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以铜钵河流域2016年以来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铜钵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结合产排污系数和经验计算公式,对该流域进行污染物核算,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负荷,找出污染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铜钵河流域水质整体呈逐年改善趋势,2022年牛角滩断面水质年均值提升到Ⅲ类,上河坝水质年均值提升到Ⅱ类,其余断面均达到或优于水域功能要求。污染负荷计算结果表明:铜钵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最大是生活污染,其次是畜禽养殖污染;氨氮排放最大是生活污染,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总磷排放最大是畜禽养殖污染,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源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较小。通过提升生活污染治理水平、强化面源污染管控和工业污染治理能进一步降低流域污染负荷,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物排放结构情况,准确掌握污染来源和防控重点,达到改善流域水质的目的,基于2017年独流减河流域9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开展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差异显著,干流水质优于支流水质;时间维度划分为2个时段T1(1-3月)和T2(4-12月),T2时段水质优于T,时段,氨氮、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各时段的主要污染因子,畜禽养殖、农村居民生活为主要污染源,氟离子和CODCr分别是T1和T2时段的另外主要污染因子,代表工业电镀行业废水污染和耗氧有机污染.空间分布划为G1组和G2组,其中G1组主要位于中上游,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代表畜禽养殖和居民生活污染;G2组位于中下游,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氟化物,代表城镇居民生活污染和工业电镀行业废水污染,G2组水体水质优于G1组.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保护部对北京市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进行了核定,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上半年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43%、7.59%、2.22%和5.95%,近百个减排项目建成投运并较好发挥了减排效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保持持续下降。国家下达给北京市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是:到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东洋河流域的水质状况,利用SWAT-WASP松散耦合模型对东洋河各子流域及其河道的氮污染负荷进行了模拟.通过SWAT模型模拟污染负荷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度等级对氮负荷的影响,并将SWAT模型氮负荷量及月流量的输出值作为WASP模型污染负荷的输入值,以实现SWAT-WASP模型的松散耦合,进而完成对东洋河河道氮污染负荷的模拟.从SWAT模型结果分析,耕地、居民用地污染负荷较大,是流域氮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通过SWAT-WASP耦合对河道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可知,勃塘沟支流水质情况最差,总氮、有机氮污染浓度最高,且41号河段入库浓度指标均高于Ⅲ类水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水质监测的范围非常广泛,通常包括易受污染水体和未受污染水体的监测。一般在水质监测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的是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然后对影响该检测方法精度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有效监测,当今水质监测中氨氮浓度是评价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此,文章综合分析了水体中氨氮浓度检测的基本原理并重点探讨了水体监测中影响氨氮测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流域内水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2008-2009年间对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流域8个采样点水质污染物指标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该流域地表水质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中的pH值在6.45~7.80,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NH3-N、NO-3-N、TN、TP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CODMn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对而言,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以秋季较好,冬季较差.流域内水文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农业活动对溪流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水体中TP、TN质量浓度较高,说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知识辞典     
化学需氧量(COD):系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由于有机物是水体中最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因此,化学需氧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越高,污染越严重。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生活饮用水源化学需氧量浓度应小于15mg/L,一般景观用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应小于40mg/L。化学需氧量越高,表明水体中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含量越高,而还原性物质可降低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导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水质腐败变臭。另外,苯、苯酚等有机物还具有较强的毒性,会对水生生物和人体造成直接伤害。  相似文献   

8.
入湖河流是滇池流域主要污染物的输送途径,为减少入湖污染负荷,需保证入湖断面水质达标。以新宝象河入湖河口2005—2017年的水质数据为基础,使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年度水质波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水温、降雨、污染物浓度进行季节性差异分析,并应用时间序列法对多年水质情况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入湖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是2007年,之后除总氮外其他污染物浓度迅速下降,直至2014年入湖河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满足了规划的要求。河流的水温和区域降雨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性,污染物浓度受降雨、回补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体呈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的现象。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结果显示CODCr超标风险最大,为了预防超标的情况出现,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提升旁路治理能力、优化湿地调蓄、启动面源拦截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沈阳浑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包气带中氨氮转化的影响,为评价和预测地下污染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实验,包括模拟氨氮污染地下包气带的过程动态实验,研究了氮转化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地球化学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硝酸盐氮是氮污染形态在包气带的主要表现形式,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密切相关的铁锰离子质量浓度场与地下氮污染物的转化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水质监测中,氨氮的监测是十分重要且常见的项目之一。氨氮是释放游离氨的主要源头,而游离氨的含量上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的元凶之一,因此,监测水体中氨氮的含量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监测工作,也逐渐认识到氨氮在水体中导致的危害,开始积极开发和应用分析技术,用于监测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后续的资源保护、污染质量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从常见的现代分析技术入手,分析并探讨现代分析技术在水质氨氮监测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希望可以为提升我国水质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电解铝生产环境负荷分析和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的分析方法,对铝电解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采用等效环境指数计算了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并分析了各因素对环境负荷的影响,其中氟化盐的投入量对环境负荷影响较大.运用神经网络对铝电解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荷进行预测,在负荷预测过程中,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BP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最后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证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河北省桃园农药厂开发的百草枯新工艺(低温钠法),对百草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首先介绍了百草枯生产的工艺流程,然后系统分析了金属钠、吡啶、氯甲烷以及百草枯等危险物的性质及其危害性,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对钠化釜及合成釜中吡啶可能造成的爆炸与扩散进行了评价。最后,就百草枯生产的环境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胶合板VOC释放率测量及其对室内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合板为研究对象,采用1m3气候箱模拟室内环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胶合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释放规律.同时,对胶合板VOC释放量进行定量分析,依据《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对该胶合板被利用到室内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释放初期,各类化合物及TVOC质量浓度较大,后逐渐下降,在第14 d基本稳定,其中以芳香烃类化合物和烷烃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下降最为迅速,第28 d胶合板VOC释放量为稳定值,被用于定量分析胶合板VOC的释放水平.单独使用该胶合板的室内空气质量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等级的一级标准.同时确定了单位体积空间的室内环境中该胶合板可利用的暴露面积为6m2.  相似文献   

14.
战略环境影响识别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是战略环境评价的基础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战略环境影响发生的2个战略根源和3类环境影响受体,提出战略环境影响发生机理.2个战略根源分别是战略缺陷和战略的"超域效应和外部性";3类环境影响受体包括全球可持续性因子、自然资源因子和当地环境质量因子.对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影响范围识别和时间跨度识别等3个方面的战略环境影响识别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对战略环境影响识别依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可应用于战略环境评价的识别方法.同时,以上海市能源专项规划为例,进行战略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范围的识别,建立了能源专项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LI Sheng-cai;AN Y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xplo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相似文献   

16.
LI Sheng-cai;AN Y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xplo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相似文献   

17.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时间.而目前急需综合性的和可操作的法律规范,对突发环境事件予以规制.因此,可行的办法是尽快制定过渡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条例》制定该条例必须把握突发环境事件的内涵与现状,理清现行相关法律规范,以确立条例的宗旨,调整范围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由于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s,LAS)的广泛运用,LAS成为环境中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其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也受到普遍的关注.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目前的LAS使用水平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安全的,但也有研究表明LAS在低浓度条件下对鱼类产生慢性毒性.同时LAS对生物的伤害机理也不十分清楚,因此LAS的伤害机理和毒性效应的临界值尚需进一步探讨.LAS在不同环境中的吸附、沉降和生物降解等迁移转化行为十分复杂,但对于其在环境中的吸附机制和影响因素尚难以得到一致结论,而对于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的成分、行为和毒性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稻田土壤细菌对重金属镉的氧化应激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重金属镉胁迫下稻田土壤大肠杆菌K12、枯草芽孢杆菌B19及Ralstonia eutropha DKC1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ATP酶活性等应激酶活性的短期(46 h)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镉对E.coli K12,B.subtilisB19和R.eutrophaDKC1培养不同时间的SOD、CAT和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表现在前期、低浓度时激活,后期、高浓度时抑制,体现了不同微生物间的差异以及抗镉潜力的不同.3种指标间接地反映了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且能在早期较灵敏地指示污染的影响,作为环境受到污染胁迫的细胞生化指标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一种快速检测甲胺磷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农药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检测速度的要求,本文应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法将甲胺磷与BSA连接,合成了免疫抗原,经紫外扫描确定免疫抗原连接成功.用合成的免疫抗原免疫实验用大白兔,制备了甲胺磷的多克隆抗血清,效价达到1:1000000以上.经盲样检验,抗体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在检测样品时最低检测极限为0.5 ng/g,达到国际同类检测试剂盒的水平;且可以在1.5 h内检测100多个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