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H值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可作为污水脱氮除磷的有机碳源,而pH值是发酵产酸过程中重要的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过程中各参数变化规律,探索pH值对其过程的影响及其分析.结果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污泥发酵产酸过程,实验最佳条件是控制反应初始pH值为10.0,仅8d发酵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就达到8.90 mmol/L.此外,污泥在发酵过程中,酸性条件下NH4+-N和PO43--P的释放量均大于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混合酵母菌菌株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中,研究了序批式反应器(SBR)内酵母菌在不同起始pH条件下对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与pH中性或碱性条件比较发现,pH 4~5的条件在酵母菌的发泡抑制、菌体生长以及COD/油去除等方面均显示出更好的效果,pH 5是系统运行的最佳条件.长达100d的SBR连续运行试验表明,系统可以在pH=5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实现稳定短程硝化的前提下,采用模拟废水进行批式实验,研究生物膜短程硝化过程的基质抑制动力学特性及pH的影响.基于Haldane模型建立短程硝化基质抑制动力学方程,确定不同pH条件下的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下,高浓度氨氮对短程硝化的抑制特性均符合Haldane模型.pH为7.0、8.0和9.0时的氨氮最大比降解速率(qmax)分别为9.906、16.234、14.742mg/(g·h),pH=8.0是获得高效的短程硝化效果的适宜运行条件.但半亚硝化的实现则需要在氨氮降解速率适当降低的条件下(pH=7.0)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采用活性炭纤维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测定废煤气脱硫剂中的萘含量,探讨了萃取方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解吸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40℃下顶空萃取10 min,260℃下解吸2 min.最优萃取条件下,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0~870 mg/L,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限为10 ng/L.利...  相似文献   

5.
采用脱硅—酸析联用技术预处理芦苇浆造纸黑液,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脱硅、酸析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脱硅条件为Ca(OH)2/SiO2(摩尔比)为6,65℃恒温振荡60 min.此时,黑液中SiO2质量浓度可由6.68 g/L降至0.12 g/L,脱硅率高达98.20%.最佳酸析条件为pH 0.5,25℃反应30 min,然后...  相似文献   

6.
根据混凝反应的基本原理,针对低浊度微污染原水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一体化水力强化混凝净水器.研究了使用该设备及相应混凝药剂处理低浊度、微污染珠江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净水器在较高的进水流速范围内对低浊度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适宜条件下,净水器的出水经过沙滤后浊度<0.12 NTU;在使用CGA和PAC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净水器对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反硝化碳源在人工湿地脱氮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源供给是制约人工湿地反硝化脱氮的重要因素,系统论述了反硝化碳源的类型及其在人工湿地反硝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人工湿地中反硝化碳源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讨论.反硝化菌与人工湿地脱氮有着密切关联,是人工湿地领域研究的焦点.此外,人工湿地中的环境条件、运行条件及湿地构建条件等都会对其反硝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指出了通过改善上述条件提...  相似文献   

8.
以缫丝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蛋白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采用酸水解、超声波水解、微波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比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水解效果.结果表明,酸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水解时间2.Oh、固液比(体积比,下同)5∶1、硫酸质量分数50%、水解温度100℃,超声波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水解时间0.5h、...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黄粉虫幼虫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首先在饲养温度、饲料含水量和饲养密度等条件下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以利用率为指标,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黄粉虫幼虫处理餐厨垃圾的饲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饲养条件为饲养温度26.7℃、饲料含水量14.5%、饲养密度4.1头/cm2.在此饲养条件下,黄粉虫对餐厨垃圾利用率理论值为38.72%,实际餐厨垃圾利用率为38.88%,相对误差为0.41%,说明利用黄粉虫幼虫处理餐厨垃圾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污泥浓缩存在的问题,采用平板膜污泥浓缩(MST)工艺进行污泥浓缩,在浓缩污泥的同时实现中水回用.采用正交试验和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操作条件对MST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选择了膜通量、曝气量和抽停比3个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针对污泥浓缩效果、出水水质和曝气量3个不同的考核指标,工艺具有不同的最佳操作条件;整个试验过程中出水浊度小于1,COD在30mg/L左右,氨氮小于5mg/L,基本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出了MST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曝气量1.0 m3/h,膜通量18L/(m2·h),抽停比10min:2min.  相似文献   

11.
陈建  徐林 《环境工程学报》2013,7(1):191-195
为开发含Cr(Ⅵ)废水处理工艺提供必要资料,对不同条件下Fe(Ⅲ)催化有机酸光化学还原Cr(Ⅵ)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r(Ⅵ)的还原不仅受pH、Fe(Ⅲ)或有机酸的起始浓度以及共存阳离子的影响,而且还与有机酸种类有关.低pH的酸性条件有利于cr(Ⅵ)的光化学还原,在pH 3.0条件下经3h后的还原率达89.9%,在pH 5.0经3h后其还原率为37.3%.Fe(Ⅲ)或有机酸起始浓度增高会促进Cr(Ⅵ)的还原,在pH3.0和Fe(Ⅲ)浓度高于Cr(Ⅵ)浓度条件下导致在3h后Cr(Ⅵ)的光化学还原率达100%.共存Al(Ⅲ)或Cu(Ⅱ)会抑制Cr(Ⅵ)的光化学还原.由Fe(Ⅲ)催化3种有机酸对Cr(Ⅵ)的光化学还原作用大小次序为: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还对不同条件影响Cr(Ⅵ)的光化学还原可能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_3-TiO_2/AC光催化降解刚果红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3-TiO2/AC光催化剂,以偶氮染料刚果红为目标降解物,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刚果红废水的降解条件,并对其光催化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刚果红废水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10 g/L,pH=7,H2O2用量为3.5 mL/L.在最佳条件下,当刚果红废水起始浓度为40 mg/L时,反应120 min后,刚果红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5.21%,较相同条件下TiO2/AC对刚果红染料的降解率提高了19.57%.光催化剂对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L-H)模型.  相似文献   

13.
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贝壳状革耳菌高产漆酶条件及其对染料脱色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高产漆酶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0 g/L,酒石酸铵0.5 g/L,pH 3.0,转速120 r/min;脱色效果最佳的培养条件是:葡萄糖10 g/L,酒石酸铵0.5 g/L,pH3.0,温度30℃.由此可知漆酶在染料脱色中起重要作用;实验也表明:随着培养基中碳源、氮源量的增加,菌体生物量逐渐增加,但体系中高碳氮比对菌体对染料的脱色是不利的;菌体生物量与对染料的脱色作用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废旧线路板次氯酸盐法浸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性条件NaClO-HCl和碱性条件NaClO-NaOH下浸出废旧线路板中的金.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实验比较发现,NaClO-NaOH碱性体系浸金较有优势,其最佳的浸金条件为NaClO浓度6 mol/L,NaOH浓度8 mol/L,固液比l∶6,反应时间40 min,金的浸出率可达到94.5%.次氯酸盐浸金具有浸金效...  相似文献   

15.
在高盐条件下,从某制药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6株硝基苯高效降解菌,其中菌株N18在高盐条件下对硝基苯降解效率最高.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N18属于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sp.).硝基苯降解试验表明,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30℃、培养基pH 7、摇床转速150 r/min.最佳培养条件下,当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低于150 mg/L时,菌株培养72 h后硝基苯降解率达75%以上.当盐度为1%~3%时,盐度对硝基苯降解率的影响不明显,当盐度为10%时菌株生长微弱,因此N18属于中度耐盐细菌.  相似文献   

16.
在pH=10条件下,研究了连续流反应器中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生产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SRT在一定范围内延长有利于SCFAs产量的提高.不同SRT对乙酸和丙酸在SCFAs中所占比例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他脂肪酸影响甚微.在pH=10和SRT=12 d条件下,SCFAs的产量约为空白试验(不调节pH,SRT为12 d)的3.6倍;丙酸在SCFAs中的质量分数由11.7%上升到16.0%.对碱性条件下SRT影响剩余污泥生产SCFAs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行研制的水解酸化+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试系统处理印染废水,通过均匀设计法设置了10组试验.计算各运行条件下的膜过滤阻力.建立了曝气量(G)、混合液污泥浓度(X)和膜通量(J)对膜面污泥沉积速率(K)的影响模型:K=3.645×107·X0.312·J0.13·G-3.46.通过该模型,可以对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膜污染发展情况进行预测.验证结果表明,实际运行的测试数据与模型预测值符合性很好,可利用建立的模型预测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膜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从印染废水中筛选分离得到结晶紫(CV)降解菌株H,并对其脱色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加生长基质条件下,菌株H不仅对CV降解脱色而且能降解中间产物.在pH 7.0、35℃、摇床转速180 r/min条件下,菌株H有最佳的脱色效果.对于20 mg/L CV溶液,生长细胞降解0.5 h,脱色率可达95%.休眠细胞对CV的降解规律也进行了对比探讨.菌株H对CV脱色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脱色速率常数k随CV浓度升高而降低,生长细胞的k值约为休眠细胞的6~7倍.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各地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差异很大.各地以生态学为原理,遵循经济学的法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建立了类型不同、形式各异的生态农业模式,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从1985年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已在滨海、山区、丘陵、平原、城郊,相继建立了28个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生态农业示范基点,并创建了不少新的模式.在这些类型和模式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项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20.
MAP法处理饲料级磷酸氢钙母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宇  伍钧  杨刚  唐微 《环境工程学报》2008,2(9):1169-1172
运用 MAP(磷酸铵镁)法处理高浓度饲料级磷酸氢钙母液,研究了处理的最优反应条件并分析了最优条件下所得产物成分.结果表明,母液处理的最优反应条件为pH=9.5,n(NH4 ):n(PO43-)=1:1,反应时间 10 min,反应温度40℃以下.该条件下,当温度为40℃时,PO43-、Mg2 和Ca2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8.46%、92.54%和98.48%,残留浓度分别为 15.91、70.25 和2.94 me/L.生成的沉淀产物中 P2O5、NH4 -N、CaO 和MgO 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9.08%、6.07%、2.83%和 15.91%,所含 MAP 可作为肥料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