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土壤中砷、汞、铅、铬、镉、铜、锌、钴、镍、锰等重金属元素,由于它们对生物和人体的潜在毒性,所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它们经常是必要的监测项目,一般认为,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背景值,主要受土壤类型的支配,然而,很多资料证明,这些微量重金属与土壤中的常量元素硅,铁、铝等不同,它们很可能  相似文献   

2.
汞、六六六、DDT在工农业上应用广泛,是污染环境的几种常见污染物,由于它们毒性大,易于积累,所以对生物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大量资料表明,鱼类对汞、有机氯农药有很强的积累能力,有人认为,鱼直到中毒为止,可一直吸收水中的汞。水中汞浓度很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化学活性评估方法准确性质疑--以煤矸石样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元素化学活性的大小是决定它们环境行为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我们曾分别用总量法,实验模拟法,环境地球化学法和化学形态分析法对煤矸石样品所含的重金属元素进行过环境影响分析,试图了解自然风化条件下这些有害元素潜在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发现重金属元素的化学活性除了与它们在样品中含量的高低,赋存状态和化学形态等因素有关外,更主要地是取决于样品基质的组成和结构,由于大量有机质的络合和风化过程中生成的铁的胶体的吸附,从煤矸石释放出的重金属元素的化学活性受到明显限制,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可能仅限于煤矸石堆周围有限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地衣在植物界中是一大类群,全世界有二万六千余种。但所有的地衣都不是单纯的一种植物,而是由低等的两种植物一藻和菌共生而成。它们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藻类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除自用以外,还要供给菌类。菌类吸收水分和矿物营养,供给藻类,在干燥环境下,还有保护藻类的作用。它们和谐生活,同步发展,好像一个整体,成为植物界中一群独立而特殊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模拟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施亚星  吴绍华  周生路  王春辉  陈浩 《环境科学》2016,37(10):3996-4003
土壤-作物系统是重金属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研究和了解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控与管理以及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作物吸收重金属的模型,计算小麦根、茎、叶以及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在小麦生长周期中,根、茎、叶以及籽粒的重金属积累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作对比来检验模型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小麦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根的吸收能力最强,叶片次之,茎和籽粒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较弱.小麦的各部位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Cu元素的含量最高,Ni次之,Pb元素和Cd元素的含量较小.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茎、叶和籽粒中的重金属积累速度分别在小麦生长90、60和135 d左右开始减缓,重金属含量逐渐达到最大值,而根部重金属积累的速度则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过程,可为防范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气溶胶中的元素组成是相当复杂的,它含有地壳上的大部分元素至少有四、五十种,甚至更多。若用化学方法完全测定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元素的绝大多数含量很微,也都不是气溶胶中的主要成份。多元素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的应用为气溶胶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远景。R.Dams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定了气溶胶中的43种元素,获得了极为有价值的数据。但是这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只适应于元素分析,它无法测定气溶胶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的生物传输模式在极地及高纬地区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生物传输模式对低纬地区重金属元素从海洋向陆地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重金属元素Hg、Cd、Cu、Zn和Se等在南海热带珊瑚礁岛屿东岛上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海鸟粪是东岛表土和沉积物中元素P、Hg、Cd、Cu、Zn和Se的主要来源。同时本文还校准得到了过去千年海鸟粪中重金属元素Hg、Cd、Cu、Zn和Se的浓度变化,结果显示:海鸟粪中的重金属元素在工业革命之后均出现了快速的上升,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相对应。除了Cd之外,东岛表土和沉积物中的其他重金属元素浓度目前都相对较低,没有达到污染水平。但是,东岛上目前生活有超过50000只的红脚鲣鸟,这些鸟类会不断地从海洋中富集重金属元素,并通过鸟粪的形式输送到岛屿上。这些鸟类本身不是污染的制造者,它们只是人类排放污染物的富集和传输媒介。  相似文献   

8.
<正> 常常可以观察到元素的出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微量元素与一定的主要元素相关。这是由于它们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是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内聚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Zr/Hf、K/Rb等。然而元素的分配也取决于一系列物理-化学参数。诸如温度、氧逸度、扩散速率等这些参数控制着矿物的形成。因此,固体与熔融体之间或固体与固体之间所发生的反应,都会影响元素的分配。不同矿物组合中共存相之间的元素分配特征,可受不同的成因过程控制: 1.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分配和分带现象; 2.固相线以下的还原作用(或氧化作用)以及平  相似文献   

9.
<正> 采用电热原子化测定贵金属的高灵敏度原子吸收法,已在实际分析中被广泛应用。把原子吸收测定与预先萃取或预先吸附富集相结合,是大有可能提高这些元素的选择性和降低它们的检出限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提出了公式 其中C_φ是元素的浓度;C_(φo)是初始背景值;β为上升矿化溶液占据的岩石体积;Y为从矿液中沉淀出来的元素的吸收率梯度,是一个常数;X为上升溶液通道里的某一位置;X_i为溶液中元素沉淀为固体的位置;U_e为溶液的速度;C_(ei)为溶液中X_i点上元素的浓度;t为时间。 不同浓度带的位置通常是以它们地球化学活动性的不同来解释。公式 表明最大浓度的位置是由吸收率梯度和沉淀位置而定。代入由矿样测定的C_e值可以得出这些参数值。 对矿床中钼和碘的实际值和它们的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很理想。 积累了关于不同元素沉淀位置和吸收率梯度与不 同地质条件间的关系的资料以后,如果我们知道了浅部伴生元素的参数则有可能预测深部矿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Cd-Cu-Pb复合污染对芥菜吸收Cd、Cu和Pb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十字花科的芥菜为材料,通过室内盆栽均匀设计试验,研究了Cd-Cu-Pb复合污染下芥菜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特点以及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芥菜体内积累能力为Cd>Cu>Pb;芥菜对Pb、Cd有较强耐性,对高浓度Cu耐性不强. 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是影响芥菜各部分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Cd可抑制芥菜对Pb的吸收和转移,促进Cu向芥菜地上部转移;Cd-Pb复合效应促进了Cd在芥菜体内累积;Cu抑制芥菜吸收Pb;Cu-Pb可促进Cd抑制Cu在芥菜各部的积累. 与对照相比,复合污染显著降低了芥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累积,各处理芥菜对Mg、Fe和K的吸收转移特点显示出相似的规律,即地上部w(Mg)远大于地下部而w(Fe)和w(K)为地下部占优. Cd可极大促进芥菜对K的吸收而抑制对Fe的吸收,Cu则阻碍地下部对K的吸收;Cu与Cd-Pb复合效应可抑制K向地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12.
<正> 黑云母是很多侵入岩和变质岩的造岩矿物。黑云母中杂质元素分布参数的差异可作为岩石成因专属性和岩石含矿性的表征。矿物载体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可作为原始岩浆中这些元素含量的上限。因此,在积累足够多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精确地测定造岩矿物中杂质元素的分布参数,对解决很多岩石学和地球化学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地球化学研究在解释侵入体含矿性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些著作中阐述了含矿和不含矿侵入杂岩体的造岩浓集矿物中含金量的差异。在这些矿物中,最主要的是黑云母。但是,对各类岩石的黑云母中金的分布特点还研究得很不够。由于黑云母在各种成因的岩石中广泛分布,因此  相似文献   

13.
137Cs、134Cs、85Zn、60Co、59Fe和54Mn等核素,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向海域排废的主要裂变元素和活化元素,它们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和累积,在生态学的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种类核素的生物学作用不同,因而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也各有特点[1,2]。研究核素在生物体内重要化学物质的分市,有助子阐明生物吸收和累积核素的  相似文献   

14.
总结和结论     
生命周期评估(LCA)和生态设计是最广泛的工业生态学的应用工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拥有一个独立的生命.如它们不是总与这些领域有关。它们的主要应用是产品的评估和改善并且它们意在建立更多的可持续消费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们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的比喻——支持产品可能有的一种生命.它必须被尽可能彻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铅和镉的来源及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中有毒或潜在有毒化学物,特别是重金属,种类和数量增加,对人和动物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些重金属中,铅和镉尤为突出,毒性最大。本文阐述了它们的主要来源,慢性毒性,长期容许量或安全标准,略述了这二种金属与其他元素或养分的相互作用。因为这些作用显著影响了它们的毒性,特别讨论了这些作用对二种金属的容许量或最小长期安全摄入量的影响及其复杂性,最后建议继续研究以找出显示铅和镉对  相似文献   

16.
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兰州市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交通主干道两侧及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公园及大学校园里的槐树(Sophora japonica L.)叶片和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污染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积累以及植物叶片中重金属、氮、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的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而pH值显著低于公园土壤;②交通主干道两侧土壤中Zn、Cd、Hg、Pb、Cu、Cr和As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公园土壤,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异常积累;③生长在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槐树叶片中Zn、Cd、As、Hg、Pb、Ni、Co、Cr、N等9种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在公园的槐树叶片,同样表明交通污染导致了这些元素在槐树叶片中的异常积累,但是不同元素在土壤和植物叶片中的积累程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 引言试样中锑的测定,通常包括生成和萃取五价锑(V)氯络合物和氧杂蒽或碱性三苯甲烷染料生成的离子缔合络合物,如若丹明B和亮录。然而,这些络合物并不是特效的,因为其他元素也生成类似络合物,并可在同样光谱带产生吸收。其他测定锑的方法,还有采用共沉淀或萃取技术将锑分离后进行原子吸收测定的原子吸收法。作者最近提出了盐酸介质中锑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电解铜和大气尘埃中的锑,该法采用了一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大气氟污染对树木监测和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不是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但大多数植物都含有微量氟,其正常含量因种类而异,一般在0.5—25ppm之间。大气中气态氟化物主要从叶片气孔进入体内,但不常损伤气孔附近的细胞,而是顺着输导组织向叶尖和叶缘移动并在这些地方逐渐积累起来,有的则与叶肉组织内钙质反应,生成难溶的氟化钙沉淀。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氟一般主要积累在叶中而不易转移到其他部分,而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氟也很少向叶片转移。因此,叶片中有较高的氟含量就表明空气中存在氟化物。这为利用叶片中含氟量以监测和评价大气氟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硒对作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影响,是土壤污染区能否生产富硒低重金属农产品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叶面施硒优缺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叶面施硒对水稻砷吸收、积累和再分配过程的可能影响途径。对叶面喷施的硒而言,叶片对硒的吸收和再分配能力、叶片硒在水稻体内的迁移和再积累过程、叶片硒在根部迁移积累和外排效应对水稻根部砷吸收、向上迁移和积累的影响是决定水稻砷富集的关键过程,施硒形态、施硒量和施硒生长期是影响砷积累的关键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就营养物质和碳循环而言,北极生态系统降低了初级生产力;能量,水和温室气体交换的水平已引起了局部和区域性的小幅度降温.大气CO2中的碳沉积在广袤而寒冷的有机土壤中,冰雪覆盖的低矮植被产生高的反射率,都影响了局部气候.然而,北极生态系统功能的许多方面都对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敏感.当前的北极气候导致了低的有机物质分解速率,因此,尽管有机物和元素输入量较低,但北极生态系统还是趋向于积累有机物和元素,土壤中氮和磷等可利用元素结果成为促进碳固定以及生物量和有机物进一步积累的关键性限制因素.气候变暖可能增加特别是土壤中的碳和元素的周转,起初可能导致元素的丢失,但最后会慢慢的恢复.在北极生态系统中,单个物种和物种多样性已经明显地影响了元素的输入和滞留,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尽管CO2和紫外线增加对植物组织化学、分解和氮固定的影响可能变得重要,但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影响可能很小.碳循环的示踪气体主要形式是CO2和CH4,大多数碳以CO2的形式损失,这些CO2是由植物和土壤生物产生.来自潮湿苔原生态系统以CH4形式释放的碳大约是CO2形式的5%,而且在没有任何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对变暖作出响应.冬天过程和植物类型也影响CH4释放和能量在生物圈和大气之间的交换,因为反射率从冬末到夏天存在很大的变化,在冬末,雪反射了入射的大部分光线,在夏天,生态系统吸收了入射的大部分光线,所以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北极生态系统在能量交换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季节性变化.植被深刻地影响北极生态系统水和能量交换.在冰雪覆盖期间,反射率从苔原、森林苔原、落叶林、常绿林依次降低.灌木和树增加了雪的深度,反过来又使冬天的土壤温度增加,因此,由气候变化而引起的未来植被方面的变化很可能深远地改变区域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