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210Pb-137Cs年代学方法,结合洪水事件沉积层,综合建立了红枫湖沉积岩芯准确的年代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沉积物多种地球化学指标(LOI、TOC、TN、C/N比、δ13Corg、BSi),结合历史文献记录和已有的水质监测数据,重建了1960~2016年红枫湖营养状态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建库以来红枫湖水体经历了多次营养状态的显著转换.其中,1991年开始水体逐渐从中营养转向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内、外源营养物质输入显著增加所致,特别是网箱养鱼活动可能起到重要作用;2000年开始,水体逐渐转向中营养化,主要是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的实施;2004年开始,水体再次逐渐恶化,转向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是外源污染物输入增加,加上内源底泥营养物质的重新释放;2009年以来,水质逐渐改善,处于中营养化状态,主要是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表层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现阶段在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底泥污染物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山仔水库水质现状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6年-2010年监测数据及实际观测情况,分析了山仔水库水质现状和长期变化趋势。水库建库初期,水质状况比较好,但随着外源污染输入和内源污染释放,水体中的各项污染物指标水平升高,特别是氮磷营养物质。控制外源污染近10年之后,水库水质有了明显好转,蓝藻水华现象亦呈减少趋势,但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仍维持在一定水平,高于富营养化临界浓度,水库的生态治理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质和微生物特征分析了贵州省红枫湖及百花湖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同时对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入湖量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对水体富营养化所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方法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了烟台市门楼水库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水质情况做出了评价,门楼水库水体达到了中度营养的水平.建立了水质预测模型,对2014年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实测浓度对比验证表明该水质模型适用于烟台市门楼水库.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引起水体中度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了适合于门楼水库的营养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市环境监测站对呼伦湖多年水质监测的数据,通过进行统计分析后显示:近10年,呼伦湖水质为劣V类,重度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较严重,富营养化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以及水体营养状态指数与周围地区同期降水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湖主要污染物、水体营养状态指数与周围地区同期降水量无相关,湖水水质优劣与富营养化程度不完全由其周围地区降水量决定.根据呼伦湖具体情况分析其重度污染、中度富营养化的原因,并针对污染来源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析环境因子对城市缓流水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泉 《环境科技》2007,20(6):13-16
水体富营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造成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和磷,尤其是磷.对于大多数外源磷得到控制的水体来说,底泥磷的释放对长期维持藻类生长,促进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底泥对磷的释放与吸收是有条件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考察温度、pH值、扰动、溶解氧、不同深度、覆盖等环境因子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进行初步为城市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及治理积累基础资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7.
李永新  王威  何妹  申泰铭 《环境科学》2020,41(5):2257-2263
黑臭水体严重危害城市生态功能,"水十条"的颁布为实现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整治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大量治理后的水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为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采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和化学分析方法,对治理后返黑返臭的南宁市二坑溪水体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和月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与水体氨氮浓度相关性显著(P0.01),气温与水体氨氮浓度变化趋势正相关(r=0.23,P0.05),与水体透明度变化趋势负相关(r=-0.33,P0.01),显示治理后水体返黑返臭与内源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有关.综上,为了防止治理后的城市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应当关注河道底泥等内源污染物及其控制技术,综合采取生态治理手段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才能最终实现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近20年水质与富营养化状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近20年水质监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洞庭湖水质与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受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洞庭湖水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东洞庭湖的富营养程度稍高于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 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 ρ(TN)、ρ(TP)年均值分别为1.08~1.93和0.026~0.203 mg/L. 洞庭湖水体中ρ(Chla)与ρ(TN)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数量与ρ(TN)、ρ(TP)呈显著正相关,与最大流量呈显著负相关. 2007年洞庭湖流域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后,洞庭湖水体中ρ(CODCr)降低,但ρ(TN)、ρ(TP)仍呈上升之势,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 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应以控制面源污染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从水体、底泥、土壤、生物等方面分析了洞庭湖区的环境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主要受氮磷污染,底泥和周边土壤主要受重金属Cd、Cu污染。分析认为污染物排放、地质原因、外源输入和纳污能力减弱是洞庭湖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污染治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凤 《环境科技》2007,20(A01):47-49
结合2001-2006年巢湖水质监测数据、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和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对其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水体6年间营养状态在轻度富营养和中度富营养之间。主要营养盐总磷、总氮及高锰酸盐指数6年间均无显著变化,农业面源污染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固城湖及上下游河道富营养化和浮游藻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9年4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在固城湖及芜申线高淳段航道选取19个调查站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理化特征、细菌总数、浮游藻类种类、数量等指标,并采用富营养状态指数法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固城湖上游水阳江和固城湖湖区水质较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官溪河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附近和下游胥河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并且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在下游逐渐增高.目前固城湖及其上下游河道水质主要为氮磷污染,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较小.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9门22科36属74种.4月份固城湖湖区蓝藻数量占优势,达56%,其次是绿藻;上下游河道以绿藻和隐藻占优势,比例在30%左右.而7月份所有采样点蓝藻数量占绝对优势,均在80%以上,湖区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2.
刘倩  庞燕  项颂  万玲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850-4856
为解析骆马湖富营养化沉积物的影响因素,2018年9月采集了骆马湖表层沉积物32个点位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指标,研究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55%~3.76%,平均值为1.62%;TN含量在0.04%~0.46%,平均值为0.19%;δ13C含量在-27.32‰~-8.36‰,平均值为-14.98‰;δ15N含量在-1.92‰~10.17‰,平均值为7.72‰,TN与TOC在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有机碳、氮同位素受不同来源有机质影响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对δ15N、δ13C与C/N进行定性分析和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计算,得出骆马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人类活动带来的土壤有机质贡献率最大,特别是东岸休闲旅游区贡献较高;二是围网养殖造成的源污染,加大了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第三是湖泊来水携带较高浓度的污水有机质,对"典型过水性"骆马湖水质影响较大.为了降低骆马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急需对湖体有机质的来源加大控制.  相似文献   

13.
陈洁  钱会 《环境工程》2017,35(8):130-134
根据湖泊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随机模拟和三角模糊数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耦合模型,采用三角模糊数表征各营养因子监测值,运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三角模糊数,得到各变量的随机模拟序列,由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确定湖泊的营养等级概率水平。以宁夏沙湖为例,运用此耦合模型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将水体富营养评价中水环境状态的不确定性以确定性方法融入评价模型,直观表征了水体在各营养状态隶属度的复杂性,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14.
在太湖主要入湖河道大浦港河口构建了泥沙拦截槽,结合泥沙沉降观测,分析利用泥沙拦截槽削减经由河道输入太湖的外源性泥沙及营养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拦沙槽可以有效收集外源悬浮泥沙及其携带的氮磷污染物.拦沙槽以平均-33.99m3/月的速率淤积,其中在夏秋季淤积较快,最大单月沉降量达到66.34m3,在2020年7月~2021...  相似文献   

15.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均耦合良好,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域人口和...  相似文献   

16.
于2012年11~12月采集贵州不同营养状况的6座水库——三板溪水库、龙滩水库、万峰湖水库、百花湖水库、红枫湖水库和阿哈水库水样,分析水体中汞的形态分布及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水体汞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结果表明:6座水库总汞浓度的平均值为(5.82±4.99)ng/L,其中在阿哈水库的库中和百花湖水库的岩脚寨采样点存在不同于其它点的局部污染源;MeHg浓度平均值为(0.08±0.07)ng/L,阿哈水库的MeHg浓度较高是其它水库的2~10倍,约为0.26ng/L.在枯水期,贵州6座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不同,其中三板溪水库和龙滩水库为表现为贫营养型;万峰湖水库表现为为贫中营养型;百花湖水库和红枫湖水库表现为为中富营养型;阿哈水库为富营养型.富营养化指数与总汞、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皆呈显著正相关(r=0.477,P<0.05; r=0.558, P<0.05;r =0.502, P< 0.05, n=19).富营养化对水库生态系统中形态汞之间的迁移和转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溶解态汞和甲基汞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水体中汞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The trophic status assessment of lakes in different lake regions may provide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lake trophic state classific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control. In this study, a region-specific lake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The assessment standards under the oligotrophic state for lakes in the Eastern plain, Yungui Plateau, Northeast Plain and Mountain Mongolia-Xinjiang regions are total phosphorus of 0.068, 0.005, 0.011, 0.005 mg/L; total nitrogen of 1.00, 0.16, 0.37, 0.60 mg/L; Secchi depth of 0.60, 8.00, 1.55, 3.00 m; and CODMn of 2.24, 1.00, 5.1 l, 4.00 mg/L, respectively. Moreover, a region-specific 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able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publi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alysis based on chlorophyll-a combined with trophic level index provided a useful metric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ake trophic status.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 of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s in different lake regions was analyzed,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sensitivities of algae to nutrients and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of trophic status possessed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for the four lake ecoregions. Lake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standards would contribute to maximi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futur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control and minimize lake eutrophica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东太湖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40多年来东太湖生态环境的演变,随时间的推移,东太湖的水质逐渐恶化,水体营养状态由中-富营养型向中-富-富营养型过渡,并接近富营养状态.淤积层厚度逐步上升,沼泽化趋势明显.藻类密度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的小型化趋势明显.20世纪50年代马来眼子菜为沉水植物的优势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扩展和湖底的沉积物迅速於积导致了沼泽化进程的加速.东太湖的渔业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自1984年网围养殖出现后,网围养殖经历了由粗放型到精养型和效益型的转变,从污染型向生态型方向发展.目前必须加强对东太湖的综合治理,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以维持东太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红枫湖后午重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按每2cm分层,研究了沉积物中含水量、孔隙度、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垂向分布规律,并推算出污染沉积物的环保疏浚深度。结果表明,含水量和孔隙度在沉积物上部30cm内递减,30cm往下剧减。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生物有效磷的垂向分布规律相似,分别在6~12cm和15~16cm两个层段出现了转折,在底部30cm后趋于稳定。沉积物表层16cm中NaOH-P和有机磷含量的剖面变化,反映了红枫湖近20年来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根据含量拐点法和环保疏浚经济成本的考虑,可将后午区域疏浚层的深度定为3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