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类降解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原油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浓度低于15%的石油烃废水中,降解菌生长旺盛,且数量大;在盐浓度为15%~25%的石油烃废水中有较多菌量,但数量已明显减少;在盐浓度为30%以上的石油烃废水中几乎无细菌生长。培养时间为13h时,去油率可达到5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油去除率趋于平缓。高盐度石油烃废水中生存的微生物在处理含油废水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已开发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对其整体结构、旋分分离部分进行改进,并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填料。将原处理装置的单向旋分器改进为双向旋分器、采用YS填料之后,对石油类浓度低于400mg/L的含油废水,经该装置处理后,石油类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石油类浓度低于80mg/L的含油废水,经该装置处理后,石油类的去除率达95%,石油类的浓度小于10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改进后的装置对高、中、低不同浓度石油类的含油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耐盐石油降解菌性能及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冀东油田钻井废液中筛选分离出耐盐石油降解菌Virgibacillus sp.(简称SJ菌),其在高含盐条件下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高达56.12%左右。考察了pH值、盐度、不同N和P形态等因素对SJ菌降解石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J菌有较宽的pH值适应范围(pH值为6~10)和较好的耐盐能力(0.5%~20%),在pH值为9及NaCl质量浓度为5%时对石油类降解效果最好,其最佳利用N源和P源分别为(NH2)2CO和KH2PO4,该研究为油田高含盐含油废液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在某油田13~#站井区的试验情况。采用驯化培养的"某油田13#站高效优势菌种"对石油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盐度适应范围广。利用该菌种对油田外排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污水COD低于100mg/L;石油类浓度低于10mg/L;挥发酚浓度低于0.5mg/L。含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可处理含油高于500mg/L,矿化度高于20 000mg/L,进水量高于4.0m~3/h的油田污水。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工艺处理高盐、高矿化度油田污水技术可行,工艺可靠,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庆油田使用微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工艺技术成熟,但处理周期长限制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文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处理方法及微生物联合化学法处理含油污泥。选择以陇东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温和化学预处理技术可将原油从土壤中分离出来,通过选择合适的单菌或合理构建菌群,可有效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经过两个月的有效处理,含油量为12.40%的油泥最高获得了96.71%的石油烃降解率。  相似文献   

6.
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未被污染的粉质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添加由石油污染土壤红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根际修复区分离筛选得到的4株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动性杆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调控反应温度与石油烃初始浓度,研究在土壤中添加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后石油烃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起主导作用,在40d内,在2 000mg/kg石油烃浓度下添加石油烃降解菌其石油烃降解率是灭菌条件下的2倍左右,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菌降解量为36~271mg/kg,非灭菌处理半衰期时间短于灭菌处理;在设定的实验温度范围内,石油烃降解速率随着温度增加逐渐加快,在(38±1)℃时残留量最小为1 662mg/kg,半衰期最短;土壤中的石油烃在浓度为2 000mg/kg时降解最快,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石油烃降解速率呈递减趋势,半衰期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洋溢油污染问题,采用实验室筛选的海洋溢油降解菌HJ01和HJ02开展海洋溢油微生物降解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正交实验进行降解率测定。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当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mg/L、NaCl含量20 000mg/L时,HJ01和HJ02对海洋溢油的降解效果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HJ01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 500mg/L、NaCl含量10 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HJ02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0℃、石油初始浓度11 000 mg/L、NaCl含量10 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前期获得两株α-苯乙胺降解菌的基础上,研究了两株菌株P1、P2生长状况、不同接种量对其生长和降解效果的影响、两株菌在不同基质环境下的耐受能力,最终从两株菌中择优选择出α-苯乙胺的高效降解菌。结果表明:相同生长环境下,菌株P2较P1生长周期长;在不同接种量下,菌株P2对α-苯乙胺的降解效率高于菌株P1,最佳接种量为20%;P2比P1具有更高的耐受能力,因此选择菌株P2作为优势降解菌,为今后磷霉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技术已在各油田广泛应用,如何针对地层条件、区块采出水特性筛选适宜的采出水降解菌株需要进一步探讨。文章从长庆油田姬?油田某联合站采出水中分离纯化出5种微生物菌株,分别研究温度、酸碱性、盐度等条件对筛选菌株的影响,从而探讨菌株对该区块油藏条件的 适应性;结果表明5种菌株能够适应该区块油藏条件,其中A菌株生长繁殖趋势最好;进一步开展5种筛选菌株降解原油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A菌株对石油类的降解率达到55.6%,可作为油田采出水降解菌菌株。  相似文献   

10.
石油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0#柴油为唯一碳源,对石油降解菌DSP菌的生长、疏水性、产表面活性剂、脱氢酶活性及降解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SP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的降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脱氢酶活性与降解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当土壤中柴油含量为10%时,利用DSP菌经过40d的处理(30℃,pH值为6),油含量下降到1.82%,降解率最高可达65.4%。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美国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废物的属性判断、处理处置方式、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的去向进行介绍,体现了美国对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灵活多样性,这对我国钻井固体废物和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置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废弃钻井液微生物降解菌室内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川渝地区废弃钻井液成分复杂、污染危害大的特点,提出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弃钻井液的方法。通过菌株分离、菌株筛选、菌株对废弃钻井液的降解利用实验筛选出8株降解菌株,进行了废弃钻井液的降解利用情况研究,表明筛选出的降解菌株均能够以废弃钻井液为唯一碳源,具备了快速分解废弃钻井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废混油钻井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钻井液是钻井作业中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中含有重金属、碱、盐、油、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质,特别是废混油钻井液,油含量更高,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油田企业环境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以废钻井液处理为代表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可有效治理井场废物,将处理后的废钻井液直接用来做井场围堰和平整地面的材料,既可有效地利用废物,消除污染源,又可缓解因污染引起的工农矛盾,减少由钻井开发引发的污染赔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AMES)对江苏油田含油污水、钻井液废水、废弃钻井液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检测条件下,以四氢呋喃做溶剂,江苏油田含油污水、钻井液废水及废弃钻井液均具有直接及间接碱基置换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用于处理含油泥砂的菌种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孤东油田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三株可以降解原油的细菌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的细菌能够很好地利用油泥砂中的原油作为碳源而进行生长代谢,从而达到降解原油的目的。同时,细菌还可利用油泥砂中的原油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将原油从泥砂表面剥离下来,并使其乳化、溶解在溶液中。在油泥砂处理初期加入化学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缩短处理时间,对最终处理效果没有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废油基钻井液处理及油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前现场处理废油基钻井液一般采用集中填埋或回注地层方法,这不仅难以解决其污染问题,同时也浪费了其中所含有的大量柴油资源。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研究,使用“化学热洗-析油-离心”处理工艺,油回收率达到84%以上;研制开发出的清油剂-凝聚剂-絮凝剂化学热洗配方体系,适用于多种废油基钻井液的回收油处理,具有较好的工业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原油田产生的钻井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矿化度、色度、悬浮物及含油量均比较高,直接外排将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与采油污水混合处理又将导致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标准,因而采用将钻井污水处理后再与采油污水混合的方法,这种混合污水进入采油污水处理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钻井污水与采油污水配伍性良好,净化水无结垢倾向,处理后的净化水与杀菌剂、缓蚀剂相容性良好,其主要指标均达到部颁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急需解决的钻井废水、废气治理问题,以钻井作业大功率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为出发点,研制了钻井废水废气综合治理设备。通过现场试验对钻井废水、废气治理效果及噪声影响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日处理钻井废水可达11~13m3/d,柴油机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柴油机高频噪声得到较明显降低,并有利于增加柴油机扭距。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钻井废液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化学处理方法对聚合物钻井废液进行处理,先对其进行破胶混凝处理,再固液分离,最后固化处理。通过对几种主要处理剂的加量以及配伍性的研究,得出最优处理配方,经最优配方处理后的固化物浸出液监测指标均较好,其中色度、pH值及COD监测指标均能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减少了聚合物钻井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发光杆菌的发光度随着污染物浓度增高而呈线性降低的相关性,采用发光杆菌的相对发光度来表示污染物毒性,试验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采用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度为50%时毒物浓度(即半数有效浓度EC50)来表示钻井液的综合生物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gCl2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126mg/L,此时的钻井液泥水比为1∶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