演化,从而对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相对落后的南通市而言,快速过江通道建设既是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1)交通可达性改善明显,南向联系趋于便捷,运输成本相应减小,要素集聚呈现加速态势,但优质要素面临流失威胁;(2)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但以低层次产业为主,进一步加大了产业层次提升的压力,同时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和散乱布局,使得空间开发无序风险加剧;(3)进入上海都市圈的紧密圈层,有望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次中心城市,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为促进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在推进都市区建设、促进要素集聚、空间资源的合理和统筹利用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建设过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江沿江地区从建国初的农业区域,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综合工业基地和初具规模的产业带,主要经历了工业化起步和第一次大调整,“三线”建设和第二次大调整,80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全面开发的四修建设时期,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沿江地区工业化进程及区域建设重点的转移轨迹与全国的工业化进程和总体战略部署的演变基本上是吻合的,中央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在沿江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中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上海地区汞污染的现状:以黄浦江为主的水体汞平均含量明显偏高;江水和沉积物中总汞的沿江分布特征与两岸工农业布局相一致,从上游到下游具有低-高-低的波状起伏特征,下游江段汞含量较上游高。沉积物中含汞高的地点都在高水汞点的下游,与河流沉积的动力学规律一致,黄浦江输入长江的汞逐年增加。土壤具有较高的汞背景值。各种垃圾处置场对环境汞污染的具体影响还不清楚。上海工业百年来的发展已经使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背景值升高,这些污染物低浓度、分布广,控制治理难度大,对人体的危害具有低剂量、长暴露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区正逐步变为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中心区,而周边地区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生产基地。上海经济的新格局将改变上海及邻近海域环境污染状况,在分析上海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了对长江口和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影响进行综合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是落实最严格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旨在通过分级隔离污染行为维护水源地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然而,饮用水水源地作为自然与人类的生命共同体,带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身份,依据僵硬而统一的格式化规范建设保护区,不符合当代讲求社会利益兼容和改革成果共享的治理原则。在包容性发展概念下审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其技术标准体系采用管道式观察方法,掩盖了水源地地质与人文特征,使管理机构不能完整、准确地吸收信息,降低了立法对规制对象初始值的敏感性,产生立法路径偏差。其规制手段采取一刀切式的居民搬迁和企业关停,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生群落关系,不仅增加了保护区建设成本,也不利于探索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行政机构职权分配上的交叉混乱,致使责任主体不明,增加了处罚失当的风险。为优化制度运行机制并提升法律实施效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应当汲取包容性发展的能量,扩大水源地特征的关注范围,制定个性化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水质标准。区分环境增益性行为与环境损益性行为,以行为清单为依据进行多样化的行政补偿和行政奖励。行政管理上逐步向单一主体过渡,发挥组织集中控制优势,并建立立体监督追责体系加强对污染行为和政府行政的双向监督。最后,通过创设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帮助政策落地。依此路径调整,能够进一步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向"合作-服务"型的包容性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