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low velocity o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bulk water quality was monitored over 28 days, biomass was measured, and 16S rDNA was sequenced on the 28th day using a water distribution simulation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lk water quality and biofilm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Flow velocity of 0.5 m/s yielded the most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5.26 ± 0.17 mg/L) in the bulk water, the most bulk water bacteria (lg (n+1/mL-1) = 4.79 ± 0.02), the worst bulk water quality, and the most biofilm bacteria (lg (n+1/cm-2) = 5.48 ± 0.06). A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e total number of biofilm bacteri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ductivity (R = 0.73, P < 0.01), turbidity (R = 0.87, P < 0.001), TOC (R = 0.94, P < 0.001), and total bacteria (R = 0.92, P < 0.001),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idual chlorine (R = -0.68, P < 0.05). Biofilm diversity was high under the low (0.1 m/s) and high (2.5 m/s) flow rates, but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of biofilm was the lowest at the 0.5 m/s flow rate, in which Proteobacteria dominated the biofilm community struc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low velocity affects bulk water quality and biofilm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water quality and biofilm population structure are interrelated,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search on biofilm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2.
正饮用水给水管网中的微生物会导致供水系统水质恶化,一直备受关注.管网中的细菌通常以两种形式分布,即水中的游离细菌及固着于管壁的生物膜.这些细菌在管网中的生长有可能导致病原菌爆发,固着于管壁的微生物可通过代谢活动而加速管道内壁的电化学腐蚀过程,而生物膜的脱落伴随着金属元素的释放则会产生有颜色的出水(国内供水行业俗称黄或红水、黑水),因此,给水管网中的微生物状况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管网水中细菌的稳定性,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异养菌平板计数法(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HPC)检测北京市12处管网末梢水中细菌数量,并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将FCM应用于细菌的再生长潜能和一天中细菌稳定性的研究中.结果显示,HPC对12处管网水中细菌的检测结果在0-23 CFU/m L间,而FCM测得活细菌数为2.2×10~3-1.6×10~4 cells/m L,细菌总数在22℃下培养7 d能生长到10~6-1~07 cells/m L.一天中不同时间用水量不同,细菌总数也不同.本研究表明,FCM测定方法明显优于HPC法,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细菌的再生长潜能及短时间内细菌的稳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枯落物输入变化对林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枯落物添加和去除试验(DIRT),在对滇中高原磨盘山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6种不同枯落物处理(对照CK、双倍枯落物DL、去除枯落物NL、去除有机层和A层O/A-Less、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样地土壤呼吸(Rs)和理化性质的测定的基础上,对枯落物输入变化下云南松林地土壤呼吸和土壤理化性质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枯落物处理及不同月份间土壤呼吸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枯落物处理样地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R_(s(DL))=8.32μmol·m~(-2)·s~(-1)、R_(s(CK))=6.34μmol·m~(-2)·s~(-1)、R_(s(NL))=5.71μmol·m~(-2)·s~(-1)、R_(s(NR))=4.32μmol·m~(-2)·s~(-1)、R_(s(O/A-Less))=3.69μmol·m~(-2)·s~(-1)、R_(s(NI))=2.54μmol·m~(-2)·s~(-1)。(2)不同处理对0—10 cm土层土壤水分(φ_w)、土壤温度(t)、全氮(TN)、全碳(TC)、硝态氮(NO3~-)、有机碳(TOC)、p H值和土壤总孔隙度(SP)影响显著(P0.05)。(3)R_s与t和T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p 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R_s与φ_w、NO_3~-、TC、SOC、SP、容重和C/N无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云南松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刚毛藻表流湿地(SFCW-CLA)可以有效富集农村分散式污水中的营养物,并回收刚毛藻及其中的微生物作为鱼饲料,但控制不当易发生裸藻水华.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进行优势刚毛藻表流湿地试验(DCT)和全周期刚毛藻表流湿地试验(LCT),研究环境因子(温度和太阳辐照)、营养物(TN、TP、TIC和TOC)消耗速率与SFCW-CLA中刚毛藻和裸藻生长速率的关系;并通过人工气候箱微型试验研究SFCW-CLA裸藻水华的消退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刚毛藻的生长速率与TN、TP和TIC的消耗速率均有关,相关系数和拒绝概率分别为(R=0.66,P=0.11)、(R=0.74,P=O.06)和(R=0.83,P=0.02);裸藻的生长速率与TN(R=-0.89,P=0.01)、TP(R=-0.86,P=0.01)和TIC(R=-0.91,P=0.00)的消耗速率负相关,裸藻浓度和TOC消耗速率(R=0.60,P=0.16)正相关.刚毛藻的生长与环境温度显著相关,与太阳辐照没有相关性,说明自然光照能满足刚毛藻的生长;裸藻的生长与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均没有相关性,但裸藻变态明显受到太阳辐照的影响,DCT和LCT中裸藻水华持续时间的差异可能与期间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的差异有关; SFCW-CLA中裸藻水华的消退还直接受到太阳虫和变形虫的捕食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境破碎化会导致种群变小、密度降低,影响植物的繁殖成功,威胁植物种群的生存和维持,因此了解种群大小和密度对植物生殖成功的影响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探讨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星叶草35个种群的大小和密度对其繁殖成功的影响以及2个种群中最近邻体距离和局部密度(0.1 m半径的个体数)对其繁殖成功的影响.结果显示:星叶草种群面积和密度对个体果实(种子)数和结实(结籽)率没有影响(P0.05).个体果实数不受最近邻体距离的影响(P=0.447),但个体结实率随最近邻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P=0.032).个体果实数(P=0.001)和结实率(P0.001)均与0.1 m半径范围的个体数成负相关.本研究表明,星叶草的繁殖成功随个体局部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生境破碎化对星叶草繁殖成功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取样的尺度.  相似文献   

7.
滤速对慢滤池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相生  刘杰  孟雪征  王玥 《生态环境》2010,19(8):1947-1950
为进一步提高再生水水质,将慢滤池用于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进一步处理。选取浊度、COD、色度和细菌总数4个指标,利用实验室小试装置,研究了0.1、0.3、0.5m/h这3种滤速下慢滤池的性能。结果表明,滤速由0.1m/h升高至0.3m/h时,慢滤池出水水质略有下降。而滤速由0.3m/h升高至0.5m/h时,慢滤池出水水质下降显著。滤速小于等于0.3m/h时,慢滤出水浊度、COD、色度和细菌总数平均为0.4NTU、25.9mg/L、14.9°、5×10^3CFU/mL。慢滤对这4个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6%、36.0%、34.0%、62.3%。为获得优良的水质,建议慢滤池用于污水深度处理时,滤速宜小于0.3m/h。但实际工程中,用户对再生水水质要求不高时,则可适当增大慢滤池滤速。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典型景观水体水质与微生物种群结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安市区9个景观水体,在分析水体水质指标基础上,运用巢式PCR-DGGE和克隆测序技术研究景观水体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9个景观水体均为劣Ⅴ类水.水质指标中总氮(TN)含量最高为丰庆公园,为11.286 mg/L,是曲江池的5倍;硝氮(NO3-N)含量最高为革命公园,为5.614 mg/L,是曲江池的5.6倍;氨氮(NH4-N)含量最高为丰庆公园,为3.442 mg/L,是大明宫太液池的12倍;高锰酸盐指数(CODMn)最高为丰庆公园,为38.886 mg/L,是曲江池的3.2倍.巢式PCR-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莲湖公园、永阳公园和大明宫太液池水体细菌种群相似度高,丰庆公园、新纪元公园、曲江池和革命公园水体细菌种群多样性相似,而兴庆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与其他水体差异显著(P0.05).莲湖公园、永阳公园和大明宫太液池水体细菌种群结构主要受水体NO3-N、TN和DO含量的调控,其中NO3-N含量影响显著;NH4-N含量对革命公园、新纪元公园和曲江池水体细菌种群影响显著,其中NO3-N和CODMn呈现负相关关系.CODMn含量对兴庆湖水体细菌种群多样性影响显著.大明宫太液池、莲湖公园、丰庆公园、新纪元公园和兴庆湖水体真菌种类高度相似,革命公园水体真菌群落结构与其他水体存在差异,种群受到TN、NO3-N和NH4-N的综合调控.NO2-N含量对永阳公园水体真菌种群影响最大,同时与酸碱度(pH)和溶解氧(DO)含量呈现负相关.茎点霉属(Phoma sp.)为革命公园水体中优势真菌.可见,西安市典型景观水体悬浮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受到不同水质指标的综合调控.表4图2参27  相似文献   

9.
用RADIAL-PAK C_(18)反相柱、流动相为75%甲醇+25%水、流速2.0ml/min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研究了二十八种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的保留时间(tR)与其在正辛醇-水中的分配系数(Kow)的关系。lg t_R和lg Kow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快速简便地预测有机化合物的Kow。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绿洲耕层土壤重金属铬含量的高光谱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铬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技术较传统测量方法具有无污染、方便快捷进行动态监测的优势。对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层土壤98个样品的原始光谱反射率R分别进行倒数1/R、对数lg(R)、倒数对数lg(1/R)以及微分变换。不同处理结果与实测土壤重金属铬含量进行相关分析从而筛选出具有极显著相关的特征波段(P0.001)。以不同变换处理下的特征波段反射率作为自变量,土壤铬含量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构建土壤重金属铬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并对最优估测结果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结果表明,(1)原始光谱反射率的微分变换处理可有效提升光谱与土壤重金属铬含量之间的敏感性,其中经微分变换后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与铬含量的相关系数由0.487显著提高到0.669(P0.001)。(2)综合比较各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估测结果,经倒数对数一阶微分[lg(1/R)]′处理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估测精度和很强的稳定性,可作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铬含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其决定系数(Rd~2)在0.8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6.5,相对分析误差(RPD)大于2。(3)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铬含量具有中等空间变异性,低含量区域主要分布在新和县和沙雅县的外缘地带,而位于库车市东北部区域的耕层土壤铬含量达到最高水平。受人类活动影响该绿洲的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层土壤重金属铬含量呈现出较高含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在中国广泛分布于秦岭以南地区,在四川盆地是常见的两栖动物之一,研究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可为当地两栖动物的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遗传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采用线粒体COI基因为分子标记,探讨四川盆地饰纹姬蛙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程度、种群历史动态.共采集饰纹姬蛙28个种群354只,成功获得其COI基因618 bps片段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7种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166,核苷酸多样性(P_i)为0.000 75,基因流(N_m)为1.60.各种群间固定系数(F_(st))和遗传分化系数(G_(st))分别为0.270、0.140.中性检验中,Tajima’s D=-2.380,P 0.001;Fu’s Fs=-22.169,P 0.02,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错配分布图呈泊松状的单峰.通过计算得出种群扩张时间约在更新世晚期0.235 Ma BP.上述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饰纹姬蛙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间基因交流水平高,不同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并且在历史上有过扩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连续的沉积物记录为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的长期过程提供了可能。分析了洱海湖中心沉积柱的营养盐浓度垂向分布和沉积物年代记录,并结合湖心水质变化情况,研究了洱海沉积物营养盐的时间演化特征及生态意义。结果显示:Cal.AD 1960年以前,洱海沉积物营养盐稳定在较低水平,总有机碳(TOC)平均质量分数为1.45%,总氮(TN)平均质量分数为0.20%,总磷(TP)质量分数低于1 000 mg·kg~(-1);Cal.AD 1960年以后,TOC和TN质量分数均急剧升高,尤其在1990年之后呈直线上升态势,最高值分别为5.8%和0.84%,TP质量分数从1 000 mg·kg~(-1)。左右直线上升至1 345 mg·kg~(-1),反映了洱海近几十年来的人为富营养化加剧过程。沉积物TP与TOC、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TOC与TN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大。洱海沉积物的TOC/TN比值总体比较稳定,数值在5.8~11.5之间波动,反映出这3种营养物质的藻类同源性。沉积物的营养物累积过程伴随水质变化呈不断恶化趋势,1990年后沉积物营养盐的时间演变规律与湖心区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洱海表层沉积物TN、TP浓度明显高于东部平原湖区的湖泊,其营养盐内源负荷不容忽视。与同地区湖泊相比,沉积物TN浓度水平与抚仙湖和滇池相当,而TP浓度明显低于这两个湖泊,说明洱海沉积物对P仍具有较强的吸附容量及潜在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评价化学品在环境中分配、迁移和归趋的重要参数,但大多数PFASs缺少KOW的实测值.发展可靠的KOW预测方法,对填补PFASs的KOW数据缺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基于溶质电子密度的溶剂化模型(SMD)描述溶剂化效应,以19种PFASs的lgKOW实测值为参照,从哈特里-福克自洽场和密度泛函理论与不同基组的组合中,筛选适于预测PFASs的lg KOW方法.比较lg KOW实测值与不同方法所得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发现当用B3LYP泛函结合6-31+G(d,p)基组优化几何结构,B3LYP泛函结合MIDI!6D基组计算能量时,预测效果最好(r=0.980,P <0.001,RMSE=0.273).发现溶剂形成空穴、溶质-溶剂色散作用和溶剂局部结构变化,为PFASs的KOW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城市雨水作为一种可回用的新兴水源,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雨水在储存过程中存在水质变化和细菌复活的可能性,是保障雨水回用安全面临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但目前关于不同储存方式下,雨水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据此,以屋顶雨水为对象,采用大肠杆菌(E.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作为雨水中典型病原微生物代表,探究了屋顶雨水在密封式和开放式两种不同储存方式下水质变化规律和细菌再生情况,以期为保障储存雨水的回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两种储存方式下的雨水水质参数变异性较大,但密封式储存下的雨水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低,因此水质波动变化较开放式储存小。具体表现为密封式储存条件下,水质指标如UV254、TOC、浊值度及NH4+-N等参数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然而,从细菌复活情况来看,密封式储存下雨水具有更高的细菌复活率,且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大肠杆菌显著复活。因此,为了确保雨水回用安全性,有必要考虑不同储存方式对水质和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及细菌种类对水质变化的影响,以此采取针对性的措...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水氧化去除含酚废水TOC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处理实验室模拟含酚废水。在超临界条件下(P=30MPa,T=400℃,440℃,480℃,520℃)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实验。结果表明,TOC去除速率在氧化剂过量10倍的情况下,对TOC是2.15级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阿仑尼乌斯公式。反应的实验活化能为171.7kJ/mol,前置因子A为2.99×1011。  相似文献   

16.
东湖沉积物中掺入腐殖质与铜 ,得到总有机碳 (TOC) 1.4 5 %~ 5 .72 %、总铜 (TCu) 12 0~ 2 70 0mg/kg的污染沉积物样品 ,离心法制取沉积物间隙水 .间隙水对大型溞 (Daphniamagna)进行 4 8h急性毒性试验 .沉积物及间隙水的化学分析表明 :间隙水中可溶性有机碳 (DOC)、铜 (Cu)、铁 (Fe)、锰 (Mn)、钙 (Ca)与沉积物中TOC和TCu含量关系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多元分析表明 :间隙水中铜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随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升高而减弱 ,随沉积物中总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多元回归方程为 :LC50 =- 0 .13179+0 .0 780 7[TOC]- 0 .0 0 0 12 [TCu]+0 .0 4 6 5 3[DOC]- 0 .0 80 4 5 [Cu]+0 .0 0 794 [Fe]+0 .0 36 6 [Ca],P =0 .0 0 0 0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核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生物膜法去除污染物的机理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特异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Special 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SMBBR)处理城市生活用水,并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反应器的微生物分布以及菌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0-30℃、上清液回流比为150%、DO为4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8 h的条件下,SMBBR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6.7%;SMBBR的好氧反应器和厌氧反应器的生物膜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存在不同,但优势微生物种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的水平检测到好氧反硝化菌红细菌(Rhodobacter)、陶厄氏菌属(Thauera),以及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dales)等.另外,DO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本研究表明环境因子会影响微生物群落替演,好氧反硝化以及氨氧化反应可能是SMBBR工艺中重要的脱氮机制.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之一,但近些年开始出现繁殖种群.为了解该种群的繁殖现状,有效开展保护工作,于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繁殖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21对,繁殖个体于2月上旬陆续返回繁殖区,最早于2月21开始筑巢.巢筑于水泥电线杆、人工招引巢或者高压输电铁塔上,其中利用旧巢11巢,新建巢10巢.大汶流巢区平均巢高13.25 m±2.07 m(N=18)、巢间距647.22 m±1 086.49 m(N=18);黄河口巢区平均巢高25.50 m±7.97 m(N=3),巢间距42 640.00 m±62 838.80 m(N=3).孵化期最早始于2月25日,个别繁殖对受干扰影响延迟到5月中旬.孵化期32.07 d±1.34 d(N=15),育雏期63.33 d±6.83 d(N=12),日育雏6.23±2.23次(N=68),雏鸟最早离巢时间为5月28日,最晚离巢时间为8月19日.2009年的21对繁殖东方白鹳共有17对繁殖成功,孵出47只幼鸟,出飞幼鸟37只.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强风,此外,游客干扰、适宜巢址缺乏也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人工招引繁殖的成功率,可适当增加人工招引巢数量并对其上的巢基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生物量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个体、种群、功能群、群落尺度地上生物量的关联与变异.结果显示:(1)个体尺度上,高产草地的兴安胡枝子生物量最大,为(22.96±7.31)g/株,羊草生物量最小,为(0.16±0.69)g/株;种群尺度上,兴安胡枝子生物量较小,羊草的生物量较大;在功能群尺度上,兴安胡枝子生物量在灌木、半灌木该功能群的权重值为0.144,羊草的生物量在多年生禾草的权重值为0.303.(2)种群尺度上短花针茅在低产草地生物量最高(80.33 g/m2±5.15 g/m2),在个体尺度生物量同样最高(6.99 g/株±0.68 g/株);蒙古葱在种群尺度下生物量最低(0.12 g/m2±0.10 g/m2),在个体尺度下也最低(0.01 g/株±0.05 g/株).(3)高产草地的变异系数均值几乎都大于低产草地的变异系数均值,且随个体、种群、功能群、群落尺度的递进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从植物不同组织尺度研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能够更好地揭示群落生物量置配过程和资源利用,这对于不同地区物种潜在规律的比较以及科学地实施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畜禽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了广泛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研究抗生素耐药菌株可以了解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情况和抗性基因的传播机制。采集畜禽养殖场周边的污水,分析了污水中多粘菌素E耐药性细菌和耐药性肠杆菌的丰度;同时以一株具有较高多粘菌素E耐药水平的肠杆菌R11为例,首先进行16S r DNA测序和抗生素耐药谱分析,然后通过质粒提取、酶切电泳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内源性质粒等情况。结果表明:在畜禽养殖场周边污水环境中,多粘菌素E耐药性细菌占细菌总数的0.14%~0.35%,多粘菌素E耐药性肠杆菌占肠杆菌总数的1.50%~7.40%,而肠杆菌占细菌总数的1.13%~2.45%,说明肠杆菌可能是携带多粘菌素E抗性基因的主要细菌种类,同时也是养殖业污水中细菌的主要组成部分。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R11是一株Enterobacter cloacae,抗生素耐药谱分析R11具有多重耐药性,除对林可霉素敏感外,阿米卡星、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为10μg?m L~(-1),阿莫西林的MICs为25μg?m L~(-1),磺胺甲恶唑的MICs为32μg?m L~(-1),氨苄西林的MICs为40μg?m L~(-1),链霉素的MICs为90μg?m L~(-1),而多粘菌素E的MICs最高,达到96μg?m L~(-1)。质粒提取酶切和PFGE分离鉴定结果显示,R11菌株可能有多个内源性质粒。综上所述,R11菌株具有较高水平的多粘菌素E耐药性,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和多个内源性质粒,对于研究多粘菌素E耐药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